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原因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原因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人物簡介

諸葛亮(181—234年),我們知道諸葛亮是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字孔明,號臥龍。諸葛亮被稱爲神算子。

諸葛亮不僅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並且聞名海外。公元234年,諸葛亮第六次北伐,他率領十萬大軍,佔據武功,在五丈原紮營,與魏軍在渭水兩岸形成對峙局面。由於司馬懿採取堅守的方針,在速戰不成的情況下,諸葛亮令士兵屯田,準備長期堅持。10月8日,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終年54歲。

諸葛亮臨終時,將國事託付給蔣琬,將軍事託付給姜維和楊儀,並留下退軍密計,導演了一場“死諸葛嚇退活司馬”的好戲,使蜀軍安全撤回。

諸葛亮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真正做到了他所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死後安葬在定軍山,被封爲“忠武侯”,後又被歷代皇帝加封褒揚。

馬謖是“馬氏五常”之一,劉備的重臣,“白眉最良”馬良的弟弟。後世多評爲趙括式的人物。素有才名,得到諸葛亮賞識。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並未聽取。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衆議,任命馬謖爲先鋒,結果蜀軍在街亭慘敗給魏將張郃,諸葛亮退軍漢中,馬謖下獄後死亡(一說是軍法處死),終年39歲。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原因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蜀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爲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他命令趙雲、鄧芝爲疑軍,佔據箕谷(今陝西漢中市北),親自率10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甘肅),任命參軍馬謖爲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

馬謖到達街亭後,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卻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想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當時,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馬謖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自信地說:“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於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佈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祕訣。”王平再次諫阻:“如此布兵危險。”馬謖見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說:“丞相委任我爲主將,部隊指揮我負全責。如若兵敗,我甘願革職斬首,絕不怨怒於你。”王平再次義正辭嚴:“我對主將負責,對丞相負責,對後主負責,對蜀國百姓負責。最後懇請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馬謖固執己見,將大軍佈於山上。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將馬謖佔領街亭,立即派驍勇善戰,曾多次與蜀軍交鋒蜀大軍張郃領兵抗擊,張郃進軍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隊圍困于山上,然後縱火燒山。蜀軍飢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結果,張命令乘勢進攻,蜀軍大敗。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調度,在山上紮營,是丟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丟失,讓蜀漢軍隊喪失了繼續進取陝西的最好時機,作爲將領,馬謖需要負主要責任。

諸葛亮斬馬謖可謂是千古傳誦。馬謖的伏法歸咎於他發的軍法,但是犯了軍法的將領不一定就一定要處斬,比如唐時二路元帥薛丁山屢次犯軍法,但卻並沒有被斬首示衆。由此可見,馬謖的死不能簡單地歸結爲伏法。街亭一戰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倘若主將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或許他可以逃過一死。因爲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雖然不是人心惶惶,但也有一些不安。諸葛亮爲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是卻不唯一,蜀國雖然失了街亭但是還能爭霸天下。諸葛亮這麼做可以說是緩兵之計,爲了整頓內務爭取時間。其次,馬謖的死與諸葛亮也有一定關係,至少值諸葛亮用人不明,導致整個形勢急速扭轉。諸葛亮爲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殺馬謖來起到威懾作用,這樣這一招可理解爲殺雞給猴看。馬謖被斬,是必然的,因爲蜀國的勢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這兩點註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斬得必然性。

諸葛亮總結此戰失利的教訓,痛心地說:“用馬謖錯矣。”爲了嚴肅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衆。臨刑前,馬謖上書諸葛亮:“丞相待我親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這次我違背節度,招致兵敗,軍令難容,丞相將我斬首,以誡後人,我罪有應得,死而無怨,只是懇望丞相以後能照顧好我一家妻兒老小。這樣我死後也就放心了。”諸葛亮看罷,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曾爲自己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心若刀絞;但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又將失去衆人之心,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於是,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將收其兒爲義子。而後,全軍將士無不爲之震驚。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原因 第2張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延伸

諸葛亮斬馬謖可謂是千古傳誦。(也有說諸葛亮沒有揮淚斬馬謖)

馬謖的伏法歸咎於他犯的軍法,馬謖的死不能簡單地歸結爲伏法。街亭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爲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爲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換取民心。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是卻不唯一,蜀國雖然失了街亭但是還能爭霸天下。馬謖被斬,是必然的原因。

因爲蜀國的勢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這兩點註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斬的必然性。

也有說諸葛亮斬馬謖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這只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歷史上在街亭失守後,馬謖根本沒見到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獄裏了。

馬謖在失街亭並沒有像廣爲流傳的那樣去諸葛亮那裏自縛請罪,恰恰相反,他選擇了逃跑。後來,馬謖被子輯捕歸案,諸葛亮判處死刑。但還沒有來得及執行,馬謖就在獄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揮淚斬馬謖的事。

與馬謖關係很好的向朗(向寵的叔父),在馬謖潛逃後,因知情不報而被革職,無所事事達二十年之久。

(按)此論所據,見《三國志.蜀書.向朗傳》:“朗素與謖善(街亭之敗)謖逃亡,朗知情不舉......免官還成都......”。又同書《馬謖傳》:“(街亭之役)謖爲郃所破,士卒離散,........謖下獄物故。”

但是, 同書《諸葛亮傳》有“戮謖以謝衆”的說法。《三國演義》就是抓住了這句話,編成了故事。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原因 第3張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點評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紀律的重要性,團隊中最重要的是紀律,試想如果每個人都不遵守紀律,那麼這個團隊就會是一盤散沙,會輕易被敵人打敗。其次,要建立團隊的紀律最首要的一點是:領導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維護紀律。一個好的領導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堅持及帶動團隊遵守紀律的人。小朋友們,我們都要做遵守紀律的人哦!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原因 第4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