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明明是不靠譜的育兒法,爲什麼依然那麼多人執迷不悟

明明是不靠譜的育兒法,爲什麼依然那麼多人執迷不悟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不靠譜的育兒法,天天說天天喊:別給孩子捂太多!別風吹草動就亂吃藥!母乳比奶粉好得多!養娃不需要太乾淨!嬰兒補鈣沒必要!……

關於不靠譜的育兒法,天天說天天喊:別給孩子捂太多!別風吹草動就亂吃藥!母乳比奶粉好得多!養娃不需要太乾淨!嬰兒補鈣沒必要!……

來來回回的科普論證,有理有據,無可辯駁。

但是現實中的世界和公衆號裏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現實的世界裏,依然是滿大街都是捂得像糉子的小娃。

明明是不靠譜的育兒法,爲什麼依然那麼多人執迷不悟

有一種行爲就叫做育兒道理我都懂,看完文章一轉身,依然忍不住做出各種各樣不靠譜的事情。

前一陣子我一個閨蜜還和我說,不怕你笑話,寶寶有時候太鬧了,我還給她叫個魂,明知道不靠譜,但是好像叫一叫,娃就能好一些似的。

我這位閨蜜可是碩士畢業啊……什麼道理她不懂啊,但是爲啥會出現和農村老太太一樣的行爲呢?

我相信,這些明明一看就不靠譜的育兒法,無論科普做得有多好,依然會在長時間的持續存在下去。

因爲這些做法雖然對孩子來說不靠譜,但是卻結結實實的滿足了養育者的很多心理需要,簡直讓人停不下來。

譬如說,刷存在感的需要:
很多老人之所以固執,非要堅持傳統的做法,只是因爲要捍衛自己的存在感,要不然在小輩面前顯得很沒用。

還譬如說,滿足認知的需求:
有的寶寶總是夜醒,養育者又不想或不屑學習那一大套複雜的嬰兒睡眠理論,所以“缺鈣”,和“嚇着了”,這種簡單易懂的解釋,就更容易被接受。

明明是不靠譜的育兒法,爲什麼依然那麼多人執迷不悟 第2張

今天我想重點談一種最應該被我們警惕的一種心理需要,就是控制感的需要。

自然太浩瀚複雜,人類太卑微渺小,我們能夠控制的事情實在是非常非常少的。

如果我們的大腦肯承認以上事實,就要承受無時不刻的不確定性,以及它帶來的巨大恐懼感。

這種恐懼就像是一把手槍抵在你的太陽穴上,槍響可能是下一秒,可能是十年以後,也可能永遠都不會響。雖然你一時半會死不了,可真是比立刻死了還嚇人。

這種未知和失控的感覺實在不太好受,所以人類的大腦有一種不由自主的本能,就是製造一些“可以控制這個世界”的幻覺。

譬如,覺得燒個香吃個素,神佛就可以保佑我,我就控制了命運。

譬如,相信吃了保健品,就可以不生病,我就可以控制自己身體健康

再譬如,相信推一下搖桿,就可以控制老虎機吐出錢來。

反正世界那麼亂,我必須得做點啥!

哪怕你理智上知道,很多事情你無法控制,很可能做了啥也沒用,或者有反作用,但是隻要你做了點啥,就會有“一切盡在掌握”的幻覺,大腦就舒服了。

這就是滿足了控制感。

明明是不靠譜的育兒法,爲什麼依然那麼多人執迷不悟 第3張

現在來了個大麻煩,那就是孩子,尤其是很小的孩子,想要控制不懂事也不會說話的小baby能吃好、睡好、玩兒好,按照你寫的劇本走,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現代社會,因爲生活水平提高,對孩子投入的關注越來越多,更是加重了這種失控感,小寶貝動不動就出問題,可能前一刻還好好的,後一刻就開始大哭大鬧,你還不知道爲什麼。好不容易你覺得能搞定他了,再過一天,他可能就全都變了。這種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炸的隨機炸彈,讓新手父母分分鐘失去安全感,焦慮程度不斷躥升。

這種無能爲力的感覺真的很糟糕,所以就會出現各種滿足自己控制感的行爲:

給孩子捂得蓋得嚴嚴的“不受風”,把所有寶寶接觸到的東西都消毒,給孩子補這補那,實際上是想控制寶寶不會生病。

搞什麼綁腿,捏鼻樑,剪睫毛,剃頭髮,是想控制孩子的容貌。

總是忍不住餵奶,抱哄,無條件立刻滿足各種要求的行爲,是想控制孩子的情緒。

現在明知道奶粉沒有母乳好,依然大行其道,很多其實是因爲奶粉餵養比母乳餵養更好控制。

與其說這些是“爲了孩子好”,還不如說是爲了緩解自己內心焦慮的一種“儀式”。

至於對孩子有沒有好處,甚至孩子受沒受傷害,現在暫時看不出來,反正我是取得了控制感,我是爽得不要不要的。

所以說,我認爲,這種滿足自己控制感的行爲,是一件應該讓父母特別警惕的事情。

因爲這件事兒太容易讓人上癮了,就像玩遊戲機那麼上癮。
你看屏幕裏面那個小人,我按一下按鈕,他就跳一下,多痛快多爽啊!

你看,我一把奶頭塞給寶寶,他就立刻不哭了,這多痛快多爽啊!

所以,你的大腦無時不刻不在追求,你的孩子像遊戲機裏的小人兒那麼受你控制的效果,如果你在理智上不去抵抗這種本能,就會深陷於幻覺製造出來的安全感中無法自拔。

沉迷於控制感的父母,會喜歡只看眼下這一點點,把“不哭就行”、“不病就行”、“不出差錯就行”作爲養育的最高準則,忽略掉長遠的目標,甚至是犧牲掉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諧。

明明是不靠譜的育兒法,爲什麼依然那麼多人執迷不悟 第4張

如果你在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開始無節制的滿足自己的控制慾,甚至形成了行爲習慣,那麼以後等孩子長大些了,你依然會想要來玩這種“我一個動作,你一個反應” 的歡樂遊戲。

你看,我一吼他,他就不鬧了

你看,我一打他,他就聽話了

你看,我一滿足他的要求,他就不哭了

哪個父母不知道這樣做非常不好,可是臣妾忍不住啊!

因爲你習慣沉迷在“一切都能控制”的幻覺裏了嘛!好過癮啊有木有!

最後控制行爲直接就成爲你安全感的來源,一旦不去控制你就會像被槍抵着太陽穴一樣覺得渾身難受,覺得分分鐘要大難臨頭了。
曾經看過一個心理訪談,年邁的父母帶着三十多歲的兒子來看心理醫生,那孩子一直在家裏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上網,連門都不出,父母一直要養着他,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可是當心理醫生提出,讓孩子自己出去到外面住的時候,年邁的母親就崩潰了,說孩子太老實,怕被別人欺負。

你覺得這當媽的有神經病吧,你兒子都三十多歲了,爲什麼還當他是小孩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年邁的母親雖然已經淪爲成年兒子的老媽子,但真的一點都不值得同情,她這樣把孩子牢牢的控制住了,不用承受一點憂慮和恐懼,那可爽得很呢,玩了三十多年電子遊戲啊!

明明是不靠譜的育兒法,爲什麼依然那麼多人執迷不悟 第5張

人類就是如此喜歡“控制感”的幻覺,總是希望得到即時反饋,不喜歡爲長遠目標努力,這本身是人類爲了生存進化出來的一個產物,因爲這種思路是更安全的。

可是我們畢竟不同於動物,我們可以有理性可以審視自己行爲,剋制自己的本能。爲了長遠目標而放棄當下的過癮。

當你面對着孩子焦慮得不得了,開始無條件哄抱,追着餵飯,給孩子亂吃藥,先問問自己:

我這樣做有用嗎?
對孩子的未來有益嗎?
我是真的爲孩子好?
還是隻爲了自己滿足控制感呢?

越是軟弱的人,越是容易屈服於自己的控制感之下,因爲他沒有能力抵禦未知和無常給他帶來的恐懼,也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更不想要去努力去提高自己,去徹底解決問題。

如果你足夠堅強,就不會總覺的孩子冷,這次真冷了,下次再多穿點唄!

如果你足夠堅強,就不會總覺得孩子吃不飽,真餓瘦了咱再想辦法多喂唄。

如果你足夠堅強,就不會害怕寶寶哭鬧,因爲你有信心弄懂他哭鬧的原因。

堅強的人,纔不怕犯錯,纔不需要時時刻刻去控制。

做一個不沉迷於控制感的父母,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從現在開始!

別放縱自己,去主動克服失控的恐懼,你會更容易容忍自己的錯誤,也更容易容忍孩子的錯誤。

我們都是平凡人,都想控制,也都會恐懼和焦慮,讓我們爲了孩子,更堅強一點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