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跟孩子溝通,你選對方式了嗎?

跟孩子溝通,你選對方式了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孩子溝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另外,還要有技巧:需要 &nbs

跟孩子溝通,你選對方式了嗎?

    
    和孩子溝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另外,還要有技巧:需要  

     a)同時照顧孩子和父母的自尊;b)要先說出表示理解的話,然後再提出建議或意見。  

      埃裏克,九歲,怒氣沖天地回到家裏,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他的父親決定用一種新的方法。以前他總是說一些讓事情變得更糟的話:“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後會有玩的時候。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爲什麼要衝我發火?” 

      但是,這一次,埃裏克的父親沒有這麼說,他心裏想:我的兒子對錯過了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他的這種失望,我可以幫助他的,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於是他對埃裏克說:“你看上去很失望。” 

       埃裏克:我當然很失望了。 
       父親:你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該死的卻下雨了。  
       埃裏克:是的,正是這樣。 

     這時,出現了短暫的沉默,然後埃裏克說:“哦,不過,可以以後出去玩。”他的怒氣看起來消失了,在下午餘下的時間裏,他都很合作。通常,只要埃裏克生氣地回家,一家人都會心煩,遲早他會激怒家中的每個成員,直到深夜他終於睡着了,家裏才能重回寧靜。這個方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它在哪些地方產生了作用? 

  當孩子處於強烈的情感中時,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他們不會接受任何意見或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夠理解他們心裏在想什麼,希望我們明白在那個特別的時刻他們的心情。而且,他們希望不用完全說出自己的遭遇,我們也能夠理解他們。他們的情緒只會透露一點點,我們必須猜出剩下的部分。 

  如果一個孩子跟我們說:“老師衝我嚷嚷。”我們不必再問更多細節,也無需說:“你幹了什麼事讓老師這樣對你?如果老師衝你嚷嚷,那你一定做了什麼。你做了什麼?”我們甚至不必說:“哦,我很抱歉。”我們需要向她表明,我們理解她的痛楚、她的尷尬和氣憤。 
安妮塔,八歲,一天回家吃午飯時生氣地說:“我不要回學校了。” 

  媽媽:你看上去很煩,能告訴我怎麼了嗎? 
  安妮塔:老師把我的卷子撕了,我那麼努力地答題,她居然只看了一眼就撕了。 
  媽媽:沒有得到你的允許嗎?怪不得你這麼生氣呢! 

  安妮塔的媽媽沒有發表任何評論,也沒有提出任何疑問。她知道,如果她想幫助女兒消除怒氣,就必須帶着理解和同情跟她說話。 

  還有一個例子:九歲的傑弗裏從學校回來,看上去很不開心,他抱怨說:“老師讓我們的日子很難過。” 

  媽媽:你看上去很累。& nbsp;
  傑弗裏:兩個孩子在圖書館裏吵鬧,她不知道是哪兩個,於是就罰我們所有的人站在大廳,幾乎站了一天。 
  媽媽:全班同學一天不上課,就那麼靜靜地站在大廳裏?怪不得你看上去那麼累了。 
  傑弗裏:但是我跟她說了,我說:“瓊斯小姐,我相信你能找到吵鬧的那兩個學生,所以你不用懲罰我們所有的人。 
  媽媽:天哪,一個九歲的孩子來幫助老師認識到,因爲少數人的行爲不端而懲罰全班的人是不公平的! 
  傑弗裏:我沒有幫上什麼忙,不過至少她笑了,那是今天她頭一次笑。 
  媽媽:嗯,你沒有讓她改變主意,不過你確實改變了她的情緒。 

  通過聆聽、尊重兒子的感覺,承認他的想法,並且對他試圖解決問題的努力表示讚賞,傑弗裏的媽媽就這樣幫助兒子平息了怒氣。   

  我們怎樣知道孩子的心情呢?我們應該看着他們,聽他們說話,還可以利用自己的情感經歷。我們知道孩子在人前感到羞愧時的感覺,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理解他們的感受。下面的任何表達都會起到作用: 

  “那一定非常尷尬。” 
  “那一定讓你很生氣。” 
  “那個時候你一定很恨老師。” 
  “那一定很傷你的心。” 
  “對你來說真是糟糕的一天。” 

  但是,不幸的是,當遇到孩子行爲不當時,家長往往意識不到是因爲不安的情緒導致了那樣的行爲。在糾正他們的行爲前,一定要先處理他們的情緒問題。 

   十二歲的本的媽媽講述道:“昨天我下班回到家,還沒來得及脫掉外衣,我的兒子,本,就從他的臥室裏衝出來,開始向我抱怨他的老師:‘她佈置的家庭作業太多了,我一年也做不完,我怎麼可能在明天早上之前寫完這首詩呢?我還有上個星期的一篇短文沒有完成呢,她今天朝我高聲嚷嚷,她一定恨死我了!’ 
 
 “我馬上失去冷靜,衝他喊道:‘我的老闆和你的老師一樣可惡,但是你聽到我抱怨了嗎?怪不得老師衝你喊,你從來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你就是懶,不要再抱怨了,趕緊開始做作業,不然你一定會不及格。’” 
  “你發完火之後發生了什麼?”我問道。 
  “唔,我兒子怒氣衝衝地上樓去了自己的房間,鎖上門,不肯下來吃晚飯。” 
  “那麼你感覺如何呢?”我問。 
  “糟透了,整個晚上都被毀掉了,每個人都很煩躁,氣氛很壓抑,我覺得很內疚,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覺得你兒子會怎麼想?”我又問。 
  “可能很生我的氣吧,害怕老師,沮喪,無望,心煩,無法集中精神。我對他沒什麼幫助 ,但是當他抱怨而不願意負責任時,我就受不了。” 
  本原本可以說出他的感覺,而不是抱怨,那麼這件不愉快的事就可以避免了。他可以這麼說:“媽媽,我害怕明天去學校,我必須完成一首詩和一篇短文,但是我很心煩,無法集中精神。”他的媽媽可以同情她的兒子,承認他的困境,她可以帶着情緒地咕噥一聲,然後說:“唔,你擔心明天早上之前寫不完一首詩和一篇短文,怪不得你覺得着急呢。” 

  但是,不幸的是,不管是我們,還是孩子,都沒有養成向對方敞開心扉的習慣,甚至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去感受。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他們通常會生氣,然後把他們的窘迫遷怒於他人,而這常常激怒父母,然後父母就責怪孩子,說一些事後會覺得後悔的話,可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既然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很難,那麼如果父母能夠學會傾聽在他們憤怒的外表下所隱藏的擔心、失望和無助,將會有很大的幫助。父母不要只針對孩子的行爲作出反應,而是要關注他們心煩意亂的情緒,幫助他們應付難題。只有當孩子的心情平靜時,他們才能正確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確的舉動——在上面這個例子中,正確的舉動就是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能夠聽得進別人的話。 

  “這樣想是不對的”這句話並不能平息孩子強烈的情緒,或者父母試圖說服他們“沒有理由那麼想”也是無用的。禁止並不能使強烈的情緒平息,但是如果聽他們說話的人接受他們的想法,並表示同情和理解,那麼他們情緒的強烈程度就會減弱,身上銳利的尖刺就會消失。 
這段話不僅適用於孩子,同樣也適用於成年人,下面摘錄一段父母討論小組的話,就正說明了這樣的情況: 

  組長:假設現在是一個早晨,一切事情都好像亂套了。電話鈴響了,孩子在哭,在你發現之前,麪包也烤焦了,這時你的配偶看着烤麪包機說:“天哪!你什麼時候才能學會烤麪包?”你怎麼回答? 

  A:我會把烤麪包扔到他臉上! 
  B:我會說:“你自己烤你那該死的麪包吧!   
  C:我會很傷心,只有哭。 
  組長:你配偶的話讓你對他或她怎麼想? 
  父母:氣憤,憎恨,不滿。 
  組長:你介不介意重新烤一爐麪包? 
  A:除非我下點毒藥進去! 
  組長:你覺得你這一天會怎樣? 
  A:整天的心情都會被破壞了! 
  組長:假設同樣的情形:麪包烤焦了,但是你的配偶看着整件事情,然後說:“哎呀,親愛的,對你來說這真是一個倒黴的早晨:孩子,電話,現在又輪到麪包 。”
  B:我會感覺很愉快。 
  C:我會很開心,會擁抱他,親吻他。 
  組長:爲什麼?孩子還是在哭啊,麪包還是一樣烤焦了啊。 
  父母:那沒關係。 
  組長:是什麼原因讓你們感覺不同? 
  A:你沒有被批評,你會很感激。 
  組長:你會有怎樣的一天呢? 
  C:開心、歡快的一天。 
  組長:現在給你們第三個場景:你們的配偶看到麪包烤焦了,平靜地對你說:“親愛的,讓我來向你展示一下如何烤麪包吧。” 
  B:噢,不,那比第一個還糟糕,讓我覺得自己很蠢。 
  組長:現在,讓我們看看對烤麪包事件的三種不同處理方法如何應用在我們和孩子的相處中。 
  A: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總是對孩子說:“你已經長大了,該懂得這個了,該懂得那個了。”這一定讓我的孩子很生氣,而通常他也確實很生氣。 
  B:我總是對我的女兒說:“讓我來做給你看,做這個做那個。” 
  C:我總是被批評,都習慣了,因此對我來說也是很自然的事,而我說的那些話正是當我還是小孩子時我媽媽對我說的話,我爲此很恨她。 我從來沒有做對過一件事,她總是讓我一遍遍地做。 
  組長:現在你發現你自己對你的女兒說同樣的話? 
  C:是的,我根本就不喜歡這樣說,我那麼說時也討厭我自己。 
  組長:現在我們看看從烤麪包事件中能學到什麼。當我們對心愛的人有了不好的感覺時,如何才能幫助我們改變這種感覺呢? 
  B:有人能夠理解你。 
  C:不責怪你。 
  A:不用告訴你如何改進。 

  這篇短文說明了語言的力量,它能夠產生敵意,也能夠製造快樂。這個故事的寓意在於我們的反應(語言或情緒)能夠對我們的家庭氣氛產生顯著不同的影響。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