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不要再打着愛的旗號,對孩子發脾氣了!

不要再打着愛的旗號,對孩子發脾氣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頂嘴的時候,不寫作業的時候,調皮搗蛋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把我們氣的火冒三丈,所以,大吼大叫的媽媽出現了,愛發火的媽媽出現了,甚至,經常對孩子大打出手的媽媽也爲數不少。
這位媽媽家有兩個男孩,大兒子13歲了,小兒子6歲。
而她只對大兒子發火,因爲,小兒子很乖。
比如,同樣玩手機,說好玩二十分鐘,然後就寫作業。可大兒子到了約定的時間,還是仍然繼續玩手機,她再次警告,可他仍然不爲所動,所以,她也就按捺不住的開始訓斥他。可大兒子不但不聽話,還頂嘴,本來她就很生氣了,大兒子還針尖對麥芒的她說一句,他就還一句,惹得她更生氣,火氣更大,用不了多大一會,便會對大兒子揚起了巴掌。
結果,每次都是她用武力來結束這場紛爭。這孩子太倔強了,幸虧小兒子還好。
每當小兒子犯了錯,她想發火的時候,小兒子便乖乖求饒:媽媽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氣媽媽了。
難道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都不如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懂事?
隔個兩三天,大兒子就會挨一頓打,小兒子,基本上沒有感受過體罰的滋味。
每次打完,她都會後悔。以前打兒子的時候,他都會哇哇哇,大哭大叫,現在長大點了,每次捱打,不再哭鬧,但是頂嘴的本領倒是長了不少,從不求饒,原本他犯的錯不至於捱打的,可看到他那幅氣人的樣子,對着幹的態度,火氣越來越大,最後還是免不了一頓打。
冷靜下來以後再想,也沒什麼大事,爲什麼又發脾氣,又打孩子了?
剛纔發火是因爲大兒子玩手機,眼睛已經近視了,卻還是照樣玩手機。限制的時間早超過了,可還是不聽話,從他手裏面要手機,不給,火氣立馬上來了,那麼小就近視了,以後怎麼辦?再不控制眼睛還要不要?
越說越氣,看着戴着眼鏡的兒子,又忍不住的發了一通脾氣,跟孩子動了手。
可是想想,孩子又是那麼的無辜,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而我們卻總是想讓他們按照我們的意願去行事,“我這可都是爲了你好”,事實上,卻是他們偏離了自己的期許,我們的脾氣,就忍不住了。
打之前,快被他氣瘋了,打完之後,腸子都悔青了。
每一位打孩子的媽媽,打完之後都會後悔吧,孩子的貪玩,任性,不聽話,不懂事,在挑戰着我們的耐心。火氣上來了,總是控制不住。

不要再打着愛的旗號,對孩子發脾氣了!

有多少父母和這位媽媽是一樣的感受。
寫作業磨蹭,不洗手就去吃東西,昨天剛買了一個玩具,今天又要買玩具,在商場裏哭鬧賴着不走。走在大街上,經常會看到一些父母對着子女大聲呵斥,甚至大打出手。
孩子這麼的不懂事,不聽話,不理解父母,就是“欠收拾,欠揍!”
以前有部臺灣電影叫《媽媽再愛我一次》,講述了一位善良的母親和一位懂事的兒子母子情深的故事。
在前兩年,曾經有一組母親對女兒扇耳光的四格漫畫《媽媽再打我一次》也走紅於網絡。
故事是這樣的:第一幀,媽媽微笑着對正在學習的女兒說:學習了一天,媽媽帶你去公園玩啊!第二幀,女兒笑着回答媽媽:不,媽媽,我喜歡學習。
第三幀,故事風起雲涌,一言不發,媽媽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伸出左手,扇了女兒一個耳光。第四幀,已然無語的女兒,用手捂着右臉,一臉的委屈愁苦。
漫畫中的媽媽是不是不可理喻?孩子愛學習,竟然動手打耳光?
可事實上是:孩子違背了媽媽的意願,受到了懲罰。你想學習,媽媽讓你去公園,你不去,就要捱打。
我們爲人父母者,對待孩子時,是不是也經常會像漫畫中的那位媽媽一樣。
因爲,我們與孩子看待問題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樣的,我們認爲對的,孩子未必會有着同樣的認識。
對於孩子來說,愛學習與愛打遊戲,同樣是一種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對他們來說沒有區別,可是對於家長來說,就有了對與錯,你學習是對的,值得鼓勵的,打遊戲是錯的,是要被禁止的。
在我們看來,想去公園的媽媽,打了愛學習的女兒耳光,是多麼的不近人情,又多麼的不可理喻,事實上,每當我們跟孩子發火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因爲孩子違背了我們的意願。
孩子,多麼的可憐。
有一個故事,說一位母親經常對兒子發火,後來,這位母親每發一次火,就往潔白的牆上釘一個釘子。等火氣消了,再把釘子拔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牆上就佈滿了釘子眼。看着滿目瘡痍的牆面,這位母親痛下決心,以後再也不會對着孩子發火了。
每一位母親打孩子的時候,都會有着千種萬種的理由,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去打孩子,去發脾氣,可是,你可曾想過孩子的心靈所受到的傷害,親子關係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往往越是在打罵中長大的孩子,學會了母親的暴力,更加的叛逆,只會更不懂事,更不聽話。那些不發火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大都是乖巧懂事的。
“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你是不是很不耐煩?可是,他已經盡了力,他不是駿馬,你卻揚起了鞭子。倘若靜下心來,陪着他慢慢走,一起聞聞花香,看看風景,就不會再對他發火了。
當我們發火的時候,只是發泄了自己的不良情緒,給孩子的身心帶來了傷害,卻並未起到教育孩子的終極目的。

做一個不發脾氣的媽媽,纔是真正的去愛孩子,不要打着愛的旗號,再去傷害孩子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