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1歲半左右寶寶行爲能力發展特點

1歲半左右寶寶行爲能力發展特點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運動能力由近及遠

1歲半左右寶寶行爲能力發展特點

寶寶的運動能力是由近及遠的,先是大肌肉、大關節,然後是小肌肉、小關節。前幾個月,寶寶伸手夠物,最先是通過肩關節的運動,移動整個手臂,然後通過肘關節運動,可以分別移動上臂和前臂。到了這個月,寶寶會運動腕關節了,這就使得寶寶不但能通過手腕活動把手伸到容器中取東西,還能夠運用手腕的運動,查看物體的每個表面。手腕的運動能力使得寶寶能夠用勺子舀起碗裏的飯,並送到嘴邊。寶寶的大肌肉力量和協調能力不斷進步,現在會在平地推童車或帶輪子的玩具了。寶寶能夠推着帶輪子的玩具往前走,但可能還不會拉着往前走。

 2、走路時停下來

15個月的寶寶或許能在走路時停下來,然後重新出發到達目的地。剛剛開始獨立走路的寶寶會用他獨特的“蹣跚學步”姿勢行走:兩條腿叉開,兩腳之間的距離比較遠, 兩隻胳膊高高舉起,兩隻小手張着,顫顫巍巍地向前走,看起來像是要往前跑。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也不能控制行進的速度,似乎只是靠着慣性往前“衝”。

 3、彎腰撿東西時摔倒

到了16個月,寶寶可能會彎腰撿東西,而且不再摔倒了。但可能會在站起來的那一瞬間突然仰面朝天摔倒,最讓父母心疼的是寶寶的後腦勺被重重地摔到地板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寶寶都能夠本能地在仰面摔倒的瞬間,努力把頭向上擡起,以免頭部受傷,這是寶寶潛意識下的自我保護能力。如果寶寶在彎腰撿東西時向前摔倒,因爲有上肢的支撐,很少會“嘴啃地”把面部嗑破。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月齡的寶寶跌倒都是難免的,父母不要在寶寶跌倒時表現出緊張神情,更不能大聲驚呼。

4、不再通過爬行移動身體

當寶寶不再靠爬行移動身體時,也就不再隨便把東西放進嘴裏了,而是更喜歡將東西拿在手裏玩。如果看到另一件東西,就把手裏原有的東西扔掉,再去拿另一件東西,典型的“熊瞎子掰玉米”。

 5、不服輸精神

這麼大的寶寶,正是不服輸的年齡,越不會做的,越是要做;做不成的,不會輕易放棄,對爸爸媽媽的阻止開始反抗。父母應該鼓勵寶寶這種不服輸的精神,給寶寶以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比如寶寶自己系鈕釦,但怎麼也系不上,媽媽可以邊幫助系,邊教給寶寶如何系;如果寶寶不希望媽媽幫助,一定要自己完成,媽媽應該支持,用語言告訴寶寶正確的系鈕釦方法。這樣,不但能讓寶寶儘快地學會系鈕釦,還能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6、寶寶成爲大力士

寶寶喜歡拿比他身體還大的東西,這也是寶寶不服輸的表現之一。但媽媽要注意,儘量不要讓寶寶拿過重的東西,因爲這個時期的寶寶,骨骼和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善,過重的東西會影響骨骼發育,也可能會導致軟組織拉傷。

7、喜歡自己洗臉

媽媽的手再輕再柔,寶寶也不喜歡媽媽爲他洗臉。寶寶爲什麼不願意別人爲他洗臉呢?只有寶寶自己最清楚,因爲讓別人洗臉,會感覺不舒服。讓別人爲你洗一次臉,你就知道寶寶爲什麼不願意媽媽給他洗臉了。寶寶願意自己洗臉,不僅僅是因爲不願意讓媽媽爲他洗臉,而是要自己長“本事”。

 8、手腳並用完成一件事

人的手高度發達起來,腳就只用來走路了,這樣的分工使得手和腳有了明顯的差異,支配雙手的大腦區域幾乎佔據了整個前額部大腦,而支配雙腳的大腦區域,還不足它的十分之一。寶寶出生後,如果一直不使用雙手,則支配雙手的大腦區域不但不能發達起來,還會逐漸萎縮。隨着寶寶長大,開始手腳並用來完成一件事了。比如,用手扔毽子,然後用腳把毽子踢起來;用一根繩子拴一個小球,寶寶用手拉着繩子,用腳踢小球。這些動作都是手腳配合的運動。不但要手腳配合,還需要眼睛的配合,這對寶寶的體能和智能發育都有好處。

 9、走路姿勢不是問題

寶寶開始學習走路時,會出現各種各樣媽媽認爲不正常的姿勢,如走路時腳尖朝裏,腳尖朝外撇,“外八字”等。事實上,媽媽認爲不正常的情況,有很多都是正常的。寶寶從躺着、翻身、支撐起上身、會坐、會爬,到能站起來邁步行走,這一系列發育過程,僅僅經歷了十幾個月的時間,已經是個奇蹟了。寶寶不可能剛一學習走路,就能像成人一樣兩腿筆直地行走。如果寶寶走路姿勢嚴重異常,比如走路時身體側歪,一肩高一肩低等,可能有病理問題,應去看醫生。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