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一定要告訴孩子:輸得起才贏得起!受用一生

一定要告訴孩子:輸得起才贏得起!受用一生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爸媽們一定很熟悉這幾個場景:當孩子因爲沒有拿到第一名時,吵鬧着不要去上學;當你“一不小心”贏了孩子時,孩子立即反悔說只能他贏,你贏的不算數;當你在爲孩子拿到比賽二等獎而高興的時候,孩子卻以沒有拿到一等獎而悶悶不樂……

1.

孩子爲什麼“ 輸不起 ”

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輸不起”的案例還有很多,孩子身上的“輸不起”究竟源於何處?

孩子爲什麼“ 輸不起 ”

孩子實現“去自我中心化”有一定的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從2歲左右開始,孩子開始發展獨立的自我意識,但是由於對外在事物和自身缺乏客觀的認識,常常表現出以自我爲中心,日常交往中,看到別人比自己好時,就會難以接受。

家長的心理暗示

孩子早期的“輸贏觀”都來源於家長。

家長總在有意無意間給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暗示,甚至會拿“別人家的孩子”作爲刺激,讓孩子誤以爲凡事只有做到第一才能受到家長的關注和表揚,讓家長更愛自己。

現如今提倡賞識教育,但家長不適當的誇獎卻讓孩子的行爲背道而馳……家長經常會舉起大拇指對孩子說“真棒”“你太聰明瞭”,過於氾濫和片面的誇讚對於孩子來說往往就像“糖衣炮彈”,孩子會沉浸在表揚聲中,受不了批評,只能“贏”才能證明自己的“聰明”。

有的家長會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輸贏觀”帶到家庭話題中,孩子也會間接受到影響。

家長的包辦代辦

爲了讓孩子無憂地成長,家長往往會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包括人力、物力、財力,這些付出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無形的重壓,他們既害怕辜負家長的苦心,又沒有自己經歷困難和解決困難的機會

“輸不起”的不良影響

孩子因爲“輸不起”而出現反抗、耍賴等行爲,如果得逞,之後很可能故技重施;如果不能得逞,則產生更多複雜情緒,會逃避、會憤恨等等。

孩子不能正視“輸贏”,太過計較,有可能爲了“贏”而不擇手段;還有的被“失敗”刺激,從此一蹶不振,無所追求!

來自父母方面的逼迫,學業方面的壓力,對自我的不合理評估,都是孩子身上揹負的沉重枷鎖,害怕“輸不起”極易引發一系列心理方面的疾病!

一定要告訴孩子:輸得起才贏得起!受用一生

2.

讓孩子擁有“輸得起”的精神

引導孩子正視挫折、失敗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學會聰明地陪玩,不要刻意總讓孩子贏,一定要讓孩子有機會體驗“輸”的滋味。告訴孩子“勝敗乃兵家常事”,人不可能一直成功而不失敗。另外,要讓孩子有規則意識,情緒不能超越規則,規則面前無特權。

當孩子因爲“輸”而感到失望、鬱悶之時,家長要及時給孩子安慰和鼓勵,“一次失敗並不能證明什麼,只要盡力參與,吸取經驗教訓,以後就更有成功的把握!”

時常給孩子講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引導孩子說出勝利及失敗的感受,緩解他的不良情緒,讓他了解即便失敗也不代表自己無能,家長也不會因此不愛他,看不起他。告訴他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面對失敗。

教孩子換位思考

有的家長從小就教育孩子不能吃虧,凡事都要爭第一,最後成爲“小霸王”,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如何“輸得起”?

不妨試着教孩子換位思考,告訴孩子:“要是每次都是你贏,別的小朋友就不願意再跟你玩了,那怎麼辦?”

“爸爸贏了比賽,你耍賴,爸爸覺得不公平,要是你贏了,爸爸也耍賴,你會怎麼想?”

要想孩子輸得起,首先就得培養孩子不斤斤計較,擁有豁達的心胸是“輸得起”的關鍵。

家長要擺正“輸贏觀”,注意言行

所有家長對孩子都寄予很高的期望,而且總會急切地希望孩子早日成才。過程中難免會給孩子過度施壓,言語上刺激,行動上逼迫,其實都是家長不適當的“輸贏觀”在作祟。連大人都不可能保證工作一直順風順水,家庭一直和睦無爭,又怎麼去要求孩子一直表現優秀呢?

所以,家長首先要擺正自己的“輸贏觀”,再給孩子做出表率。

表揚孩子時儘量具體,認可孩子的付出,指出進步和不足之處,積極地幫助孩子正確歸因,再尋求對策、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牢記:不打擊、不挖苦、不嘲笑,教會孩子平常心對待,培養孩子正面的樂觀感,孩子心境樂觀,自然也就不會“輸不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