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有一種愛叫放手——我不要孩子成爲“媽寶男”和“乖乖女”

有一種愛叫放手——我不要孩子成爲“媽寶男”和“乖乖女”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種是覺得自己很無能,而媽媽的控制包辦讓他感到安全放心,於是他們會對媽媽言聽計從——凡事都會向媽媽彙報,甚至和女朋友在哪裏吃飯,吃什麼都要和媽媽逐一說明,並且經常把“我媽說”掛在嘴邊。

有一種愛叫放手——我不要孩子成爲“媽寶男”和“乖乖女”

我有個男同事,31歲,長得很帥氣,工作也不錯,相親無數次,總是不到一個月就分手,我們都叫他“一月一分君”。

我還給他介紹過一個小學妹,結果也沒下文。私下問學妹原因,她說:“姐,他還沒斷奶呢吧,一起吃着飯,還要發小視頻給他媽看,整個一個現場直播。”

第二種是因爲媽媽的控制包辦,自己的內心很不舒服,對心裏的“壞媽媽”有所抱怨,在無法對真實的媽媽表達不滿的情況下, 將壞情緒和意見全部投射給了妻子,試圖在新家庭的親密關係中逃離和疏遠。

有一種愛叫放手——我不要孩子成爲“媽寶男”和“乖乖女” 第2張

我的一個表姐就生活在這樣的痛苦婚姻中。她的婆婆控制慾特別強,新房鑰匙隨身帶着,想去就去,甚至還會隨便進入他們睡覺的房間。表姐想和老公商量,老公回一句:他是我媽,我有什麼辦法?一句話就把表姐噎了回去。

最近,她老公在外面借了七八十萬的債務,結果債主找到家裏了,表姐竟然什麼都不知道。問老公到底怎麼回事,還是一句噎回去:“告訴你有用嗎,你能幫我還款嗎?”再問,就吼“我的事情不用你瞎操心!”表姐懷疑錢的去處,老公更煩了:“你還給不給我一點私人空間了?”兩人由此開戰,最近都開始找律師起草離婚協議了。

而我曾經跟表姐夫聊過幾次天,他好像過得很痛苦,他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比在這種條條框框的婚姻裏幸福多了,他已經被控制了太久了。

與“媽寶男”對應的一種女孩,就是大家口中的“乖乖女”。

社會上普遍流傳一種觀點,認爲女人不必太強勢,“幹得好不如嫁得好”更是給很多女孩提供了偷懶的機會。這些“乖乖女”聽從父母的安排,考個差不多的學校,找個差不多的工作,談個差不多的戀愛,沒有特別的追求也沒有要實現的人生理想。

雖然“乖乖女”在社會中遠沒有“媽寶男”如此讓人瞧不起,但是這種女孩永遠不可能發現真正的自我,而她們的父母也不知道讓孩子失去了探索人生的寶貴機會。

問題來了:媽寶男和乖乖女是怎麼形成的呢?

一、嬰幼兒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母愛,成年後通過對媽媽的依戀來彌補兒時的缺憾。

二、媽媽控制慾過強,要求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要絕對服從,導致孩子形成了無條件服從的本能,認爲只有言聽計從才能得到媽媽的關注。

這兩種原因都是因爲:在該關注的時候,沒有關注,而該放手的時候,卻又控制過頭。

有一種愛叫放手——我不要孩子成爲“媽寶男”和“乖乖女” 第3張

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心理學概念:腳手架理論。

“腳手架”理論即孩子在構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體系的過程中,父母的引導和幫助就像腳手架(支架)一樣必不可少,而當孩子能夠獨立完成這項任務的時候,就要將“腳手架”移走,讓孩子學會獨立去完成後面的工作。

現在的家長,有一種是完全放養,這就像是沒有支架去建高樓一樣,從根基上就不牢靠;第二種是安上支架,也充分引導幫助,但是卻忘了在孩子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將支架移走,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孩子不會走路時,你用學步車教他;而當他自己能跑了,還要讓學步車困住他的手腳,那你的保護還有意義嗎?孩子還能夠自由奔跑,獨立面對世界嗎?

那孩子的獨立性要如何從小培養呢?

1、和孩子保持界限感

缺乏界限感已經成爲了中國式家庭的毒瘤。在生活中,婆婆公公參與到兒女小家庭中、媳婦嫌棄公婆不肯照顧孩子、孩子啃老啃到老人無能爲力卻毫無羞恥心……家庭成員之間沒有尊重、沒有界限、沒有平等、沒有理性,所有事情亂成一團。

孩子只是藉由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而不是爲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家長在心理上首先應該擺正這一點觀念。孩子不聽話,是因爲他長大了,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有自己獨立的人生,而我們只需要在他自我覺醒的時候,在背後默默支持就好。

有一種愛叫放手——我不要孩子成爲“媽寶男”和“乖乖女” 第4張

2、生活自理是基礎,家長適當放手

學會生活自理是邁向獨立的第一步。嫌孩子吃飯慢經常喂他,就不要指望他以後自己會端着碗按時吃飯;嫌孩子總把衣服穿反就幫他穿,以後他就只會伸着胳膊等待了。

很多研究表明,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的自我認同感普遍較低,在同伴中也較爲靦腆不自信——能力的強弱與自信心的培養關係非常大。父母不要再以愛的名義讓自己的孩子成爲一個什麼也不會的玩具娃娃了。

3、積極迴應孩子

讓孩子獨立做事,並不是要坐視不管,而是要學會適當迴應,讓孩子時刻有安全感。

比如寶貝穿反了鞋子,你可以靜靜觀察,過一會兒他覺得不舒服自然會想辦法換過來的。父母要讓孩子時刻感覺到:做錯了事情,我不感到羞愧!有爸爸媽媽的鼓勵,我很安全!

所謂親子一場,不是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而特殊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我們不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成年後,成爲衆人嫌棄的無能乖乖女或媽寶男,我們能做的,是在他羽翼豐滿後,看着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