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懲罰孩子的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懲罰孩子的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家長的提問中,有不少問題是諮詢如何懲罰孩子不良行爲的。孩子不吃飯、不上學、不按時起牀、不好好做作業、頂嘴等等,怎麼辦?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這些不良行爲的時候,是採取了傳統的打罵方法,認爲打能長記性;有些家長講愛與自由、尊重與和諧;還有一些講一手是愛一手是規則。我概括起來稱之爲:懲罰派、姑息派、稀泥派這樣三種。可往往效果又有些令人不太滿意,他們有時擔心自己太過嚴厲是否對孩子身心不利,有時又擔心讓孩子自然下去,會不會對孩子後患無窮,那一手愛一手規則這個度怎麼掌握?孩子出現不恰當的行爲需要不需要懲罰,如何懲罰?這些都讓家長們一籌莫展有的幾乎崩潰。

懲罰孩子的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現在我們先來看看“懲罰”的定義。著名兒童精神分析專家塞瑪爾女士在《魔法歲月》一書指出:懲罰是"給予教訓"或"糾正行爲",但“不應該是教育者對孩子的報復或反擊”。所以當你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壞心情時,請不要懲罰孩子,因爲你很有可能只是在報復。

什麼纔是最合理的懲罰?

檢驗一個方法是好是壞,要看究竟能讓孩子從懲罰中學到什麼。詢問那些打孩子的家長“管用嗎?”,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總能管用那麼一會兒,但時間長了又會忘了”。原因是什麼?這樣的懲罰沒有促使孩子喚起內心的覺醒和對這件事情的自我認知,有沒有自己學到東西,也就是通常說的所謂“良知”,而這是有年齡基礎的,一般3歲開始萌芽,6歲以後逐漸成熟,12歲到青春期基本穩定下來,之後的人生都在不斷地修正調整。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能夠發揮較大作用的顯然就只有孩子的童年階段。

懲罰孩子的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第2張

如果孩子不敢做某件事情是出於對懲罰的恐懼,那麼這種以外界壓力爲約束力是非常不可靠的。因爲他只要確信自己能夠逃脫懲罰就行了,甚至還可能爲了實現某種快樂,而自願接受懲罰。比如,有的孩子明知吃糖會捱揍,但還是抵不住糖的誘惑,因爲他在權衡“吃糖的快樂”與“捱揍的痛苦”,他可能會想,反正先吃着,大不了挨一頓打。而在父母看來,孩子的行爲就是在“找打”。所以,回顧一下你所採用過的懲罰方法,是否會對孩子構成巨大的威懾。如果是,立即停止,再試試其他更有效的辦法。 怎樣的懲罰纔有效?
如生活中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的例子,有的家長採取了恐嚇的方法“你不好好吃飯,馬上不給你吃”。說過拉倒,孩子也當耳旁風,一切照舊。還有的家長採取“說不吃就餓着,到下一頓飯點兒纔給吃。”孩子現在知道吃飯是自己的事,根本不用家長操心。還有的家長說:“孩子他爸在家的時候怕爸爸會打,孩子吃飯就會乖乖的。”這三種懲罰方法顯然第二種的效果比較好。第一種說教、第三種是打的方式,而第二種體驗的方法,知道不好好吃,就會捱餓。這是一項合乎邏輯又強度適當的懲罰措施。但很多父母可能會存在以下誤區:1.懲罰強度不適當如果孩子不吃飯,家長讓孩子餓一天,或者說明明講好到下一個吃飯點纔可以吃,可是在中途不斷吃零食,過重或過輕的懲罰都毫無益處。2.焦點放在原因上有些父母喜歡刨根問底,要搞清楚孩子這麼做究竟是爲什麼。其實有的時候根本就找不出原因,或者原因根本就不重要或者在孩子情緒失控時根本沒有辦法來思考問題的原因。家長注意力的焦點應該放在解決問題上。

懲罰孩子的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第3張

3.一味說教有的家長一旦問題出現,就不分時間和場合,也不分孩子是否想聽,抓住孩子說教,比如吃飯問題,孩子不願意吃飯,家長給孩子講很多不吃飯的危害,結果一點作用也沒有。

4.與孩子較量有的家長見孩子不好好吃飯,立即對孩子說今晚不許看動畫片了。這種懲罰是一種報復行爲,並不是孩子行爲不當導致的合理後果。這樣會引起孩子的權利較量。

5.給孩子獎勵這招有些奇怪吧,但看看有多少人在孩子無理取鬧時給他看電視或者吃零食的?雖然瞬間有效,但後患無窮。如果對孩子的所有不當行爲都是採取這種息事寧人的方法,那孩子從何處去學習適應社會的行爲規範呢?真要全都留到被同學排擠,被老師批評,被領導訓斥的時候嗎?

懲罰孩子的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第4張

有效性+造就,是一切懲罰的最高境界

對於如何懲罰孩子,家長做法各異,概括起來有三個級別:

低階父母糾結對錯繼續拿吃飯這個事情來說,這樣的家長多半與孩子這樣說:“不吃飯是吧,不吃飯會餓死你的,不給你吃”。說完後又繼續餵飯,孩子不聽話,不想吃了呢,有可能就打一頓結束。遇到孩子小呢,被打後就哭一下,往後會發展成跟父母對打,大點的孩子有時會“就不吃”。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樣,有的孩子不做作業,家長會對孩子說:“今天作業做完了嗎?不做作業成績就不好,你還不快點寫作業啊”。如果不行打一頓。結果孩子只是聽聽,繼續該幹嘛還是幹嘛,絲毫作用也沒有。

中階父母會思考方法懲罰的方法既要解決當下問題,又要能長期有效。如孩子不吃飯,這個階段的家長知道靠打和餵飯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得讓孩子自己體驗到需要吃飯,不吃飯會捱餓,明白吃飯是自己的事情。所以這個階段的父母多半會思考孩子不吃飯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不同的方法,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否吃飯,吃多少飯,慢慢讓孩子養成到點吃飯的良好習慣。

高階父母思考有效性+造就還是以吃飯爲例,家長會觀察和思考:什麼時候孩子會好好吃飯?那時候他是什麼樣子?他是怎麼做到的?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可以讓家長不只注意到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時候,同時也能注意到孩子也有好好吃飯的時候。如此一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勢必不只聚焦在“孩子爲什麼不好好吃飯”“爲什麼沒有做到”等做不到的地方,而轉爲“他有時也能做好”的成功經驗或例外經驗上。之後,再與孩子溝通,就容易站在孩子的角度,不但解決問題,孩子也比較自信,當孩子自信的時候,容易產生“我能感”,進而主動解決問題。這樣做不只是在解決問題,更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造就了孩子我能解決問題的效能感。

懲罰孩子的三種境界,你在哪一層? 第5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