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已經在哭了,這句話就還是別講了吧

孩子已經在哭了,這句話就還是別講了吧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哥哥受了傷,哇哇地就哭了起來。他媽媽過來後就說,哭什麼哭,不嫌丟人啊,弟弟在看着你呢!羞不羞!

這句話真有效,小哥哥應聲止住了眼淚,一瘸一瘸地站起來,還一直盯着小叨,好像在確認小叨有沒有笑他。

叨爸連忙跟小哥哥說,哇,哥哥好勇敢!這下他才破涕爲笑。

回家的路上,叨爸問小叨,剛纔那個哥哥是不是很勇敢啊?男子漢,就應該流血不流淚。

小叨卻說,哥哥流血了,痛痛,小叨會哭。爸爸,小叨不可以哭嗎?

叨爸跟我說,他被小叨的問題問倒了,孩子都摔成那樣了,到底還要不要“流血不流淚”呢?

在我們的認識裏,孩子哭了第一時間要哄,要阻止。

如果孩子身體上的不舒服,我們積極治療,爭取早日恢復健康。這個時候,孩子要是哭的話,我們都會抱着他們,安慰他們。

但是面對孩子心理上的不舒服,我們卻希望他們可以把眼淚憋回去,不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傷心,彷彿在別人面前展露自己的真實感受,是一件十分羞恥的事情。

我記得,戴安娜王妃葬禮上,她的兩個兒子哈里王子和威廉王子,因爲全程沒有流過一滴眼淚,被英國所有媒體盛讚。

我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簡直是一臉懵圈。後來才知道,英國紳士的標準,就是不在公衆場所流露情緒。因爲這個“標準”,竟然讓兩個孩子,在母親的葬禮上“不許流露情緒”。

現在想想,這簡直就是酷刑。

孩子已經在哭了,這句話就還是別講了吧

可是,現在我們很多父母就是這項“酷刑”的執行者:

孩子摔倒了,就說“不哭不哭”;孩子的玩具壞了,就說“不哭不哭”...孩子只要一哭,爸媽就會說“不哭不哭”。

一句簡單粗暴的不哭不哭,說完了,孩子真的不哭了。可是這句“不哭不哭”,給孩子帶來了什麼呢?

可能給孩子帶來的,不是堅強,而是種種問題。

(1)壓抑了孩子的真實感受。

孩子哭的時候,我們沒有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的真實感受,反而讓他們覺得,哭是犯錯,痛是不對。這樣只會讓他們不懂應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2)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孩子發現,原來父母不能接受自己有負面情緒,內心會覺得害怕,失去安全感,變得退縮,不自信。

(3)孩子會在父母身上,學會這種簡單粗暴的對待感情的方法,缺乏共情。長期壓抑感情的孩子,他們沒有辦法感知到別人的情緒,將來很難融入人情社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商低。

(4)當孩子的負面情緒積壓,無法正常表達出來時,他們只能發泄在比自己弱小的個體上。

之前有一個傳得沸沸揚揚虐待動物的案件。一個就職於四大的高材生,對室友心懷不滿,卻沒有正確地交流表達,反而通過虐殺室友的貓,來宣泄自己的不滿。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哭泣時能夠自我調節,從而變得堅強,而不是像那個虐貓的“高材生”一樣,壓抑情緒,結果變得脆弱不堪。

孩子哭泣時,一味壓抑孩子的感受,最後,孩子只會以我們不想看到的方式,把長久以來積壓的情緒發泄出來。

那麼面對孩子哭泣,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我們要學會分辨孩子爲什麼哭,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說“不要哭”。

如果是生病了就看醫生,肚子餓了就吃東西。

如果是傷心了,那麼我們只需要輕輕抱住他們,告訴他們,媽媽明白你的感受,如果你想哭可以哭出來。或者幫助孩子做點什麼,減輕他們內心的痛苦。

如果他只是無理取鬧,就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者直接冷處理。

另外,可以在家裏設立一個情緒角,讓孩子可以在這個小角落,用他自己的方式,宣泄情緒。在情緒角放置一些畫紙畫筆、玩具或毛絨娃娃,當孩子傷心難過時,可以讓他在裏面畫畫,玩耍,或者只是哭。

孩子哭再常見不過了,很多媽媽,包括我,因爲心疼孩子,一看見他們哭就忍不住說:“不哭不哭,寶寶不哭。”

可是,沒有認真思考和分辨孩子爲什麼會哭,可能是給孩子做了一次又一次的不良示範。最後,孩子難以學會,如何正確對待自己和別人的感受。

孩子哭泣時,需要的不是一句“不哭不哭”,而是爸爸媽媽的理解和安慰。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