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在家裏,孩子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嗎?

在家裏,孩子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咦,我的孩子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

明明孩子就在自己身邊成長,可是做父母的卻不知道孩子喜好是什麼、愛吃什麼。

在家裏,孩子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嗎?

有些父母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還要忙家務、忙看劇、忙刷朋友圈、忙追星,陪孩子這事兒難免就敷衍起來。

有些父母明明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圍着孩子打轉,但是手上手機也不離身,眼睛也一直死盯着手機。

有的父母對待孩子,看似朝夕相伴,但是這樣的陪伴毫無陪伴質量可言,給孩子一個手機或者打開電視,然後各玩各的。

這樣的陪伴真的要不得!你說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我看還不如說是孩子捨棄了探索世界、與小朋友玩耍的成長機會在陪伴着父母。

而對於這樣性質的陪伴還有個名字,叫做“隱性失陪”。

在家裏,孩子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嗎? 第2張

隱性失陪是啥?

隱性失陪是相對普通“失陪”而言的,它比失陪更普遍,也比失陪更容易被家長們所忽視。

說直白些,隱性失陪就是指,雖然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爲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給孩子造成的精神失陪。

具體表現爲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

沒想到自己隱性失陪這麼嚴重吧?還有更嚴重的!

如果“隱性失陪”的情況得不到重視和改觀,孩子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現象。

在家裏,孩子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嗎? 第3張

三類隱性失陪,你屬於哪一類?

命令說教≠陪伴

塞卡一個親戚,有一個上四年級的女兒。雖然親戚平常工作繁忙,但是他對於女兒的教育卻頗爲用心。

放暑假、寒假之前,親戚都會爲女兒制定假期的學習成長計劃,從週一到週日,每天都有固定的日程表,旁人看到都會腦殼皮發麻。

每天下班後,雖然親戚很累,但他做的第一件事仍然是檢查孩子白天的任務完成了沒有。

由於女兒總是偷工減料,親戚只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苦口婆心,跟女兒講各種大小道理,從優秀女孩的基本修養,講到論小效率的重要性,甚至談到了好的學習習慣會影響女兒的下一代等等。並且親戚看他說不通女兒,還會讓其他人繼續來給女兒說教。

在親戚看來,讓孩子明事理,是父母的責任。他覺得自己平時工作太繁忙,所以不厭其煩地說教,是最有效率的親子教育。

在家裏,孩子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嗎? 第4張

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對於一切都是好奇的,但是不等於說她會喜歡一直不厭其煩地被父親說教,並且說的還是大道理,是自己完全理解不了的東西。

這種用命令說教的做法,其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並不是陪伴孩子的最佳方法。

不僅如此,孩子會把父母說教的話語當做“耳邊風”,父母說得越多,孩子越是不這樣做,進步就越少,並且逐漸養成叛逆的性格。

看管陪同≠陪伴

34歲的雯是一位全職媽媽,爲了方便照看4歲的兒子,她辭掉了外資公司總經理助理的高薪職務,轉型成了一名經營化妝品的微商。

除了偶爾外出拿貨的時候會外出,雯基本上都在家裏,一邊照顧孩子,一邊狂刷微信朋友圈、看微博,甚至連帶孩子外出滑滑梯的時候也不例外。

說到陪伴質量,雯坦言雖然自己整天和兒子在一起,但其實除了吃飯之外,其他的時間,大家幾乎都是各忙各的。

各忙各的,這個詞對於一個4歲的孩子來說真的太殘忍。

在家裏,孩子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嗎? 第5張

沒有戶外活動、沒有溝通和交流,只有冷冰冰的電視和iPad,這樣帶孩子,你真的覺得好嗎?

有時間陪伴子女,但缺乏有效溝通,是當下最普遍的一種精神上的失陪。

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都會把陪同視爲陪伴,因此,他們可能會一邊帶孩子散步,一邊刷手機上的新聞。

面對孩子的互動需求,總是表現得十分敷衍,有時甚至會言語粗暴地讓孩子一邊兒玩去;孩子活潑亂跳,父母卻說孩子太鬧騰讓孩子安靜。到最後,孩子親情淡漠、性格孤僻內向,父母卻說自己天天陪伴在孩子身邊爲什麼會變成這樣?

呵呵,父母啊,摸着你自己的良心,想象你是怎麼陪伴孩子的吧!

物質滿足≠陪伴

小學的時候,塞卡就很羨慕同學琪琪,因爲琪琪什麼東西都是最好的。

琪琪的媽媽是公司的策劃總監,工作十分繁忙,一週七天,基本都是每天早上7點半之前出門去上班,晚上7點半之後才下班回到家。

記得琪琪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媽媽說她忙,所以只要我想要什麼她都會給我買。”

早上出門時,女兒往往沒醒;晚上回家時,女兒往往已經睡了。沒有媽媽的陪伴,只有用物質條件來滿足。現在想想,幼時的羨慕真的是隻看到表面的想象。

現如今,用物質滿足來代替親子陪伴,也是當下城市家庭的一種常態。不少父母都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爲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高質量的親子陪伴纔是孩子最需要的。

物質滿足的了一時,滿足不了一世,用物質條件來帶起親子陪伴更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在家裏,孩子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嗎? 第6張

如何讓親子陪伴變得有質量?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安全、放鬆和親密的陪伴氛圍。

對於陪伴,父母首先應該拒絕說教和敷衍,而且要有讓彼此身心放鬆、情感愉悅的雙向互動。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最好要做到心無旁騖,全心全意地關注孩子。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所需要的陪伴是不一樣的。

1歲之前,除了親密陪伴,還可以做撫觸、共浴等。

1-3歲,可以向外拓展,多帶孩子去做運動或者做體驗、探索性活動,以促進孩子的肢體、感官發育。

3歲左右的孩子,要注意幫助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多尊重孩子的意願。

學齡後的孩子,可以多開展一些雙向溝通,幫助孩子挖掘興趣愛好,養成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

還需要提醒父母的是,高質量的陪伴除了父母與孩子有彼此情感愉悅的雙向互動外,還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留給孩子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獨立空間。

讓他自己去學習、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一直都在。

當然,想要高質量的陪伴也是需要講究方式和方法。

對於原本親子時間就不多的父母而言,避免隱性失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每天保證至少兩個小時左右的親子時間。

其次,你可以挖掘至少一個和孩子的共同愛好,或者可以跟孩子一起參與的活動。比如說養一盆花或者養一隻狗。又比如說,做某一類手工或者是玩一種遊戲。

最後,找到一個你和孩子都可以參與的體育鍛煉,比如說打球、游泳或者散步等等。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