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娃,中國要一家子?

爲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娃,中國要一家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寶寶,中國要一家子?”其實“外國如何,中國如何”這類問題很籠統,外國是指哪些國家?中國是指全中國嗎?我猜測題主可能想問的是:爲什麼歐美國家的媽媽能一個人帶娃,而中國大部分家庭要一家人?

“爲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寶寶,中國要一家子?”其實“外國如何,中國如何”這類問題很籠統,外國是指哪些國家?中國是指全中國嗎?我猜測題主可能想問的是:爲什麼歐美國家的媽媽能一個人帶娃,而中國大部分家庭要一家人?如果問題這樣修改一下的話,其實還蠻有代表性的。其他國家我不夠了解,聊聊中美的對比吧。

養孩子這件事,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核心家庭(爸爸和媽媽兩個人+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如果一個孩子需要一個團隊來帶,而且還手忙腳亂,那肯定是效率出了問題。

可能的原因有這些:

吃喝拉撒佔據太多時間

話語權在長輩的手中

缺乏有效的團隊結構

孩子操縱大人,而不是大人管理孩子

吃喝拉撒佔據太多時間

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做飯非常花時間,中餐的做法又非常講究,從火候到調料有很複雜的一套程序,不像西式烹飪裏大量的用到烤箱、慢燉鍋這些工具,可以在烹飪過程中解放雙手兼顧一些別的事情。或者直接買熟食、半成品,隨便加工下就可以吃。

很多老人會堅持每一頓都親自下廚做給寶寶吃。雖然這個行爲充滿愛意,但從準備食材、烹飪、清洗廚具收拾殘局,會花掉很多時間。而美國家長經常會選購成品泥給寶寶吃,或者用輔食機,收拾起來很利索。

爲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娃,中國要一家子?

我問了下身邊的華人朋友,雖然家裏洗碗機、洗衣機、烘乾機、機器人吸塵器這些設備一應俱全,但是老人因爲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從內心來說很抗拒這些工具。比如尿布堅持要手洗(還好現在紙尿褲普及了),洗碗拒絕用洗碗機。儘管洗碗機比手洗更衛生,省時間又省水,但老人就是質疑它的靠譜程度,寧願手洗。

前段時間蘇媽寫過一篇文章叫《都說美國媽帶娃輕鬆,那是因爲她們太懶了》,很多媽媽都表示贊同,也表示“其實我也想懶,但是爺爺奶奶太勤快了”。

話語權在長輩的手中

記得有個媽媽在後臺給我留言,說明明知道孩子不能捂熱,但二十度的天老人非要給娃裹個裏三層外三層。她問我”怎麼才能讓婆婆同意我給孩子少穿點呢?“ 我問這位媽媽:”爲什麼你給孩子穿多少,需要得到婆婆的同意?“ 她告訴我”因爲家裏一直是婆婆說了算“。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百善孝爲先,老人是一家之主,老人的話無論對錯,就是權威。這就導致了很多媽媽看了不少科學育兒的方法論,但因爲話語權在長輩手裏,全家人戰線不統一,執行起來特別困難,效率也低下。

我身邊有一個華人媽媽是雙職工家庭,父母來美國幫着帶娃,也經常會出現上文的問題。但是她從來不敢反對婆婆,因爲怕婆婆一氣之下回國了,兩個孩子沒有人照顧,美國請保姆又太貴。

比如6個月是訓練自主入睡的黃金期,她和老公商量好給孩子適當進行睡眠訓練。但是老人受不了寶寶哭,訓練第一天,寶寶一哭老人就衝進去抱起來搖晃,還罵兒子和媳婦狠心。長期抱睡和哄睡,會導致寶寶睡眠淺,小睡短,睡眠質量差。大人不斷的介入,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學習自己入睡的機會。說好的睡眠訓練泡湯了,小兩口還不敢說什麼。

國人的界限感很模糊,是很多家庭痛苦的根源。但其實要改變局面,並不需要和老人鬧翻,可以試試水滴石穿的方法,一開始不要在很大的事情上去反對老人,而是從一些小事開始,在對方不知不覺中,放棄對你的控制。

爲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娃,中國要一家子? 第2張

我一個閨蜜家的老人喜歡給寶寶的輔食里加鹽,說過幾次後老人不願意聽,她就當着老人的面,把寶寶的胡蘿蔔塊放到水裏洗洗再給他吃。這就是一個小小的下馬威,從小事裏傳遞出你堅決的信號,教會對方尊重。這件事很小,老人不好借這麼小的事和媳婦起爭執,時間長了乾脆不再給寶寶加鹽,而且在生活其他方面,也逐漸出現了讓步。

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建議的那樣,當一個人發現控制別人的程度可以從100分減到99分,那最終減到70分、50分也無妨了。

溫和而堅定,一點點教對方尊重,這樣話語權就慢慢回到了你手中。

缺乏有效的團隊結構

前段時間我高中同學生了寶寶,在微信上和我說現在家裏有她自己、老公、奶奶、保姆一共四個大人來照顧一個剛滿月的寶寶,效率奇低,而且基本上每個大人都睡不成覺。比如娃半夜哭了,媽媽換尿不溼,爸爸熱奶,奶奶在旁邊哄,手忙腳亂終於把娃弄睡了,三個大人都精神了,基本上不可能再睡回去。

其實家庭就像一支隊伍,需要有效的團隊結構,誰在哪個時段負責什麼,越明確越好。

孩子的父母應該領導隊伍,來安排全家人的作息:首先定個目標,比如保證寶寶不冷不餓的前提下,讓大人也得到充分休息。要實現這個目標,絕不需要三個大人同時半夜起來照顧寶寶,可以是固定一個大人值夜班,或者幾個大人輪流值班。

這一點我想表揚下蘇爸,娃滿月後我夜裏沒有怎麼起來過,要麼是爸爸抱過來餵奶,或者睡前把奶吸出來放冰箱,由他負責喂夜奶。只要娃一醒,蘇爸就會把她抱去樓下(以免影響我休息),一邊熱奶,一邊給她換尿不溼。美國家庭經常會用到這種便攜尿布籃,帶到其他房間,就地一鋪就能用:

爲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娃,中國要一家子? 第3張

全職帶娃兩年下來,我最深感受之一是:大人之間的分工很重要。一個人能帶娃的時候,千萬不要兩個人帶,這樣既容易產生分歧,也會造成效率低下。

孩子操縱大人,而不是大人管理孩子

家是一個團隊,娃是團隊的一部分,美國家庭通常是爸媽作爲主心骨,用管理團隊的方式來管理這個整體。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必須守規矩,包括娃在內。所以傳說中的美國家庭溺愛孩子,其實是種誤讀。雖然美國家庭很少打罵孩子,但規矩是絕對有的,比如外出的時候很少看到孩子拒絕坐推車,要大人全程抱着的情況。

我們很多帶娃困難的家庭,也是一個團隊,不同的是:娃是老大,其餘的人組成一個團隊來爲娃服務。孩子一有風吹草動,幾個大人就圍着孩子團團轉,失去了做事的秩序和優先順序,亂成一鍋粥。

爲什麼老外一個人就能帶娃,中國要一家子? 第4張

有的長輩覺得對孩子有求必應就是愛。其實,雖然操縱大人能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滿足,但並不利於孩子的心理髮育。孩子是弱小的,她並不想做宇宙的中心,她潛意識裏希望的是有一個溫和堅定的大人來立規矩、執行規矩,支撐她的宇宙,給她力量感和安全感。

如果大人讓孩子成爲了宇宙中心,讓她爲所欲爲,頤指氣使,相當於把一個成年人的責任交給了弱小的孩子,她的宇宙反而會是搖搖欲墜,容易坍塌的。這也就是爲什麼有的孩子在家裏看上去無法無天,但在外面卻畏畏縮縮。因爲習慣了操縱大人的孩子,心裏滿滿的都是不安。

此外,國內社會資源有限、對弱勢羣體關懷不足也是帶娃困難的原因之一。比如我老家的城市,經常會看到盲人的盲道走着走着上面出現了個電話亭擋路;人行道坑坑窪窪的,推車在上面很難推;很多機場的母嬰室形同虛設,甚至對面就是吸菸區…公共環境髒,不安全因素多,需要大人看住孩子不能隨意亂跑;很多建築沒有輪椅和兒童推車專用的斜坡和自動門,導致帶娃出門往往要兩個大人一起才行。不過大城市這方面的條件也逐漸在超越國外了,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