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兒科醫生自曝:我的孩子從不輸液

兒科醫生自曝:我的孩子從不輸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前,我國抗菌藥物臨牀應用存在以藥養醫的機制問題、合理用藥的管理體系和監管能力問題、醫務人員合理用藥的能力和水平問題,也有公衆合理用藥意識的問題。

當前,我國抗菌藥物臨牀應用存在以藥養醫的機制問題、合理用藥的管理體系和監管能力問題、醫務人員合理用藥的能力和水平問題,也有公衆合理用藥意識的問題。

來自衛生部的調查數據顯示,最常見的被濫用抗生素是用於輸液的青黴素。中國平均每年每人要“掛8瓶水”,遠遠高於國際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國儼然已成“吊瓶大國”。一項來自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其中,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保守估計,每年我國最少有10萬人在輸液後喪命。

兒科醫生自曝:我的孩子從不輸液

遏制過度輸液現象

一般來說,有口服、打針、輸液等至少三種方式治療感冒發燒,在幾種給藥方式中,“打點滴最危險”。無論是輸液前未做無菌化處理、輸液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還是輸液時溶液稀濃、輸液快慢不當,都可能給人體帶來危害。輕則出現不良反應,重則危及生命。

過度輸液危害大

專家提醒,輸液不是“萬能藥”,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過度輸液還可能導致一些不良後果。

一、降低人體免疫力。

在自然狀態下,人體對周圍環境的病菌具有較強的防禦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賴輸液,久而久之就會降低人體自身的免疫能力。

二、損傷人體肝腎等器官。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輸入的藥液進入人體後,大部分都要經過肝臟代謝,最終由腎臟排出體外,這會加重肝腎的負擔。

三、存在較大風險。

既使輸液前做了無菌化處理,溶液的濃度合理,速度得當,輸液也依然存在難以預知的風險。專家提醒,靜脈輸液發生不良反應的比例,在所有藥物劑型中“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給藥方式。

四、導致人體菌羣失調。

人體的體表及體內寄存着許多細菌,正常情況下保持菌羣間的平衡,就不會引發疾病。過度輸液會導致人體固有的細菌菌羣失調,增加細菌的耐藥性,爲今後的治療帶來難以想象的不良後果。

五、可能造成人體不良反應。

當體內輸入致熱、致敏物質,如遊離的菌體蛋白或其他代謝產物時,這些物質的輸入可能造成人體不良反應,如發熱、紅疹、瘙癢、腫脹等過敏性反應,嚴重者還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針對抗菌素耐藥性對小兒健康產生的危害,記者採訪了川大華西二院急診科醫生鄧建軍。

一週前,市民鍾女士帶着8個月大的兒子前去看急診。其子感冒發燒了一段時間,在另外一家醫院輸液幾天後也無好轉。無奈之下,鍾女士帶着兒子到了華西二院。

鄧建軍醫生接診後,開了點藥就讓鍾女士回家了,這讓鍾女士很意外。

幾天後,鍾女士帶着孩子來複診,其子的情況已有好轉,鄧醫生告訴她,8個月大的孩子只是輕微肺炎,沒有達到使用抗生素或輸液的指針,如果盲目輸液的話,會讓小孩產生抗生素耐藥性,以後生病了吃藥療效不好。

鄧建軍說,大多數家長對“輸液”存在盲目熱情,抱着讓孩子在最短時間內康復的想法,一旦小孩出現感冒發燒的症狀,就希望輸液趕快治好。鄧建軍說給小孩輸液必須在必要的情況下,譬如小孩出現肺炎、支氣管炎和化膿性扁桃體炎,倘若只是普通病毒性感冒,完全沒有必要。

鄧建軍說,出現抗生素耐藥性是一個隱形的緩慢過程,市民在治療過程中萬不可一味圖快圖療效,尤其是小兒患者。

他舉自家4歲的孩子爲例,自出生後雖多次感冒,但從未輸過液,“我只給她吃最普通的常用藥,從未用高檔藥,更未輸過液。這是擔心她一旦對高檔藥產生耐藥性,以後生病就只能用越來越高級的藥。”

據研究發現:小孩打一次點滴,大腦停止發育七天。不僅如此,常打點滴的人最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理由很簡單,打個比方,一個氣球被吹膨脹過後是失去了彈性後沒辦法恢復原狀的,血管常被輸液膨脹了,久而久之血管壁也會失去彈性!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