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讓孩子少些權利多些責任

讓孩子少些權利多些責任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責任,我們還會想起與其相關的兩個詞:責任感和責任心。前者是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主動施以積極有益作用的精神;後者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簡單地說責任感就是負責任的精神,責任心就是負責任的態度。本文所談的責任,二者都包括。

讓孩子少些權利多些責任
  人只有有了責任感,才能驅動自己勇往直前,才能感到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只有有了責任心,才能做好事情,才能獲取成功。  一個人如果缺乏責任,就會在很多方面出問題,比如工作不會取得應有的業績,經營會損人利己,家庭不會幸福,還會常常惹人厭、討人嫌。沒有責任甚至能使人發生異化,人的個性片面甚至畸形發展,爲自己賴以生存的社會所不容,最後走向沉淪、頹廢或者成爲社會的異己力量。  責任感是人的基本道德規範,在責任感的基礎上才能架構完整道德體系,沒有責任感也就沒有道德。因此,責任感在人的素質結構中處於核心地位。  無論是前些年到大學爲莘莘學子作演講,還是近些年爲家長作講座,我都會講到作爲一個人要擁有“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民族自豪感”,我希望用我的聲音喚醒國人,讓中華民族復興,吾輩責無旁貸。  可當下的孩子,在社會大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影響下,普遍缺乏應有的責任感和責任心。社會浮躁,道德滑坡,家長溺愛,教育缺失,造就了孩子的責任缺乏。孩子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學習文化課及特長班,很少有時間參加社會活動及家庭活動,對社會認知少,與真正的生活相脫節,所以才產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個人主義。  如果社會到處都充斥着這種情緒,對於家庭、社會乃至國家都是一場災難。所以,教育孩子當以責任爲重,盡責有爲,有所擔當。  【案例】  欣蕊自小就是個聰明的孩子,屬於人見人誇型的好孩子。父母更是對這掌上明珠寵愛有加,上小學了,吃飯還要媽媽喂着,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下,她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23歲那年,欣蕊大學畢業了,因怕女兒受累,爸爸媽媽託人花錢給她找了一個好工作,可由於她缺乏責任心,工作不積極,再加上不適應單位內部的人際關係,幹了不到一年,便辭職了。  辭職後,欣蕊在家一待就是半年,父母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便又四處託人找關係,爲她找了更加輕鬆的工作。可欣蕊總覺得自己有經商的頭腦,想自己做老闆。半年後,她不顧父母的反對,辭職和一個朋友做起了服裝生意。  沒有任何經驗的她們,只能邊學邊幹,一年下來,不但沒有賺錢,房租、水電、人工等費用不但花光了欣蕊的積蓄,就連她從父母那裏借來的5萬元也賠了進去。她不甘心就此結束,聽說廣州那邊對服裝衣料的需求比較大,就又從父母那裏借了3萬元,去了廣州。身在異地,儘管開銷一減再減,但花費還是很大。雖然也做成了不少單的生意,但因爲缺少經驗,還是入不敷出。兩年來,不僅沒有掙到錢,還要不時打電話回來和父母借錢做生活費。  一個女孩也不能老這樣在外面漂着,經過父母幾番的勸說,欣蕊結束了生意。從此,她整天在家裏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電腦,就是不出去找工作,成了名副其實的啃老族。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1.不要讓你的孩子步“啃老族”後塵  “啃老族”是近年興起的一個新名詞,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們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就業的機會,賦閒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啃老族”的主力軍是80後,現在的90後也日漸增多,他們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這是一個因爲教育缺失,而沒有責任感的羣體。  案例中的欣蕊就是這個羣體中的一個代表,這些人小時候大多數是在父母嬌慣溺愛中長大的,他們不能吃苦,卻心高氣傲,沒有愛心,又缺乏責任。作爲一個成年人最基本的責任,就是自食其力,而讓年邁的父母養着,卻理直氣壯,連一點羞恥心都沒有,這樣的孩子是您的所願嗎?  這是孩子的悲哀,更是家長的悲哀。  這些啃老族的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會經常對孩子這樣講:“現在生活好了,我們不需要你爲家操一點心,只要你做個好學生,快快樂樂,將來有所作爲,我們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其實,父母不讓孩子爲家操一點心,實際上就是剝奪孩子的責任心,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在將來又怎麼能有所作爲呢?今天的現實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  前車之鑑,現如今80後日漸也都當起了家長,隨着80後、90後的成人,他們的孩子也在日漸長大,作爲新一代家長您是否能汲取應有的教訓呢?  在美國,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們就輪流擔任老師的助手,幫助老師組織各種活動,以鍛鍊他們的責任感和能力,孩子們都很願意參與,併爲自己日漸增長的能力感到自豪。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在幼兒園有責任感,在家裏也要讓他們參與家務活動,做家庭小主人,增加責任感。給孩子以適當的讚揚,會激勵孩子的責任心,使孩子懂得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  一個缺乏責任感、沒有價值觀的孩子,會因爲找不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而自卑,由此感到迷惘,進而失去進取的動力。爲了不讓你的孩子步“啃老族”後塵,請少些溺愛,多些理性。  2.做有責任感的好家長  我們都知道家長的身教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在所有身教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家長的責任感和道義感。無論家長處於社會的哪個層面,對國家大事應予以關注,對社會發展獻計獻策,爲社會多盡一份力,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在家庭中承擔起養老教子的責任。  但卻總有家長以工作忙爲由,對家庭事務關心甚少。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作爲家長還是要把家庭事務做好,這樣,家長就爲孩子營造了一個有所擔當的氛圍。  責任感是孩子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併爲孩子身心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和保障。責任感是一個人優秀的素質,擁有責任感,會備受尊重;擁有責任感,才能擔起生活的重擔。所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應該引起爸爸媽媽足夠的重視。  除卻自身的垂範作用外,家長還要有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比如:在家裏,讓孩子承擔必要的家務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學校裏,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相關事宜,還能主動爲同學和老師分憂,有集體榮譽感;在社會上,履行一個公民應盡的職責,能夠助人爲樂;如果做錯了什麼事情,要勇於承擔責任。  九十年前,美國的一個小鎮上,一羣十多歲的孩子在踢足球,玩得很開心。忽然間,一個男孩飛起一腳,球不偏不倚地向一家雜貨店飛去,“哐啷”一聲把雜貨店的玻璃門打得粉碎。店老闆聞聲而出,捉住了那個男孩,向他索賠12.5美元。男孩的爸爸知道後,什麼話也沒說,拿出錢來賠了雜貨店老闆。然後對兒子說:“玻璃是你打碎的應由你來賠。這筆錢是我借給你的。”結果那個孩子在一年內通過打零工、賣報紙等掙夠了12.5美元,償還了父親。  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里根,里根後來談及此事很感激他的父親,因爲父親從小就教他承擔責任,並且父親也總是以身作則。想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除卻不溺愛外,家長自身要有所擔當,言談處事,不能推脫和逃避自己的責任。  3.讓孩子有所擔當  教給孩子責任感,能使他明白:自己的言行會對別人產生什麼影響,進而明白責任的完成與否對自己的將來有什麼作用。比如,有一個孩子上小學了,父母給他一個小鬧鐘,告訴他:“什麼時候起牀由你來定鬧鐘,遲到了挨老師批評也不要埋怨別人。”結果孩子每天都早早起牀,不要父母再費心去叫了。  責任感的培養有助於孩子擺脫以自我爲中心,養成自治、自理的能力。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定會努力工作,即使事業無大成,他也決不會氣餒,即使做的事情不是他最喜歡的,他也會爲此奮鬥,因爲有責任在肩。  在這個世界上,大凡做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物,皆由其責任感使然,甚至這些人即使在自己並非最喜歡的工作崗位上,也可以創造出非凡的業績。幾年前,美國心理學博士艾爾森對世界100位傑出人士做了調查,結果這些傑出人物的答案几乎不約而同:“任何的抱怨、消極、懈怠,都是不足取的。唯有把那份工作當做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擔在肩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纔是正確與明智的選擇。”正是在這種高度責任感的驅使下,他們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  孩子小時候喜歡逃避責任,家長又不及時引導,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爲一個不負責的人。這讓我想起了轟動全國的藥家鑫事件,雖然已塵埃落定,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反思。一個大學生,駕車撞傷人,怕擔責任,又把人殺死,這是何等的殘忍。雖然人們爲他的年輕生命而惋惜,更多的卻是對他滅絕人性的不負責任的痛恨。逝者逝矣,生者要痛定思痛,引以爲戒。  而透過藥家鑫父母的愛,讓我們找到了他爲何如此的答案。藥家鑫小時候,父母非常溺愛他,讓他變得非常自我和不負責任。藥家鑫只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學習和練琴,無論他有什麼要求,父母一定會滿足他,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去滿足他。父親借錢給他買了輛車即是明證,結果這輛車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災難。如果沒有藥家父母無原則的溺愛,藥家鑫也不會走到這一步。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很多,它們用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溺愛當戒,愛當理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