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說話口吃不清,原因竟是吃“軟飯”?

寶寶說話口吃不清,原因竟是吃“軟飯”?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某醫院今年接診了200餘名語言有問題的兒童,其中有很多是因爲口齒不清來就診。醫生調查發現竟然有三成口齒不清的孩子是因爲吃軟飯造成的。

某醫院今年接診了200餘名語言有問題的兒童,其中有很多是因爲口齒不清來就診。醫生調查發現竟然有三成口齒不清的孩子是因爲吃軟飯造成的。吃軟飯也會造成口齒不清,這都是沒有鍛鍊拒絕的錯!

寶寶說話口吃不清,原因竟是吃“軟飯”?

長期不咀嚼的危害

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就是把需要寶寶自己去咀嚼的食物當做是難消化的食物。很多爸爸媽媽怕孩子咬不爛食物就嚥下去,把飯菜做成糊狀,導致孩子兩三歲了還不會自己咀嚼。很多爸爸媽媽覺得咀嚼是天生的,其實咀嚼能力是需要後天培養的。咀嚼動作的完成需要舌頭、口腔、面頰肌肉和牙齒彼此協調運動,潛移默化地鍛鍊到了寶寶舌頭的靈活度,爲其即將開始的說話練習奠定了基礎。

長時間吃糊狀的無需咀嚼的食物,導致寶寶牙齦、頜骨缺少鍛鍊的機會,會直接影響寶寶牙齒、頜骨的發育。長時間吃不需要咀嚼的食物,對於寶寶的智力也有影響,咀嚼食物可使面部血液循環加速,流向大腦的血液量明顯增多,促進大腦發育。

只吃軟的食物,缺少咀嚼能力會延緩說話能力,缺乏對於腦部的刺激。軟爛的食物含的水分比較多,在量上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的需要。而且,爛粥、菜泥等軟爛的食物在烹調的過程中,營養損失較多,長期吃軟爛的食物會造成孩子的營養不良。缺乏咀嚼還會造成孩子味覺的退化,寶寶咀嚼的時候,舌頭配合攪拌感受食物的味道,缺乏咀嚼,孩子的味覺會變得遲鈍。

如何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孩子咀嚼能力培養的黃金期是6-12個月,這個時段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是鍛鍊咀嚼能力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段,寶寶的乳牙已經萌出,並且發育到一定程度,能夠咀嚼固體甚至半固體的食物。在這個時段,媽媽可以多給寶寶吃富含纖維,有一定硬度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餅乾等。通過咀嚼動作牽動寶寶面肌及眼肌的運動,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牙弓、頜骨與面骨的發育,對於寶寶的大腦發育,以及臉型的美觀都很有幫助。

寶寶說話口吃不清,原因竟是吃“軟飯”? 第2張

如何預防寶寶口齒不清

寶寶口齒不清的原因:

生理原因上造成口齒不清的原因可能是口腔發育不夠成熟、兩舌繫帶過長或過短,構音條件不夠好,造成說話口齒不清。除去生理上的原因,很多寶寶口齒不清與爸爸媽媽的餵養方式有關。比如爸爸媽媽給寶寶吃軟爛的食物,喝飲料不用吸管用勺子喂等不會鍛鍊到口腔的做法都會導致寶寶口齒不清。

如何預防寶寶口齒不清:

儘早給孩子做聽力篩查,以防萬一,現在的聽力篩查技術可以在嬰幼兒生後3天進行聽力檢測,在其3個月內明確其聽力狀況,並能在咿呀學語前(1歲內)進行聽力康復,強化語言訓練。如果等到孩子2~3歲甚至更晚時,才發現不能講話或講話不清,這時候篩查出來聽力不好,孩子的舌肌已較僵硬,大腦語言發育的高峯期已過,讓孩子從感知聲音、感知語言、理解並會正常說話就會變得十分艱難。

日常爸爸媽媽要多給孩子聞飯菜的香味,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可以教孩子彈舌,給孩子玩吹水裏的乒乓球的遊戲,有助於孩子語言清晰。在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爸爸媽媽的說話方式很重要。爸爸媽媽要有意識的放慢說話速度,吐詞清晰,這樣有助於孩子學說話。同時媽媽可以對着孩子用誇張的口型說話,讓孩子看清嘴巴舌頭怎麼動,可以配合一些圖片幫助孩子理解意思。

爸爸媽媽也要多與寶寶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很多家長太忙,孩子交由老人帶,導致孩子無人交流,開口困難。並且有的家庭爸爸是北方的,媽媽是南方的,兩地方言差異大,也會造成孩子理解困難,表達困難,在孩子學說話的時候,最好只用一種語言,不要夾雜太多方言。

語言是我們一生都要使用的技能,一些口語上的障礙對於人的影響很大。爸爸媽媽在孩子學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端正好自己說話的清晰度,語調,幫助孩子理解。同時開始以一種語言爲主,多種語言會讓孩子難以理解,延緩開口的速度。對於生理上沒有障礙的孩子,只要爸爸媽媽多帶孩子做刺激口腔的練習,耐心的教導孩子開口,孩子一定能說出完整清晰的句子的。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