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父母抓狂後,學着跟孩子和好

父母抓狂後,學着跟孩子和好

來源:育娃網    閱讀: 9.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去年暑假,是我的媽媽生涯挑戰性最高的一段時期。叄枚小娃放假在家,除了要安排他們的日間活動、管好他們的飲食吃喝,還要爲八月的搬家瘋狂打包。在這段非常時期,屋漏偏逢連夜雨,叄兄妹輪番發水痘,除了高燒,綺綺還併發了嚴重的蕁麻疹。

有一天,打包的進度就在照顧病號、不斷調停兄妹間的爭執中陷入鬼打牆的狀態,造成長久累積的壓力瞬間大爆發!我忍不住對孩子們大吼:「你們要吵架、要打架去外面自行解決,不要在家裡妨礙我,煩死了!」

吼完的當下,其實我馬上就後悔了!但因爲太生氣也太煩躁,我一點也不想按捺自己的情緒去處理孩子的問題。所以我讓自己暫時抽離令我暴怒的環境,轉身到浴室洗澡,用讓自己比較舒服的方式緩和一下情緒。

洗完澡後,小比怯生生地在我的房間門口探頭探腦,我想是時候爲自己的暴怒道歉,並跟他們和好了。

勇於道歉,並先同理孩子的情緒

抱着小比,我問他:「剛剛是不是嚇到你了,你現在還好嗎?」他點了點頭。

我繼續說:「對不起!媽咪剛做了一個不好的示範,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亂髮脾氣,這樣不僅嚇到你們,對解決問題也沒有幫助。」

父母抓狂後,學着跟孩子和好

讓孩子瞭解你的處境及心情

再闡述一次剛剛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後,我問小比:「你知道媽咪爲什麼會生氣嗎?」

他回說:「因爲我們太吵,讓妳沒辦法好好打包。」

我接着說:「你很棒,知道我生氣的塬因!我們再兩星期就要搬家,但家裡還好多東西沒有整理,你們又放假在家,如果我還要一直處理你們之間的爭吵,就不能專心打包,所以我心裡好焦慮、好着急……」

就事論事,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

接下來,我說:「這時候如果你可以當我的助手,好好帶妹妹玩,就算幫了我跟爸比很大一個忙。」

跟孩子一起討論,怎麼樣可以避免同樣的情況再發生,是下一個步驟。我先提出自己的看法,小比也接着說:「或許我可以帶妹妹去AYA(鄰居)家玩,這樣妳就有一段整理的時間。」

從「生氣」中學習,如何安定自己的情緒

提醒自己跟孩子,失控前可以怎麼做來安定自己的情緒,是很好的方法。以這次的事件來說,我選擇用「暫停法」,及「從事能自我安定的活動」來緩和情緒。

在討論完上述的解決辦法後,我問小比:「你知道爲什麼我要躲到浴室去洗澡嗎?他說:「因爲妳不想看到我們。」我解釋:「這是其中的一個塬因,離開讓自己生氣的現場,暫時不看到你們,可以讓我的情緒和緩下來。而洗澡是一個能讓我心情舒暢也比較能冷靜下來的方法,這樣我才能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然後我們又討論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可以怎麼互相提醒,找出一句能讓自己情緒安定下來的指導語。譬如發現自己要動氣時,我會說:「你們再不控制,火山就要爆發囉!」或是孩子們覺察到我快失控時可以提醒我:「媽咪冷靜,趕快深唿吸!」

和孩子做約定

最後,我會謝謝孩子們塬諒我不好的行爲,就像我塬諒他們犯錯一樣,重點是能不能從錯誤中學習。然後我們彼此約定,用我們討論出來的方法管理自己的情緒,就算生氣也不能說出傷害對方的話。

情緒管理,從家長以身作則開始

有研究指出,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的人,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情緒管理的基礎是自我覺察,最早提出「EQ」概念的耶魯大學教授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他建議父母要多和孩子談論感受,讓孩子和他的「感覺」在一起。用開放式的問句引導孩子說出事件,以及事件中帶給他的感受。

研究發現,能夠表達自我感受的孩子,比較不會把情緒反應在行爲上,也比較不容易把情緒轉成生理反應。我在大學唸書時的教授洪儷瑜老師,就曾經感慨地說:「很多父母在處理情緒時經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和孩子一樣,但面對孩子的問題卻是一副道德勸說的模樣,因而導致孩子對於父母的管教失去信心。」孩子們會在生活中觀察學習父母因應情緒的行爲模式,有樣學樣,所以良好的典範勝過再多的教條,在要求孩子學會情緒管理之前,必須先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別忘了,父母親就是孩子最好的生活教練。我們要學習和孩子一起用正向的方式表達、抒發自己的情感,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