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大人的世界”很無奈,但有些話,真的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說!

“大人的世界”很無奈,但有些話,真的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說!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他們生活在一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瑣碎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她媽媽抱怨生活的艱辛,抱怨丈夫的無能,抱怨公婆的挑剔,都是對着她。幼小的她也是同情過媽媽的,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卻更想逃開,因爲她沒有能力解決媽媽的煩惱,反而自己被拖進了負面情緒的黑洞。

甚至,長大之後的她,當想要嫁給一個陽光積極的普通男人時,母親攻擊她“不求上進”、“自己往火坑裏跳”,終於迫使她遠嫁去了外地,跟母親保持“恩恩哦哦好好”的安全距離。

她表示,“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當着孩子的面隨意講話,本身就沒有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尊重,總覺得他們好像聽不懂,說說也沒關係,但孩子真的不會往心裏去嗎?聽不懂的時候,這些是無效的語言,聽懂了的時候,又是負面的情緒。在沒有能力逃的時候,他們只能默默承受,在有能力逃以後,他們會飛也似的離開。

成人世界的語言是有嚴格的情境區分的,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面對什麼人說幾分話,都有一套社會的約定俗成,違反了就會顯得傻乎乎或者沒教養。但是對着孩子,我們常常不會考慮,某些信息,到底該不該讓孩子知道?以及,孩子到底想不想聽到這些成人世界的“語言垃圾”?

有類似的體驗,因爲小時候過早接觸到了父母對這個社會的負面情緒,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曾變得猶疑、膽小、悲觀、不確定。雖然經過自我調整和適應,她最終學會坦然面對自己和社會,但反思成長,還是深深地體悟到,養孩子的我們都需要管好嘴巴,護住他心中的天真與清淨。

養育孩子以來一直有一個宏願,就是要把父母在養育我的過程中犯的錯誤一一撥亂反正,小心翼翼避開每一個我童年踩過的雷區。要避免重蹈覆轍,還要避免矯枉過正,這是一個有挑戰性的任務。

其實也並未列一個單子,這個那個是曾經的童年陰影,打一串小勾勾,一個個去糾正。但當我在日常生活中,遇上似曾相識的場景,耿耿於懷的回憶就發洪水一樣涌起,昔日的感受捲土重來,連皮膚都觸電一樣微微發麻。

某些話,孩子默默地聽到了

這次胖米叔叔過來,姥姥和他談到了胖米上幼兒園的問題。社區裏但凡在附近上公立幼兒園的孩子,全部都是家長各顯神通找關係,於是他們感概熟人的問題,沒有熟人如何難辦事。

胖米的叔叔由此也說起他辦留學落戶,各種手續極其繁瑣,跑了好幾趟老家整理材料,一次一次等待通知,因爲他拖家帶口落戶的情況格外複雜些,明明符合政策,卻一兩年過去了仍沒着落。這次終於說弄好了,因爲遇到箇中學同學,竟然就在那個片區做城管,稍微打個招呼立即辦理完了。

隨之又扯到又有誰家孩子住院沒牀位,找個關係就住進去了,誰家孩子報熱門的輔導班,第一時間網上報名就沒名額了,找熟人就又有名額了。於是大家一起嘆息,這個社會太艱難,老百姓與正常合理的生活之間,只差一個熟人。

胖米就在地墊上玩玩具,這些話並不避着他。

“大人的世界”很無奈,但有些話,真的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說!

If Not for You,by Bob Dylan,Illustrated by: David Walker

某些話,殺傷力隱於無形之間

我在房間裏聽見了,這談話像開關一樣讓我想起了往事。說起來這個社會有些東西飛快的進步,有些東西卻如同一潭死水,三十年如一日沒有任何好轉。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家裏就總有這樣的談話。年紀小小的我聽了,對外面的世界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懼,似乎不是我好好學習,規規矩矩,將來就能好好生活,而是要適應一種隨時隨地的不公,一種混亂與失序,這是我在當時的歲數無法理解和消化的。

到我再大一點,表現出和我爸爸類似的與人交往、不熱絡的性格特點後,我媽開始恨鐵不成鋼:“你就是這麼萬事不求人!有你吃虧的時候!”或者她憂心忡忡:“你這種性格在國內是不行了,太老實了,你這種人只能出國。”

後來我發現很多同齡人都從父母那聽過這句話,那代人對社會失望,對他們從沒認識過的“外國”充滿幻想,又一致認爲自家單純的孩子在這社會只能夾縫中求生存。

“大人的世界”很無奈,但有些話,真的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說! 第2張

If Not for You,by Bob Dylan,Illustrated by: David Walker

往往我們對孩子說讚揚的話不見得成真,說貶損的話卻多半要實現。當我認定了自己是一個“萬事不求人”的“老實”人,我就在這條性格道路上一往無前的走了下去,同時,集聚在心裏的不安和畏懼削弱了我的自信。

由於太早就抱着對社會的怨氣和成見,初出校園後,遇到常見的不公與刁難,我會格外的牴觸,處事沒有彈性,也更難接受現實。

這個社會再難,成年人都要自己解決,風調雨順的一片天,成年人也要替孩子扛起,這是做父母的責任。有什麼難處,不要當着年幼的孩子說,孩子只要快樂,他不需要提前煩憂。

某些話,真的不該說給孩子聽

我很久以前就告誡自己,一定要記住,養育孩子,很大一部分在於在孩子面前管住自己的嘴巴。不攀比,不抱怨、不指責、不炫耀、不嘲諷……不隨便發泄這些成年人津津樂道,而對孩子毫無意義的言語垃圾。

真的擁有了自己的孩子,隨着他慢慢長大,能夠聽懂大人的語言,有了豐富的情感,我更常提醒自己:對社會進行負面評價會削弱孩子的安全感;過多的抱怨會導致他的焦慮;對他能力的擔憂和貶損會降低他的自信。

大人出於對孩子慣性的傲慢或忽視,往往在孩子面前不“忌口”,似乎孩子是沒有理解能力的,可事實上,他會遠超父母想象的“偷聽”和消化新鮮概念。

年幼的孩子的知識來源極其有限,尤其是對成人社會這樣的陌生對象,父母幾乎是他唯一的信息源,是父母幫他最初定義了一個他未來需要面對的世界。小孩子對父母評價幾乎不加揀選的相信,負面的描述與抱怨只會使他產生恐懼,無疑是精神上的拔苗助長。而一個熱愛抱怨,不惜與孩子分享煩惱的父母,絕不會放過評價自己孩子的機會,再使他的自信進一步受損。

孩子的天真與純淨,需要我們用力地保護

我知道,胖米當然有一天應當認清這個社會的真實,並且得到我們正面的引導。但這些不是屬於幼年或童年胖米的功課,除了必要的安全教育,對年紀尚小的胖米,完全無需灌輸社會的負面信息。

在《美麗人生》裏,身處集中營的父親,尚且爲孩子創造了一個遊戲和歡樂的美夢!因爲低齡的孩子們值得擁有這樣充滿愛與美好的世界,他們的心智和承受力註定了他們不需要聽到某些事實,他們甚至不能接受聖誕老人是虛構的,還指望他們面對什麼樣的社會真相?

“大人的世界”很無奈,但有些話,真的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說! 第3張

If Not for You,by Bob Dylan,Illustrated by: David Walker

我既爲人父母,就必須勉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避免消極的抱怨、空洞的牢騷,去維護胖米的美好世界,呵護他的一派天真,畢竟這是一段短暫得令人遺憾的時光。一個擁有踏實安全感、健康自信心的孩子,難道將來不是能夠更加坦然的接受這個社會的缺陷,以積極(而非百無一用的抱怨)的態度面對挫折和不完美的現實嗎?

確實,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不適合讓孩子提前知道,但有多少人能真的在開口之前考慮一下,在場的還有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呢?尤其是當這個孩子還是話都說不利索的小嬰孩呢?那些人情八卦、家長裏短,所有你覺得不適合爲外人道也的話,其實,也不該對着孩子傾訴,或者完全不避嫌。

在孩子的三觀還沒有形成之前,最好能多接觸事實,而不是帶着偏見的觀點。如果想要讓孩子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那麼,我們就該先尊重他,把他當做一個有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大人,而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

這個社會再難,也是成年人的事,爲孩子撐起一片純淨天空,這是爲人父母的責任。孩子不該提前煩惱,更不該分享你的煩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