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早產兒需要的營養有哪些

早產兒需要的營養有哪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與普通嬰兒想必,早產兒更爲脆弱,需要的營養也更多。那麼問題來了,早產兒需要的營養有哪些?帶着疑問,一起來看看吧。

早產兒需要的營養有哪些

由於早產兒失去了孕晚期宮內生長最迅速、營養需求最旺盛的階段,出生後其營養需求與足月兒相比存在一些差異,尤其在能量、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和某些維生素方面]。對早產兒營養需求的研究,從實踐理論倫理角度來考慮,大多數是基於生長狀況相對穩定的早產兒的研究結果得出的。

一、能量

1.早產兒活動少,基礎代謝低。這一時期早產兒的能量需求與其體重有關。若以胎兒宮內發育做參照,胎兒在宮內生長的速度並非勻速,其體重的生長在孕晚期速度最快。但在孕晚期,胎兒攝入的能量平衡只涉及蛋白質與脂肪的生長:蛋白質增長減速,脂肪增速。由於脂肪的積累需要高熱量支撐(9kcal/g),因此,這一時期的胎兒體重增長速度可以從24~31周的18g/(kg·d)下降到32~36周的16g/(kg·d)。

2.液體是早產兒體重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重越低,其中液體所佔比重越高。對於具有基礎疾病或處於特殊醫療狀態的早產兒而言,每天攝入液體的總量,制約着每天可以耐受的營養素攝入總量,其中包括能量。

二、蛋白質與氨基酸

早產嬰兒出生時的胎齡越小,其不成熟度越高;對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所引發的生長速度及體重增加所產生的體成分的構成狀況,受其不成熟度的影響也就越大。

1.初生時期,早產兒通常無法建立有效的經口或腸內營養,使完全腸內營養的建立延遲,再加上基礎疾病及其治療需要對液體攝入總量的限制,導致餵養不耐受或營養素的透支過早發生並經過逐漸積累產生營養素赤字(nutrientdeficit),加大了早產嬰兒所接受的“實際”蛋白質攝入量與“處方”攝入量之間的差距,使很多嬰兒不能呈現追趕式生長。

2.由於早產兒母親乳汁中各種成分之間的巨大差異,無法像足月兒那樣通過對母乳成分的分析建立營養所需的氨基酸模式。目前,對早產兒所需氨基酸的估測,可接受的方法之一是將早產兒臍血中的氨基酸與已經補充了人乳蛋白的母乳進行餵養的早產兒血漿氨基酸水平加以結合考慮,以均數加減一個標準差來表示。

三、脂肪

膳食脂肪的量和組成將直接影響脂肪的吸收、代謝及其機體成分增加時的質量和構成。早產兒的膳食所提供的脂肪能滿足其對能量的需求,並保證必需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要求。

1.一般而言,從25孕周開始,宮內胎兒脂肪的累積約爲1~3g/(kg·d)。與同孕齡胎兒相比,早產嬰兒的生長髮育需要更多的體內脂肪沉積以保護體溫並使機體免受機械損傷,適應生存環境的變化。體內稍多的脂肪積累還可以在因基礎疾病引發的餵養困難或腹瀉兒攝入不足時提供能量。

2.膳食中脂肪的品質和形式由脂肪的種類及其內含的脂肪酸決定。目前大多數的配方奶中的脂肪採用混合脂肪設計,以接近母乳中脂肪酸的飽和度及鏈長等模式。由此引發業內將高含量的2位甘油酯、中鏈脂肪酸以及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在早產兒配方奶中的普遍應用。

3.這些調整使得現代配方奶從結構上與母乳脂肪接近,但其生物利用度、對機體產生的生理功能效應,目前尚有爭議。其爭議之處大多集中在這些思路在配方奶中實施的策略以及劑量的差異,而並非被添加的物質本身。

四、鈣磷

由於代謝骨病突出,早產兒鈣磷需要量受到廣泛關注。

1.在孕26~36週期間,估計鈣的增加速度是2.3~3.2mmol (90~120mg)/(kg·d)。但在孕36~38周時可有輕度升高,此時是孕期胎兒骨礦量增的高峯。同樣,磷在孕晚期也對骨礦的增長有貢獻,速度爲1.9~2.5mmol (60~75mg)/(kg·d) 。

2.母乳餵養達到200ml/(kg·d)時,最多提供60mg/(kg·d)的鈣和30mg/(kg·d)的磷,無法滿足達到功能骨礦沉積速率的需求。母乳餵養兒若不足量補充磷,出現代謝性骨病的風險增大。母乳中的鈣吸收率爲50%~70%,配方奶中可以低到20%;磷的吸收好一些,母乳及配方奶中均可達到90%~95%。

3.早產兒配方奶餵養的嬰兒不必額外補充磷。在供應短缺時,吸收的鈣磷被首先用於組織的合成而不是骨礦的增加。

4.爲防止早產兒在出生後發生低鈣血癥,有必要通過腸內或腸外補充鈣,同時監測血清鈣含量。許多早產兒出現的低鈣血癥在出生後幾天之內即可好轉,而且沒有任何的臨牀症狀。

五、鐵

通常情況下,早產兒出生時體內的鐵儲量足夠初生後6~8周所需。如果抽血頻繁,這些儲量會被很快耗盡。接受常規輸血的早產兒,在停止輸血之前,可以不再額外補鐵。

鐵又是營養素中集利弊於一身的特例,兼具營養和機體損傷兩重特性。其營養作用在於對機體組織及正常功能的生長、發育及修復,弊在於其極強的氧化性所產生的氧自由基對組織和功能所造成的損傷。

早產兒因鐵吸收及結合能力差,其安全範圍要比其他營養素窄,因此需要掌握攝入量,不能長時間處於過剩或短缺。

六、維生素

對於維生素的需求,早產兒與足月兒之間的差異表現在出生時體內儲量低,尤其是那些在孕晚期纔開始積累的脂溶性維生素更是如此;早產兒對某些維生素如維生素E的吸收能力差;還有一些維生素要達到藥理學劑量時才具有生理功能。

1.早產嬰兒對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入除供給因素外,還受膳食中脂肪攝入多少的影響。如維生素E的需要量在體內與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量以及飽和程度有關。

脂溶性維生素中,維生素K與早產兒相關的資料少。儘管臨牀上在嬰兒出生後常規大量使用維生素K,目前尚無評價維生素K營養狀況的金標準。其主要原因一是目前檢測臍血中維生素K水平的技術尚不可靠;其二是母乳中的維生素K含量很低。現已證實母乳餵養兒較易出現維生素K缺乏。

維生素A的情況似乎好一些。臨牀上可以血清維生素A水平評估早產兒的維生素A營養狀況。但在早產兒出現維生素A不足或嚴重缺乏時,肝臟內的儲備已耗竭,這就造成對早產兒維生素A需要量進行估測的困難。維生素D受基礎疾病和治療方案的影響很大。比如用於改善早產兒肺順應性的地塞米松或其他類固醇激素,長期使用會對線性生長帶來副作用。但早期使用地塞米松對身高及骨量的影響還不明晰,出院後營養的補充有利於線性生長和骨量增加。

2.早產兒對水溶性維生素的需要量至今尚未確定。一方面是因爲缺乏水溶性維生素在早產兒中的描述性數據,另一方面是因爲缺乏有關水溶性維生素在早產兒中的中毒資料。

早產兒生長迅速,加上代謝及排泄維生素的器官發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組織中儲量不足以及某些相關性疾病對水溶性維生素需求量的增加等因素,使其成爲維生素缺乏的高危人羣。因此需要向早產兒足量地提供水溶性維生素。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