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與孩子對話時誤區有哪些

與孩子對話時誤區有哪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們要學會與孩子相處,要會學跟孩子對話。那麼與孩子對話時誤區有哪些?帶着疑問,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們要學會與孩子相處,要會學跟孩子對話。那麼與孩子對話時誤區有哪些?帶着疑問,一起來看看吧。

與孩子對話時誤區有哪些

寶寶聰明是每個媽媽的心願,爲此每個媽媽都是煞費苦心:堅持母乳餵養、吃各種有助大腦發育的輔食、報各種興趣班、早教班……

但西雅圖太平洋大學腦科學專家John Medina說:提高孩子智商很簡單,和他對話就好了。

科學研究表明:

親子對話做得好,孩子成績會更好

1995年,美國堪薩斯大學做了一項研究,追蹤了堪薩斯城的42戶有孩子的家庭。

他們從這些孩子9個月大開始,跟蹤觀察了他們2年半。結果發現:每個小時內,父母和孩子的對話次數最低的只有50次,最高的有250次,是前者的5倍。

等到這些孩子3歲了,測量智商發現:親子對話多的孩子的智商比對話少的孩子的智商高出1.5倍。

親子對話通過影響大腦白質束,影響智商

麻省理工大學認知科學家Remeo通過腦成像技術發現: 親子對話越多,大腦中的白質束就越活躍,信息傳遞越高效,思維也就越活躍,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孩子聰明。

(每小時親子對話95次和210次相比,前者孩子的大腦白質束活躍度明顯低於後者)

看到這裏,有媽媽就說了,我跟孩子多說說話不就好了。很欣慰媽媽們意識到親子對話的價值了!但你真的知道怎麼跟孩子對話嗎?

誤區一:指令性語言太多

想想看,你昨天和孩子的對話(注意哦,是對話)有幾次?又都說了些什麼呢?你會發現幾乎沒有!

我猜,你經常說的應該是:“該吃飯了”、“要去睡覺了”、“去刷牙”、“不要……”、“要……”等,這其實並不是對話。

誤區二:不會發起對話

舉個很常見的例子,接孩子下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往往會問“今天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孩子只能回覆一句“挺好的”或者就是不接話,因爲他根本不知道從哪裏說起啊。

這就好像兩個好久不見的大人,見面第一句問“最近怎麼樣啊”,對方只能回一句“挺好的!”

誤區三:常常覺得無話可說

調研中,有媽媽說,每天就那些事兒,有什麼好說的呢!但其實只要你知道點對話的方法,生活中處處都能跟孩子發生對話。

親子對話做的不好,時間長了,就會出現:孩子長久停留在蹦字階段,不會說句子;一說長句子就結巴,就更別提講故事讀繪本了。

這都是因爲對話少,大腦中的白質束並不活躍,導致孩子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跟不上他的嘴巴。

親子對話少,除了影響腦部發育,還會出現,孩子遇到問題只會哭鬧發脾氣,不能理性表達,社交力差的情況,因爲孩子連和自己的父母如何對話都不知道,又如何跟別人對話呢?

親子對話做的好與不好,到了幼兒園就能看到差距了:

◎有的孩子能思路清晰,表達順暢,會講繪本故事、能交到很多朋友,能和媽媽說幼兒園的一天……

◎有的孩子就連話都說不利索,遇到事情只會哭鬧,也不知道如何去交朋友……

那麼多孩子,老師時間精力有限,不會說、說不清楚的孩子,就容易被忽視。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