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白露風俗

白露風俗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祭祀禹王

江蘇太湖民間有在白露時節祭祀禹王的習俗。每逢白露節氣會舉行盛大隆重的祭祀活動。又稱爲拜祭“水路菩薩”。相傳禹王是治水英雄大禹,與堯舜並稱古聖王。民間稱他爲“水路菩薩”或“河神”。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裏會舉行祭禹工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兩祭的規模爲最大,每次歷時一週。屆時,人們就會趕廟會、打鑼鼓、跳舞蹈。而在山西沿黃河一帶,人們在祭禹王的同時,也要祭土地神、花神、蠶花姑娘、門神、宅神、姜太公等,以祭拜諸神來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在太湖地區,人們都非常崇敬禹王,即治水英雄大禹。漁民們稱大禹爲“水路菩薩”,每到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以及白露時節,人們都要舉行祭祀禹王的香會,而清明、白露這春秋兩祭規模最大,祭祀活動要持續一週的時間。除了祭祀禹王,人們還會祭土地神、花神、蠶花姑娘、門神、宅神、姜太公等。祭祀活動期間,《打漁殺家》是必演的一臺戲。隆重的祭祀活動,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嚮往。

白露風俗

吃龍眼

福建省福州市民間有白露這天必吃龍眼的習俗。龍眼俗稱“桂圓”,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產。古時有“南桂圓、北人蔘”的說法。每逢這個時節,當地人家會在清早喝上一碗龍眼香米粥。並認爲在這一天吃龍眼對身體大補,有延年益壽之效。白露之前採摘的龍眼,個個顆大核小,味甜可口。是食用的絕佳之期,並且傳統中醫認爲龍眼具有養血安神、益氣補脾、潤膚美容的功效,還能輔助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確實可以補益身體。

福州地區的人“白露必吃龍眼”。白露這一天,福州人有吃龍眼的傳統。人們認爲,白露時節吃龍眼有大補身體之功效,吃一顆龍眼就相當於吃一隻雞那麼補。這聽起來是過於誇張了,不過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爲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顆大、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不管是否真正大補,吃了就是好,所以這一習俗就在福州傳承了下來。

白露風俗 第2張

吃“十樣白”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十樣白”包括:楤木(白百鳥不歇),五加(白路刺)、扶芳藤(白對葉腎)、紫茉莉(白胭脂)、昆明雞血藤(白皮血藤)、單葉鐵線蓮(白雪裏開)、白楊梅樹根牛膝、(白土牛膝)、白花杜鵑根、白蜜蠟。

浙江文成,民間認爲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爲習。

白露風俗 第3張

白露米酒

湖南資興的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製而得名。程酒,古爲貢酒,盛名久遠。《水經注》記載:“郴縣有淥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於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醞于山下,名曰‘程酒’,獻 同也。” 、淥酒均系傳世美酒。《晉書.武帝紀》:“薦 、淥於太廟”,可見程酒當與、淥媲美。 《九域志》亦云:“程水在今郴州興寧縣,其源自程鄉來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與 酒別。”程鄉即今三都、蓼江一帶。資興從南宋到民國初年稱興寧,故有郴州興寧縣之說。 白露米酒的釀製除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外,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製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裏, 裝壇待喝。如製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製) ,然後入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 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於入口,清香撲鼻,且後勁極強。清光緒元年(1875)纂修的《興寧縣誌》雲:“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 醉”。《水經注》還記載,南朝梁文學家任與友劉 杳閒談,“任謂劉杳曰:‘酒有千里,當是虛言?’杳曰:‘桂陽程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時,興寧隸屬於桂陽郡。

江蘇和浙江也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裏酒店裏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後來逐漸消失。

白露風俗 第4張

飲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白露時節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此時正是它生長的最佳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舊時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因而每到此時,有些老茶客就會聚在一起,細品香茗。在古城南京,白露時節老南京人都非常喜歡喝“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耐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白露風俗 第5張

吃番薯

文成縣在白露這天有吃番薯的習俗。當地人們認爲白露節氣吃了番薯,可以使全年吃番薯絲飯後不會返胃酸,並且認爲吃番薯可以多生孩子。因而習俗逐漸形成。

白露風俗 第6張

收露

露以秋季的爲佳。《本草綱目》稱秋露多時,可以用盤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壽。秋露寨具肅殺之氣,宜於煎制潤肺殺祟的藥物。

據說,百草頭上的秋露,未乾時收取,可以治癒百疾,止消渴,怡心美顏。以露釀酒最爲清冽。古人亦常用露做飲料,如《楚辭》中即有詩句:“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山海經》記述:“諸沃之野,搖山之民,甘露是飲。不壽者,八百歲。”《呂氏春秋》載:“伊尹說湯曰,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漢代建有金銅仙人承露盤,魏時鑄有擎承露盤的銅柱,都有收取清露的做法。晉代、唐代一般多用清露來潤洗眼睛,而且用錦彩製成繡囊,名爲眼明囊,或叫承露囊,將其作爲互贈的禮物。像湖南、湖北、河北、山東、安徽、四川各地,秋天民間就用瓷器收取草頭的清露,和以硃砂或者上等的墨汁,點染小孩額頭及心窩,稱之爲天炙,以祛百病。

清露的功用,往往隨植物的票性而各異,大抵百花上的露,令人養顏,柏葉、菖蒲上的露,還可明目。天天早上用清露洗眼睛,效果極佳。韭葉上的清露,可去白斑風,早上塗抹患處即可。凌霄花瓣上的清露,如果進人眼內則會對眼睛造成傷害。此外,凡是有毒的植物,其枝葉上的清露一定不要取用。本日已在處署之後,朝露正濃,因此可以開始收取備用。

白露風俗 第7張

鬥蟋蟀

蟋蟀也叫趨織,有督促的意思。大概是古人藉此勉勵女子,要勤於操持勞作。蟋蟀還叫蜻咧,也有稱作愛的。南楚稱之爲王孫。雄蟲能鳴善鬥,秋夜振翅發聲,淒涼清脆,聲音悅耳。

唐代天寶年間,人秋之後,內宮的妃繽常常用小金籠裝蟋蟀,放在枕邊,晚上聽蟋蟀的鳴叫,民間也加以仿效。當時長安的富人,用象牙鏤空做成的蟋蟀籠蓄養蟋蟀,以萬金之資,換一聲之鳴。

唐代以後,南北各地都有蓄養,以求比賽相鬥的樂趣。而對於蟋蟀的研究也與日俱進。

燕京到了農曆七八月,家家都飼餵蟋蟀並讓其相鬥,稱之爲鬥燦抽。此時,壯漢小孩經常羣聚於草叢中,側着耳朵來回走動,一聽到蟋蟀的叫聲,就奮身疾奔過去,捕捉後精心地餵養起來。他們認真地辨別蟋蟀的形態、顏色。試探後覺得勇猛普鬥則使其出門參加競賽。

江南按例在白露前後開始鬥蟋蟀的遊戲,到了重陽後停止,稱之爲秋興,俗名鬥賺績。比賽時,不僅有鬥蟋蟀的場子,還有專門的搏鬥器具。鬥蜘燦的時候,人們提籠相望,成羣結隊,場面頗爲壯觀。人們一般將最善斗的蟋娜稱爲將軍,以頭大足長爲貴,青、黃、紅、黑、白等正色爲優。相鬥的蟋蟀要大小相似,重量相同,勢均力敵。先用蘭草拂其頭部,如果它的觸鬚張開如絲狀,就繼續用蘭草挑逗,使之角鬥。兩隻蟋蟀相搏,賭注往往很高。有好事的人著有《功蟲錄》,秋天到來,人們必要觀看此書,學習其中養蟋娜、鬥蟋蟀的方法。

白露風俗 第8張

玩時鳥

黃雀,短尾小鳥,是雀中的一種。吳地的人因爲它吃稻穀長得肥壯,稱之爲稻頭雀。八九月間,捕鳥人捉了黃雀,讓它立在鐵桿杆頭,教它銜旗啄鈴作爲遊戲。蓄養馴服後,將它放走還能飛回,稱之爲喚黃雀。兒童常常餵養黃雀,在它的腳上繫上線繩,隨身攜帶。

北方像北平等地,到了十月以後,會有梧桐鳥等。這種鳥長六七寸,灰身,黑翅,黃嘴,短尾,有人在市場上買回去調教,能夠在空中接彈丸,稱之爲打彈兒。

交嘴,長四五寸,雄鳥和雌鳥嘴交叉的方向左右不同,可據此判別鳥的性別。交嘴鳥有紅、黃兩種顏色。馴得好的交嘴鳥,能夠開鎖銜旗。

視頂紅,比家雀小,頭頂紅色,其技巧如同交嘴鳥一般,甚至比交嘴還要靈巧。

老西兒,形如梧桐鳥,黑嘴,與梧桐鳥同樣靈巧而價格更便宜。好吃之輩還有吃這種鳥的。

燕巧兒,形如燕子,也能在空中接彈丸,飛騰的速度特別快。

以上這些,都是應時而玩的禽類。《燕京雜記》中載:“京師人多養雀,街上閒行,有仲鷹者,有籠百舌者,又有持小竿,系一小鳥,使棲其上者。遊手無事,出人必攜。每一茶坊,定有數竿,擂於欄外,其鳥有值數十金者。”

白露風俗 第9張

打棗

棗,性甘平,經常食用可開胃健脾,補中益氣。如果人藥。可補脾養胃,治療瀉痢,調營衛,療寒熱,主陰衰貧血。產於河北、山東的棗,被稱爲北棗,有紅、黑兩種顏色,紅色的味道尤爲甘美。產於浙江金華一帶的棗,被稱爲南棗,形狀長圓,顏色紫紅,味道甜中微酸,是棗中的佳品。

棗可以久藏,生熟都可食用,製成幹棗、棗油、棗脯、棗米、棗湯等食品。味道很美。白露前後,就可以收取。《詩經·豳風》中說:“八月剝棗。”明代程羽文的《田家歷》也規定農曆八月收棗子。山東陽信等縣。一般都在秋分八月中旬打棗。

白露風俗 第10張

採毛豆

毛豆以其果實未老而得名,因其殼上都生有細毛,在豆科植物中,是特異的品種。夏種秋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寂類。毛豆種類很多,黑皮綠肉的,叫骨裹育;籽粒大而皮開裂的,叫沙仁豆;色黑形小而氣味芳香的,叫絲瓜香;籽粒肥大的,叫牛踏青;豆其短密而漂亮的,叫毛柴團;籽粒細而多的,叫英英三;粒大晚成的,叫矮其黃;還有八月白、西風青、山老香等名。毛豆嫩時色綠,老則變黃,經霜打後變枯,俗名黃豆。青嫩的豆莢,可以鮮食,是素餚中的必需食品,以毛豆下酒,也很佳妙。或煮或薰,或曬在陽光下,還可以貯藏。毛豆還是做醬榨油,磨製豆腐,發酵制豉最主要的原料。毛豆的莖又可以作爲燃料,其他的用途較少。此時正是收穫的旺季,田家採摘毛豆作爲節令美食,互相贈送,也是地方的一種特色。

白露風俗 第11張

採棉

棉花不論草棉、木棉,都是入秋開花,棉鈴漸次開放之後,就可以隨時採收了。十月以後,棉鈴逐漸稀少。廣東的氣候,十二月也是採花期。但像河北的豐潤、盧龍,湖北的石首、廣濟,山東的陽信,廣西的隆安,女子一般要在九月收揀棉花,以供紡織,辛勤勞作,晝夜不息。所謂“促織鳴,棉花盛”描繪的就是這種景象。古人曾有詩道:“驚寒燈夜短,半枕動雞鳴;顛倒衣裳去,田間滿鐘聲。”

採收棉花宜於在晴天和朝露已幹之後進行,因爲棉絮潮溼,便容易導致黴爛。

白露風俗 第12張

收蠟

蠟分爲黃蠟、白蠟兩種。黃蠟也稱爲蜂蠟,是蜜蜂的分泌物。採取蜂蜜之後,如果將蜂房洗淨,放在熱水中煮化或者蒸化,等水中的蠟凝結後即成。若是放在陽光下曝曬,並噴灑清水,使之與空氣發生作用,最終完全漂白,就可成爲白色。在工業上,蜂蠟與松脂混合,可以製成青銅器物等鑄造時的模型。蠟還可以製造蠟紙。除了三四月之外,八九月也是採蜜收蠟的時期。

白蠟就是白蠟蟲所產之蠟,白蠟蟲寄生在女貞子和水曲柳等樹上,身體能分泌蠟質。白露前後,天氣漸漸寒冷,雄蟲化成蛹,停止蠟的分泌,此時就可收蠟。出產大量優質蠟蟲的地方,滿樹潔白,晚上看去就如同掛滿積雪一樣。從樹枝上剝下的蠟,放到鍋中,加水熬煮,蠟就會浮在水面,將其收到布袋裏擠壓出蠟質,再倒人盆中,就可凝結成潔白的蠟,可供出售。

白蠟用途很廣,可以製作蠟燭和藥丸的蠟殼紙,也是化妝品、裝飾品以及玩具的主要原料。

白露風俗 第1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