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警惕!你的這些行爲正在塑造“熊孩子”!

警惕!你的這些行爲正在塑造“熊孩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一定見過這樣的孩子:一言不合就動手打小朋友,別人家長天天找上門;帶去咖啡館玩,沙發上斑駁地留下他或深或淺的腳印,地上是他撕了一地的廢紙屑;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不達成目的不罷休。

警惕!你的這些行爲正在塑造“熊孩子”!

家長們感嘆自己咋生了這麼一“熊孩子”。殊不知,雖有天生迥異的氣質類型,但從沒有與生俱來的“熊孩子”。

“熊孩子”多半是家長不當的行爲塑造出來的。

沒錯,誰也沒想着去塑造,但卻在日常言行中弄巧成拙。

1.父母對規矩的無感導致孩子無法無天

在遊樂場玩時,心心手上揣着她的零食盒,一不注意就被經過的小男孩看上並一把搶去。蒙圈了的心心反應過來就上前去要。小男孩怎麼都不給,躲過心心試圖打開盒子,足足兩三分鐘,一旁目睹這一切的小男孩媽媽都沒有表態。最後,這位媽媽反而開起了玩笑,對心心說:“那你告訴我們這盒子裏是啥我們就給你呀!”

心心爲難地漲紅了臉,沒有吭聲。這位媽媽趁着小男孩不注意,忙把盒子遞給心心,叮囑道:“趕緊拿走吧,別讓小哥哥看見了,要不又得搶你的!”

在一旁的我瞬間明白了小男孩是怎麼變“熊”的。這位媽媽連最基本的是非對錯觀都沒有,她不阻止孩子搶他人東西的行爲,甚至還在別的孩子身上尋找解決之道。

“熊孩子”大多是沒規矩的孩子。雖說現在都講究“愛與自由”,不給孩子過多設限,但規矩的底線要守住。

我認爲的規矩底線是不給他人添麻煩。

日本是非常注重環保的國家,他們習慣於把隨身垃圾帶回家,從不亂扔,即便是日本媽媽帶着孩子去別家做客,孩子用過的髒尿不溼也會裝包裏帶走,因爲他們的垃圾要每天分類處理,如果朋友家沒有孩子,尿不溼可能幾天都得不到處理,最後發臭,就給別人添了麻煩。

得知這件事,讓我很受觸動。也讓我更加細心地審視自己有沒有給他人添麻煩。

帶着心心坐出租車時,我總會第一時間把心心的鞋脫下,因爲孩子時常到處亂踩亂蹭,弄得椅背、座位上全是腳印。就算孩子不願意,也要堅定到底,在生活的細微中向他灌輸“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觀念。如此,她會逐漸內化,注意到自己的言行。

2,父母不經意的小舉動被孩子吸收

前段時間,我和心心在家愛玩一遊戲,我蹲在地上,她把我推倒。每次當我誇張地摔到在地,她就會開心地咯咯笑。大概是體會到了自己的力量。

沒想到,之後她和別的小朋友玩,就產生了“暴力”傾向,和小姐姐玩的好好地,一把將人推倒在地,疼的小姐姐哇哇大哭,心心在一邊驚慌失措。

能聯想到這舉動與我在家和她遊戲的方式有關,還是因爲更早之前的一件事。

那時,心心常和叮噹一起玩,倆孩子都才一歲多一點,叮噹開心時總忍不住抓心心的臉,抓地心心大哭,也不免在臉上留下了幾道痕。看着小花貓一般的心心,我自然心疼不已,叮噹媽也很愧疚,但不知爲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行爲。直到有天看見叮噹爸在沙發上逗孩子玩,叮噹抓爸爸的臉時,爸爸就開心大笑,叮噹就繼續抓……

父母無意中的小舉動會被孩子吸收,當你總說“再不乖就要打了”,他也會傾向於用暴力解決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當你在孩子傷心大哭時,沒心沒肺地說:“沒事,有什麼大不了的”,你難過時,孩子也會視而不見,再輕快地附加上“沒事的啦”。

所以,孩子的“熊”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3,父母不足夠堅定的態度對孩子不良行爲的塑造

朋友M常跟我說起自己家娃,才4歲多就管不住了,如果不讓她做什麼,她能連哭1小時,沒人能收得住,只有父母妥協滿足她才罷休。

“爲什麼茜茜這孩子脾氣這麼倔?”M感嘆。我也不知原因,直到有天,我們一起帶娃出去玩,才發現了根源所在。

在商場裏,茜茜看上了一款芭比娃娃,纏着M買。M不同意,原因是這個月茜茜的零花錢已用完,如果想要可以繼續攢錢下次買。理由很充分,可孩子就是不接受,賴在玩具店不走,好說不行,M生氣了,茜茜卻更甚,直接大哭起來,可憐兮兮地拉着媽媽:“媽媽,給我買一個吧!買一個!”

哭到十幾分鐘的時候,原本堅定的M架不住茜茜的哭鬧,心軟下來,跟我商量:“孩子這麼喜歡,要不算了吧,哭這麼久了,再哭要哭壞了。”於是轉身拿着玩具去付錢,茜茜見媽媽同意,立馬剎車,破涕爲笑。

走出商場,我忍不住問:“經常這樣嗎?”

M無奈地說:“是啊,實在是搞不定,又一想,沒多點事兒,何必弄的娃這麼不開心。”

有多少父母像M一樣,知道規矩在哪,卻不夠堅定。原本哭鬧兩分鐘就妥協,心想着這次要給孩子立好規矩,於是孩子哭了五分鐘也無動於衷,卻又偏偏在十幾分鍾時繳械投降,順了孩子。這樣的不堅定其實是反向強化並升級了孩子的不良行爲。讓孩子明白,原本兩分鐘能耍賴爭取到的東西,現在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哭鬧得更久更兇纔會得到。

所以,做父母的要少對孩子設限,一旦設限了,就請100%堅定。

“熊孩子”不是一天煉成的,根子多半在父母這。孔子說:“行有不得,反諸求已”,在育兒上也同樣適用。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