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詩歌小報】詩歌小報內容 六年級詩歌小報

【詩歌小報】詩歌小報內容 六年級詩歌小報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詩歌小報。詩歌是中華民族美麗的瑰寶,是古人爲了抒發心靈的情感而創造出來的一種作品,詩的本質是抒情美,詩無所不在,現在的我們也要保護好我們的瑰寶,一代代傳承下去。

詩歌小報:詩的起源

詩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語見趙缺《無咎詩三百序》),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孔子認爲,詩具有興、觀、羣、怨四種作用。陸機則認爲:“詩緣情而綺靡”。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爲詩,合樂的稱爲歌。另外,《詩》也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的本名(西漢時期《詩》被命名爲《詩經》)。

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統統把這一切歸於神明。出於敬畏,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表達了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等等。這便是詩的起源。

它源於宗教。還有一種形式,起源於勞動。原始人一面勞動,一面發出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以忘卻勞動帶來暫時的痛苦和振奮精神,協調動作。漸漸這種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聲,發展成爲模仿勞動本身的聲音和表達勞動者本身感情詩歌。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詩是韻文,從勞動時發生的;小說是散文,從休息時發生的。”所以我們說,詩是普遍的藝術,是一種最爲古老的文學藝術樣式。

詩最本質的特徵是抒情美。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美之處,無不閃現出詩的光環來。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詩美是藝術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詩歌的美也不時出現在非文學藝術的領域中,科學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中也散發出智慧光彩都有詩的蹤影。詩並不是只在詩裏,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學樣式和藝術類型的共同質素。所以,詩是一種普遍的藝術,甚至是超過藝術疆界的藝術。

【詩歌小報】詩歌小報內容 六年級詩歌小報

詩歌小報: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前11世紀至前6世紀)。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爲笙詩,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爲《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漢朝毛亨、毛萇曾註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黃河流域,西起陝西和甘肅東部,北到河北西南,東至山東,南及江漢流域。

《詩經》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爲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頌》則爲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爲“無邪”,並教育弟子、孩子讀《詩經》以作爲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後來,《詩經》被儒家奉爲經典,成爲《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無《樂》)之一。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共分風、雅、頌三大部分,本書對詩經的詩篇進行了解說。它不僅反映了勞動人民被剝削壓迫的悲慘命運和他們的反抗鬥爭,也反映了沉重的兵役和徭役給勞動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它不僅諷刺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也描述人民勞動生活的情景;它不僅描寫普通人的愛情和婚姻,也反映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農牧發展的情況。可以說它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約五百年間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本書從中選出了部分詩篇,希望能給讀者朋友帶來一定的收益!

特色和影響

《詩經》的特色和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詩經》是以抒情詩爲主流的。

第二,《詩經》中的詩歌,除了極少數幾篇,完全是反映現實的人間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經驗。

第三,與上述第二項相聯繫,《詩經》在總體上,具有顯著的政治與道德色彩。

第四,《詩經》的抒情詩,在表現個人感情時,總體上比較剋制因而顯得平和。

以上主要從內容、思想傾向、抒情特點等諸方面論述了《詩經》的幾個重要特色。這些特色對中國後代文學的影響都很深遠。下面再從語言形式、表現手法等方面簡略介紹一下《詩經》的特色,這些方面的影響,情況各有不同。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佔比例很低。只有個別詩是以雜言爲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爲主幹,可以由此推想當時演唱《詩經》的音樂旋律,是比較平穩和比較簡單的。至漢代以後,四言詩雖斷斷續續一直有人寫,但已不再是一種重要的詩型了。反而在辭賦、頌、贊、誄、箴、銘等特殊的韻文文體中,運用得很普遍。


詩歌小報: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繼周民歌和漢樂府民歌之後以比較集中的方式出現的又一批人民口頭創作,是中國詩歌史上又一新的發展。它不僅反映了新的社會現實,而且創造了新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一般說來,它篇制短小,抒情多於敘事。南北朝民歌雖是同一時代的產物,但由於南北的長期對峙,北朝又受鮮卑貴族統治,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族風尚、自然環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調。《樂府詩集》所謂“豔曲興於南朝,胡音生於北俗”,正扼要地說明了這種不同。主要作品有南歌的抒情長詩《西洲曲》和北歌的敘事長詩《木蘭詩》等。

由於南北朝長期處於對峙的局面,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民族風尚、自然環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顯的差異,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現出不同的情調與風格。南朝民歌清麗纏綿,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摯純潔的愛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獷豪放,廣泛地反映了北方動亂不安的社會現實和人民的生活風習。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長詩《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敘事長詩《木蘭詩》,分別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1]

南北朝時代,也像漢代一樣,設有專門的樂府機關,採集詩歌,配合音樂演唱。這些樂府詩中有民間歌謠,也有貴族文人的作品;其中民歌部分更爲新鮮活潑和藝術的魅惑力量。

南朝樂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清商曲辭中。清商曲是我國古代主要的通俗樂曲,許多民歌都配合這種音樂演唱。南朝的清商曲又分爲若干類,其中最重要的是“吳聲歌曲”和“西曲歌”兩類,民歌大多都屬於這兩類。“吳聲歌曲”產生於江南吳地,以當時的首都建業(今南京)爲中心地帶。“西曲歌”產生於長江中游和漢水兩岸的城市——荊(今湖北江陵縣)、鄖(今湖北宜昌縣)、樊(今湖北襄樊市),鄧(今河南鄧縣)等地。這些都是當時的重鎮,是商業發達的城市。因此,這些民歌所反映的多是城市生活,和漢樂府之多反映鄉村生活不同。

【詩歌小報】詩歌小報內容 六年級詩歌小報 第2張

詩歌小報:著名詩人及作品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被稱爲詩仙享年61歲

經典詩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將進酒》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將進酒》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秋浦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靜夜思》

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怨情》

白居易

(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諡號“文” 享年74歲。

經典詩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詩歌小報】詩歌小報內容 六年級詩歌小報 第3張

元稹

(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陽

經典詩句: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懷三首》

杜甫

(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詩人,漢族,自號少陵野老

被稱爲詩聖享年58歲。

經典詩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絕句四首(其三)》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絕句二首(其一)》

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四)》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望嶽》

今夜州月夜,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月夜》

蘇軾

(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享年66歲。

經典詩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詩歌小報】詩歌小報內容 六年級詩歌小報 第4張

王之渙

(688─742),字季凌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孟浩然

(689~740) , 漢族。本名浩,字浩然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曉》

王昌齡

(690-756)字少伯,漢族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維

(701-761),字摩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