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告訴孩子學會面對“輸”,纔會更好的面對“贏”

告訴孩子學會面對“輸”,纔會更好的面對“贏”

來源:育娃網    閱讀: 8.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優很喜歡平衡車,每週都會固定的去上兩節課培訓課,每天也都會自己要求去練習,在一次參加平衡車比賽時,小優認爲自己一定可以拿到好名次,而且爲了這次比賽小優也是提前練習了很久。

告訴孩子學會面對“輸”,纔會更好的面對“贏”

學會面對“輸”,纔會更好的面對“贏”。

小優很喜歡平衡車,每週都會固定的去上兩節課培訓課,每天也都會自己要求去練習,在一次參加平衡車比賽時,小優認爲自己一定可以拿到好名次,而且爲了這次比賽小優也是提前練習了很久。

然而初賽和複賽都取得了小組第一名的小優,卻在決賽失利了,由於過一個彎道時出現了一個小失誤,所以沒有拿到任何名次。

比賽結束後,小優走到媽媽面前就哭了,小優媽媽並沒有馬上就對孩子說任何關於比賽的話,而是先抱住了小優,等孩子哭了一會冷靜了之後,小優媽媽對她說:“我們小優今天很累了,媽媽帶你去吃想吃的冰淇淋吧。”

在吃冰淇淋的時候,媽媽對小優說:“小優,媽媽知道你現在肯定特別失望,也特別難過,你因爲這次比賽練習的有多辛苦媽媽也看得到,但是媽媽覺得,這次比賽的結果並不能影響到你對平衡車的喜歡,媽媽相信,你喜歡的是平衡車本身,而不是比賽的名次,對嗎?”

之後,媽媽繼續對小優說:“媽媽知道你在賽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也拿出了一個很好的狀態,但是我們仍然出現了一點小失誤是嗎?那這個小失誤是不是因爲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去解決它呢?我們要不要下週去練習的時候,再多練習一下轉彎的技巧呢?”

這個時候,小優的情緒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已經得到了明顯的好轉,對媽媽的話也可以聽得進去了,甚至開始慢慢的和媽媽討論起來,自己爲什麼在決賽的時候會出現小失誤,而且也明確的認識到,自己再和得到名次的小朋友在技術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自己還需要在什麼地方繼續努力。

在之後的騎行中,小優完全是在享受玩平衡車的快樂,而不是去感受比賽所帶來的壓力,反而在之後的一場比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小優媽媽的這個反應可以說是家長在孩子輸了之後的教科書級應對,不僅照顧到了小優失利的情緒,同時讓小優可以冷靜的意識到失利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並且發現自己輸的原因在哪,該如何改變自己

但是我們想象,如果小優的媽媽在孩子輸了之後,馬上就告訴孩子,“你是最棒的”,“第一本來是屬於你的”,“下次再努力就一定可以贏”。

那麼小優感受到的是被誇大的能力,同時認爲自己輸是因爲其他的各種原因,可能是場地、選手的年齡、車況等等,但絕對不會發現自身的短板所在。

“第一本來是屬於你的”,也會給孩子一種錯覺,就是我就是應該贏的,“下次再努力就一定可以贏”更是會讓孩子對下一次的輸贏充滿了期待,而壓力也會伴隨着期待一同存在。

一旦再次出現失利,那麼孩子不僅會受到失敗的打擊,同時還會因爲期待落空而失落,甚至會開始否定自己,或是放棄。

如果小優媽媽在結束後,告訴小優:“這個比賽根本沒那麼重要,也不會影響你什麼的”,或者是說:“你輸了就是因爲自己表現的不好”之類的。

那麼傳達給孩子的情緒就是,這個東西其實根本不重要,我重視的和努力的也根本不重要,同樣的孩子的沮喪、傷心和失望等負面情緒也沒有得到家長的撫慰,自己的付出也沒有得到認可,其實對孩子來說,這是家長所給出的一個非常殘酷的、否定的迴應。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輸贏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在《請回答1988》中,娃娃魚說過,阿澤能夠一直贏,是因爲他的勝負欲非常強,而阿澤也曾經在一次對弈前夕,問德善:“我可以輸吧?”在得到德善的肯定回答後,才離開。

勝負欲這件事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很明顯的存在,包括吃飯誰是第一名,喝水我要最快,跑步我要最快等等。這是因爲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大部分孩子得到的信息都是:贏是好的,是可以得到表揚和獎勵的,而輸是不好的,是不應該的。

但是就像阿澤一樣,作爲擁有圍棋天才人設的他,在比賽中都會出現輸的情況,那麼在真實的世界裏,又有哪一個孩子不需要去面對輸這件事呢?

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孩子正確的面對“輸”這件事,也是在教孩子學會正確的面對現實,可以更好的腳踏實地的去做自己該做的和想做的事情。

如果家長總是不斷的給孩子加油打氣,那麼在孩子心中,很容易高估自己的實際能力,並且會產生自己不會輸,自己是最好的,自己是最特別的,而一旦面臨任何一點挫敗,都將受到嚴重的打擊。

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來自家長的鼓勵、讚美和加油,是支持,同時也是一種變相的壓力。而孩子也將過分重視結果,而忽略了自己爲結果而努力的過程。

也有一部分家長,因爲自身成長的原因,希望給自己孩子全部的愛,因此會選擇對孩子所有的要求說“同意”,甚至會在孩子出生之後,將自己全部的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有要求,立刻會盡自己的全部努力去滿足。

那麼這樣的孩子真的就可以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去面對未來生活中可能面對的挫折嗎?

不是的,這樣的孩子所經歷的只是一個家長給創造的一個完全以他自己爲中心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他不會有挫折,也不會有失敗,一旦孩子在長大之後面對挫折時,往往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可以應對。

處於這種環境下長的孩子,大部分會從小便接受來自父母、家人的各種讚美,對天賦的讚美,對能力的讚美,但是有些讚美卻是不符合實際的。然而孩子卻是無法分辨出來的,那麼當孩子真正需要以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時,很可能會出現高估了能力而無法解決的情況。

來源:“程博士育兒”是醫學學士、發展心理學博士、北師大客座教授程躍博士的自媒體。程博士研究並踐行了30年早期教育,想和全國的爸爸媽媽一起聊聊育兒那些事兒。原文標題《告訴孩子“你可以輸”,是家長給孩子的最大幫助》轉載已獲授權。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