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說好的再生一個也不會“偏愛”呢?爲什麼我變成了這種媽媽......

說好的再生一個也不會“偏愛”呢?爲什麼我變成了這種媽媽......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位媽媽在後臺留言:

“我覺得自己這兩年裏體會最多的情緒就是內疚。在意外懷上老二之後,就一直對老大很內疚,覺得要給他帶來一個和他爭奪父母關愛和資源的競爭對手。現在老二漸漸大了,老大又總是很調皮,我覺得老二比老大可愛多了,私心裏覺得自己愛老二更多,可是我又開始對老大開始內疚了。因爲個人成長經歷,我最討厭父母在兩個孩子之間偏愛某一個了,可是我自己也成了一個會偏心的父母……我這樣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說好的再生一個也不會“偏愛”呢?爲什麼我變成了這種媽媽......

其實這位朋友的情況我也經歷過,老二剛出生的時候,和老大已經有接近兩年的朝夕相處,老大也正式牙牙學語的時候,異常可愛。老二除了吃喝拉撒睡,頭幾個月裏互動很少,還每天半夜要起來給她餵奶換尿布。那個時候我就在想:即使老二到來了,我對老大的愛也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慢慢老二長大了,一點一滴的互動,一天一天更擅於表達自己,開始蹣跚學步,開始牙牙學語,更主要的是,她不像哥哥那樣總是橫衝直撞,抱都抱不住。這個小姑娘,只要被抱在懷裏,總是很溫柔地趴在我肩膀或者胸前,輕輕喊一聲“媽媽”,偶爾還調皮學一聲“喵”小貓叫,喜歡親我的臉頰,她總是瞬間會讓我的心融化。

老二一天天長大的同時,老大也一天天長大,不同的是,他開始經歷“不”字當頭的兩三歲,橫衝直撞的三四歲,現在處於喜歡故意逗妹妹哭的“狗都嫌”的四五歲。

於是,“偏愛”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是的,偏愛,這個很多父母禁忌說出口的詞語,其實真的難以避免。

我們總是聽自己的父母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對我們的愛和對我們兄弟姐妹是一樣的。其實我們心裏知道,即使是手心和手背,那也是不一樣的。

說好的再生一個也不會“偏愛”呢?爲什麼我變成了這種媽媽...... 第2張

那我們爲什麼會有“偏愛”的出現呢?

刨除有些父母是因爲重男輕女的思想,有些原因也是需要考慮的。比如產後一年內,媽媽體內的激素會加強媽媽和嬰兒之間的鏈接,這個時候很多媽媽對於新生嬰兒的親密度是比較強的。

有些媽媽在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焦慮於吃喝拉撒睡,沒有多餘的心力和孩子互動,但是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因爲照顧生理需求駕輕就熟,有更多的時間和孩子互動,情感鏈接也在互動的過程中更強。

此外,每個孩子的氣質、性格特徵不同,和父母自身的氣質特徵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過程中,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要知道的是,作爲父母,我們也有自己的性格特點。而孩子的氣質性格特徵和我們的性格特徵能夠最佳吻合,則往往是影響親子互動模式的重要因素,這也稱之爲“最佳吻合原則”(“goodness of fit”)。

比如,一個情緒波動大,容易被激惹的父母,有兩個孩子,一個對環境變化更敏感,經常哭鬧,反應強度更大,情緒反應持續時間更長;另一個活動量適度,對環境適應快,情緒反應適中,容易被安撫,容易被逗笑。

可想而知,第一個孩子的行爲特徵往往會讓父母的情緒更容易失控,而情緒不穩定容易失控的父母又同樣讓第一個孩子更加不安,反應強度更大,出現類似於滾雪球似的惡性循環。

第二個孩子呢,他喜歡笑和容易安撫的特徵會給父母陪伴互動的行爲更多正強化,父母更喜歡和他互動,他也更喜歡,於是,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一個惡性循環,一個良性循壞,偏愛自然就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

說好的再生一個也不會“偏愛”呢?爲什麼我變成了這種媽媽...... 第3張

我還記得我童年的時候經常抱怨我的媽媽,因爲在我看來,她偏愛我的弟弟,不愛我。其實回過頭去看,除了老一輩重男輕女的思想,和我自己的性格也有關係。我小時候非常的倔強,經常頂嘴,即使捱揍都會僵在那裏,瞪着我媽媽,大有“你直接打死我算了”的架勢。而小我兩歲的弟弟呢,只要看到要捱揍了,哪怕還沒捱到他呢,立馬告饒:“媽媽,我再也不這樣了……”

在我爸外出打工,我媽一個人在家帶兩個孩子還要操持農活的日子,我的行爲表現對於我那壓力巨大每天過度疲勞的媽媽來說,無疑是火上澆油的。

說好的再生一個也不會“偏愛”呢?爲什麼我變成了這種媽媽...... 第4張

怎麼辦?

然而,我們都知道父母的偏愛其實是不好的,因爲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偏愛會引起他們深深的不安,也會讓同胞競爭更加激烈。雖然內心的偏愛很多時候無法完全避免,但是我們只要意識到這個問題,還是至少可以從行動上做一些調整的。

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也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明確知道在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作爲大人,我們有能力也有責任去調整自己,而不是讓孩子來迎合我們。

比如我自己,我知道哥哥和妹妹在氣質特徵上的不同,我自己有出現“偏愛”的趨勢,我會讓自己靜下來,多和哥哥相互和互動,聽聽他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隻看他外在的行爲表現。然後我就會發現,活潑好動的老大同樣有一顆既敏感又可愛的心,他的一些行爲出發點其實特別讓人感動。

更重要的是,我會要求自己在行爲上是不帶偏愛的,給一個孩子擁抱,就一定也會給另一個孩子擁抱。我也會孩子爸爸約定好,如果對方在言行中出現區別對待的情況,另一方要及時提醒。

最不濟,雙方父母都有一個被偏愛的孩子,也好過父母雙方都偏愛同一個孩子。因爲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媽媽更喜歡我弟弟,但是我爸爸更喜歡我。”多多少少讓孩子心理能有所平衡,有點“扯平”的感覺。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有偏愛的趨勢,大可不必沉溺在內疚中,從而出現過度補償行爲,而是應該從瞭解自己和了解孩子開始,調整你和孩子的互動模式,因爲強迫自己壓制喜好,表演式的補償,其實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總有一天會感受到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