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帶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人?

帶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人?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人喜歡把一個新生兒照顧長大這個過程叫做“帶孩子”。從某種意義上說,“帶”這個字跟“照顧”相比,顯示出一種順便的感覺:大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小孩“帶”在身邊,讓其順便長大。

中國家庭帶孩子模式的變化

中國家庭對照顧孩子往往會出現一種怪圈: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輩人在做父母的時候,往往熱烈地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當中,把事業看得比任何東西都重要。小孩要麼推給祖父母一輩來照顧,要麼直接放在託兒所集體長大。在育兒方面並沒有花費太多心思,特別是男性,大多數從來不過問孩子的事情。這樣的一種並不太健康和正常的育兒觀念,等到這一代人到了當爺爺奶奶的年紀,開始出現一種反彈:自己當父母時沒有享受到的天倫之樂,加倍附加到自己的孫輩身上。這又導致了一個極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那一輩人生的小孩,往往有爺爺奶奶輩來幫忙照顧,而爺爺奶奶輩對孫輩有過分溺愛的傾向。這裏面有出於對社會治安的不信任而採取的謹慎,更有一種對自己當父母時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愛的一種補償。

在國內,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四個老人同時帶一個小孩的家庭不少,而由其中一方(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幫忙帶小孩的家庭最多,完全由夫妻兩人帶孩子的家庭相對而言比較少。但是近年來隨着大家育兒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家庭傾向於由父母兩人來照顧孩子。

帶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人?

除此之外,我在國內見過由媽媽、外公外婆、月嫂、保姆五個人 共同照顧兩個小孩的家庭;在美國也見到很多父親在外工作,母親在家當全職媽媽照顧兩三個甚至四五個小孩的家庭。筆者的家庭現在比較偏向美式:先生在外工作,自己目前則在家當全職媽媽,照顧兩個小孩,一個三歲半,一個五個月。第一個小孩完全是由我們夫妻兩人帶大;第二個小孩出生時,爺爺奶奶過來幫忙照顧了五個月。

帶一個小孩到底需要幾個人?長輩介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有什麼利弊?一個人帶兩個小孩要注意一些什麼事情?本文將結合我自身的經歷來談談。

帶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人? 第2張

隔輩帶孩子的利弊

爺爺奶奶參與、幫忙照顧小孩,對我們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減輕家務的負擔;對小孩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感受到更多人的愛。

但是缺點也不容忽視,而且這些“缺點”很多時候並不被人們認爲是缺點。就自己父母參與照顧小孩這五個多月的經驗來看,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需要注意的:

長輩容易給小孩傳染一種焦慮感。

父輩的焦慮感是貫穿整個人生的:對下崗的焦慮、對身體狀況的焦慮、對現代社會治安的焦慮。特別是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長輩通過網絡接收到各種負面新聞,其中有很多都跟小孩有關。比如小孩吃東西噎到、被汽車碾壓、被拐賣等等。在長輩看來,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照顧孩子最首要的就是保證安全。而爲了追求安全,長輩容易陷入一種過於小心翼翼的狀態裏。

我曾經對長輩和我們的對話進行過一次統計,在十句話裏有七句話是以“不”開頭的——天氣太熱,我們想給孩子摘掉帽子,長輩說:“不要摘,頭會受涼。”孩子進入口欲期,常常把拿在手裏的玩具放入嘴裏,長輩常常制止說:“不要吃,不衛生。”帶孩子出去玩,天氣太熱把褲子脫掉,長輩說:“不要脫,太陽太大。”想帶小孩進農場看動物,長輩說:“不要去,很髒。”至於平時跟孩子互動玩耍時單手抱、放脖子上騎、舉高等動作,都受到長輩的提醒和制止。而小孩偶爾被東西磕到大哭,長輩更是緊張得不得了。

帶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人? 第3張

在長輩眼裏,這些都是對孩子的關愛,但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表達愛是通過營造一種焦慮的氣場來實現的。而且很多擔心其實沒有太大必要,咬咬玩具、曬曬太陽、聞聞農場的臭味又有什麼太大關係,小孩的好奇心就是通過這些事情來實現的,免疫系統也是通過這些所謂的細菌來得到鍛鍊和加強的。

如果大人時刻表現出一種焦慮感,小孩也會受到傳染,對本不該特別擔心的事情過度敏感,不利於安全感的建立。

我個人覺得最好的方式是大人能意識到每件事情的危險之處,但是大人自己的心態要平和,要儘量鼓勵小孩去進行探索,可在暗處對可能產生的危險進行預防,在表情、語言、氛圍等方面都要做到讓小孩放鬆、開心、有安全感。

帶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人? 第4張

長輩容易溺愛小孩,事事代勞。

前面說到,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代人,自己當父母時忙於工作,對小孩疏於照顧。等這代人當上爺爺奶奶,容易把自己孩子曾經缺失的愛彌補到孫輩身上。這種彌補很容易走極端,也就是變成溺愛。

從我個人例子來看,孩子她爺爺年輕時經常出差跑長途,對自己的兒子基本上沒有時間照顧,而且那代男性對照顧小孩這樣的事情也有偏見,覺得這種事就該女人來做,男人做了有失面子。但是,等到做了爺爺,他心裏對小孩的那份柔軟突然釋放出來,加倍地投射到自己的孫女身上。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向孫女表達自己的關愛,但是又找不到合適的表達方式。最後這種關愛就表現爲一種不太合理的溺愛。

帶一個孩子到底需要多少人? 第5張

我大女兒現在三歲半了,爺爺奶奶沒來的時候,自己會穿襪子、鞋子、衣服、褲子,還會幫我幹家務。但是爺爺奶奶來了之後,女兒從幼兒園一回家,爺爺就抱着她給她脫鞋脫襪子;下樓時,明明孩子走得很好,爺爺卻偏要把她抱下樓;至於家務活,女兒以前會幫我打雞蛋、擇豆角、洗菜、掃地、倒垃圾等,但在爺爺奶奶過來的這五個多月裏,女兒一件家務活都沒有參與過;以前女兒會自己整理遊戲間的玩具,但有了奶奶天天給女兒收拾房間後,女兒常常因爲找不到自己熟悉的玩具而發脾氣。

這就是長輩對於“愛”的一種錯誤理解。愛孩子,就是要把她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讓她學會穿衣穿鞋收拾房間,而不是代勞所有的事情,並把這種“越軌”當做“關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