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心理專家告訴你,懲罰孩子,到底有沒有用?

心理專家告訴你,懲罰孩子,到底有沒有用?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些父母喜歡通過懲罰教育孩子,認爲懲罰孩子的效果很好;但有些父母認爲懲罰孩子不僅沒作用,反而有害。到底該不該懲罰孩子?

有些父母喜歡通過懲罰教育孩子,認爲懲罰孩子的效果很好;但有些父母認爲懲罰孩子不僅沒作用,反而有害。到底該不該懲罰孩子?

兩個被媽媽懲罰的孩子

朋友家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媽媽在某一天懲罰兩個孩子卻得到了不同的結果。

這天早上,兩個小孩在客廳裏玩耍,雙胞胎姐姐小A玩着玩着站到了沙發上,一邊跳着一邊高高地拋起玩具,玩具落在了茶杯上、電視機上……一個小茶杯差點掉地上。媽媽生氣地過來訓斥,還打了一下小A的手掌。小A悶悶不樂地坐到了地上,埋頭玩玩具。

下午的時候,兩個小孩等待媽媽給她們講故事,但媽媽一直在聊電話。小B覺得有點不耐煩了,站到了沙發上開始高空拋玩具,玩具同樣落到了茶杯上、電視機上……媽媽匆匆掛了電話,生氣地過來訓斥,還打了一下小B的手掌。

從此,再也沒見小A高空拋玩具,而小B卻經常高空拋玩具。爲什麼會這樣?

如果是其他小孩,結果的不同可以推測是因爲性格的不同導致。但這兩個小女孩可是同卵雙胞胎,性情幾乎一模一樣,那麼到底哪裏出問題了?兩個小孩拋玩具的出發點不同。

第一個小孩拋玩具是爲了好玩;第二個小孩拋玩具是爲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一個達到了反應消退的作用,一個達到了反應強化的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媽媽的懲罰導致了不同的結果,也就是一個有效果,另一個卻起到了反效果。

心理專家告訴你,懲罰孩子,到底有沒有用?

那麼,懲罰孩子,到底有沒有用?

曾經認識一位惡毒的媽媽,小男孩3歲,吃飯經常會掉飯粒,每一次飯後媽媽都要搞一次衛生,媽媽因此很生氣。爲了“教育”孩子,每當小男孩吃飯掉一顆飯粒,這位媽媽就用燒着的香燙一下孩子的嘴脣,燙得孩子滿嘴的水泡。結果孩子再也不會掉飯粒了,因爲可憐的孩子再也不想張嘴吃飯,每當開飯就渾身顫抖。

行爲心理學家GJ Bertsch認爲,嚴厲懲罰對抑制一種反應有永久性作用,包括抑制諸如進食類的基本行爲。即重度懲罰對於阻止孩子的行爲有特效,但是重度懲罰是魔鬼,會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扭曲孩子的心靈,任何心理健康的父母都不會重度懲罰孩子。

輕度懲罰呢?

效果難以估計,對有些孩子有效,對有些孩子無效。就像文章開頭的兩個扔玩具的孩子,你有時很難判斷她們的目的。就好比一個孩子搶玩具,你打了一下他,他可能再也不敢再搶,但有些孩子“好了傷疤忘了疼”,照搶無誤。

重度懲罰後遺症大,輕度懲罰效果不能預計。那是不是可以嘗試輕度懲罰呢?

不是的。無論有效果還是沒效果,懲罰都會對孩子產生副作用,懲罰會孕育邪惡的種子。美國育兒作家艾爾菲.科恩在認爲,懲罰再怎麼小心翼翼都會產生副作用,而且不會帶來理想的效果,最好是不用爲好。

心理專家告訴你,懲罰孩子,到底有沒有用? 第2張

1、孩子有厭惡或恐懼情緒

懲罰無論是體罰還是嚴厲的批評,孩子們都不喜歡,這也是人性的弱點使然,因爲沒有人喜歡被人揭短。有些孩子面對父母的懲罰會恐懼,這最終會限制了孩子行動的積極性;有些孩子會產生厭惡情緒,影響親子關係。

2、引發孩子的攻擊行爲

懲罰因爲會引發厭惡和恐懼,弱小的孩子會轉移憤怒。比如一個孩子被爸爸懲罰打屁屁後,孩子可能會暗地裏打自己的小妹妹,或者出門後打鄰居小朋友。

既然懲罰不好使,那麼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發展心理學家Elizabeth Gershoff 在《體罰孩子》(Physic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一文中指出,強化孩子好的表現永遠比懲罰不良行爲的效果好得多。

舉兩個真實故事。

故事1: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時,該學校有一位小男孩因爲拿石頭砸同學的頭而被投訴。先生讓小男孩到他的辦公室來一趟。

先生進門後,掏出一顆糖給了小男孩:“你比我先到,證明你重視這件事,值得表揚。”小男孩露出驚訝表情。接着先生掏出了第二顆糖:“我讓你停止你就立即停止了,值得表揚。”小男孩差點哭了,內疚地說:“先生我錯了,即使那位同學有多大的錯,我也不應該這樣。”先生掏出第三顆糖:“你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沒有一點兒懲罰,這個孩子從此不僅非常尊重陶行知先生,並且嚴於律己。

故事2:

我小時候二年級時來了一位禿頭的滑稽老師,行爲有點懶散。因爲他一點也沒有老師的正經樣子,很多調皮的孩子喜歡捉弄他,就像我奶奶當年說的,家門不幸,我也成爲當中的一員。這位禿頭老師上課時喜歡脫掉鞋子,然後翹着二郎腿一邊不停地在講臺上抖腳,一邊講課。我當時坐在第一排緊挨着講臺的座位。

一次上課時,我伸出腳趾把禿頭老師的一隻鞋子夾了過來,偷偷地放在了自己的書包裏。當放學鈴“叮鈴”一聲響了之後,禿頭老師伸着光腳在講臺桌下摸索,穿上了一隻,另一隻摸了很久摸不到,一低頭鞋子不見了!“誰?誰見到我的鞋子?”禿頭老師氣急敗壞地怪叫,他這一怪叫把我嚇壞了,我慌慌張張地揹着書包就要溜。“你,站住!”禿頭老師單腿跳着抓住我,我心想這下慘了。

我冒着冷汗從書包翻出老師的一隻鞋,仍然狡辯說:“老師,我幫你找到了鞋子!”班裏全部孩子爆笑不止。

“謝謝你幫我找到了鞋子,你倒提醒了我以後不能隨便脫鞋子啊!”我愣了。奇怪的是禿頭老師以後上課再也沒有抖腳和拖鞋,我對那位禿頭老師越發尊敬。

心理專家告訴你,懲罰孩子,到底有沒有用? 第3張

爲什麼強化好的表現永遠比懲罰不良行爲的效果好得多?

就像幼兒說上面提到的,懲罰無論多輕,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感受。如果一個孩子在預知懲罰時卻沒有被懲罰,大多數情況下內疚引發感激情緒,會幫助孩子自我反省自己的不良行爲,改正錯誤會更加積極。美國心理學者戴維.麥克米倫說,內疚的孩子有自我彌補的心理傾向。內疚+表揚會引發強烈的積極性心理和行爲。不懲罰,問題迎刃而解,不懲罰,孩子我行我素屬於個別情況。

正如古龍說,“寬恕,對於一個自知犯錯的人來說,是一種最大的懲罰。”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