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挑食就懷疑孩子缺鋅?這個坑別亂跳

挑食就懷疑孩子缺鋅?這個坑別亂跳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常飲食,不會缺鋅。儘管缺鋅能導致嬰幼兒厭食、生長緩慢,成年人身體抵抗力下降、皮膚傷口癒合慢等問題,但鋅作爲一種微量元素,每天的需求量並不大。

正常飲食,不會缺鋅

儘管缺鋅能導致嬰幼兒厭食、生長緩慢,成年人身體抵抗力下降、皮膚傷口癒合慢等問題,但鋅作爲一種微量元素,每天的需求量並不大。

挑食就懷疑孩子缺鋅?這個坑別亂跳

0至6個月的嬰兒每天只需要1.5毫克鋅,7至12個月的嬰兒爲8毫克,之後隨年齡增長,對鋅的需求量緩慢遞增,到14至18歲時增至最高量19毫克。一旦過了18歲,人體對鋅的需求量就會下降,每天只需要攝入11.5毫克就夠了。

原因:鋅在很多食物中都存在,只要正常飲食,就不會出現缺鋅問題。“只有長期嚴重偏食、素食、營養不良的人才有可能缺鋅。”

根據統計資料,在夏季,尤其是在大伏天來就診的小病人中,低鋅發生率高達60%以上。因此夏季,父母一定要加強爲孩子補充鋅。如果發現寶寶已經缺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鋅劑。

寶寶體內鋅流失的幾條途徑

1 大伏天,氣溫高,寶寶出汗多,體內鋅元素可隨汗液排出,微量但持續地丟失;

2 炎熱的天氣會使寶寶食慾下降,以致鋅攝入減少;

3 夏季寶寶易患消化道疾患,最爲多見的是腹瀉,也會造成體內鋅丟失。

挑食就懷疑孩子缺鋅?這個坑別亂跳 第2張

通常缺鋅會出現的症狀:

1 缺鋅的孩子會喜歡刺激性的氣味,過年時鞭炮味自然就成首選。肚裏有寄生蟲也會讓孩子對火藥味流連忘返,尤其是蟯蟲病患兒。喜歡聞火藥味的孩子很多都有“異食癖”,他們還會喜歡如汽油味、土味、鼻涕味、紙味等,他們甚至會去吃這些東西。

另外一方面,鞭炮味也會刺激孩子的呼吸道,“每年過年的時候,醫院裏呼吸道小患者特別多。”北京積水潭醫院呼吸科主任夏國光說。硝煙中的氣體多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容易引起小孩咳嗽、胸悶、憋氣等。

2 食慾不振。孩子普遍食量減少,有的還會感覺沒有飢餓感,不主動進食。

3 亂吃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頭髮、紙屑、生米、牆灰、泥土、沙石等。

4 長不高。對於一歲以內的嬰兒,由於還不具備表達能力,所以父母的觀察非常重要。孩子一歲以內是身高增長的第一個高峯期,每個月都會至少增長2—3釐米,前半年甚至會每個月長高4—5釐米,所以,父母根據監測孩子的身高狀況,就能初步判斷是否存在缺鋅問題。

5 頭髮長得慢和黃。這一點父母常常會忽略。比如,有的孩子頭髮長了大半年都不用理,這很可能是缺鋅造成的。

6 指甲出現白斑,手指長倒刺,出現地圖舌(舌頭表面有不規則的紅白相間圖形)。

7 多動、反應慢、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

8 特別容易感染病毒。比如,經常感冒發燒,反覆呼吸道感染,如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出虛汗,睡覺盜汗等。10歲以下的兒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應攝入10毫克的鋅。兒童在正常飲食和沒有疾病的情況下,每天從膳食中攝取的鋅基本能達到這一標準。但多汗的兒童,必須增加一些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瘦肉、魚蝦及動物內臟等,也可適當補充一些鋅劑,如葡萄糖酸鋅。此外,還可服用一些食材,如大棗、浮小麥和黑豆等,有補氣斂汗的功效。

9 口腔潰瘍反覆發作。每年不少於10~12次。

不過,單一的症狀也不能作爲判斷標準,孩子是不是缺鋅還要綜合來考慮。比如,食慾不好未必一定缺鋅,因爲這種厭食也可能屬於神經性厭食。只有當其伴有其他症狀時,纔可能是缺鋅,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現在國際上採用的查鋅方法分爲兩種,其一是用頭髮進行化驗,叫做發鋅;另外一種叫做血鋅,通過採血化驗。但是,由於這兩種方法可能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採集器具的污染等,都會產生一定的誤差,所以目前比較準確判斷缺鋅與否的標準是,化驗結果加上觀察症狀。

對策:缺鋅不嚴重時,藥補不如食補。但這裏要注意,鋅和其他營養素是並存的,它的吸收程度也受其他食物成分的影響。食物中蛋白質是影響鋅吸收的重要因素。植物性食物中鋅的吸收率爲10%~20%或更低,而動物性食物中鋅的吸收率可達35~40%。

動物肝臟、瘦肉、蛋黃和魚類等富含鋅,特別是海生貝殼類,含量更豐富。一般動物性食物除脂肪和蛋白外,鋅的含量均比植物性食物高。在植物性食品中,海帶和紫菜含量最多,豆類和花生米等堅果也有一定的含量,水果含量較微。

所以如果需要食補補鋅,就應該多吃富含蛋白質的肉類以及海產!

挑食就懷疑孩子缺鋅?這個坑別亂跳 第3張

最後再提醒大家一下,如果孩子發育正常,精神好,不是長期挑食、厭食的,生長髮育曲線在標準之內,就不需要擔心孩子缺這缺那,也沒必要做微量元素檢測,均衡飲食纔是關鍵。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