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營養 > “吊”寶寶好胃口的幾大招數

“吊”寶寶好胃口的幾大招數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吃飯從不追,喝奶從不逼,是“吊”出孩子好胃口的“祕訣”。

“吊”寶寶好胃口的幾大招數

兩年前的正月初二,我小心翼翼地抱着剛出生幾天的女兒,走出醫院,把這個小小的生命帶回了家。整整兩年過去了,她已經從一個只知道吃奶、甜睡和大哭的小寶寶,漸漸變成一個能吃各種好吃的東西,會說各種好玩的話,會做出各種讓你想不到的事的大小孩。而我自己,也從當初那個手忙腳亂、心裏沒底的新媽媽,漸漸摸索出一些養育孩子的小方法。

回顧兩年來自己的變化,我忍不住想感謝我的女兒,是她帶我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是她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動力學習育兒知識,更是她讓我驚喜地看到人的成長其實是一個多麼自然而又奇妙的旅程。

  孩子知道自己的身體需要什麼

曾有一位資深兒科醫生對我感慨,比起每頓飯能往孩子嘴裏塞進多少食物而言,爲孩子保留一份最寶貴的食慾,其實更爲重要。當我困惑地問他,究竟每頓飯該給孩子吃多少米飯、多少蔬菜、多少肉最合適時,他很輕鬆地笑笑說:“其實孩子自己最知道他們的身體需要什麼,媽媽們的任務就是給孩子提供儘可能多種的食物選擇,剩下的就讓孩子自己作主好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平衡智慧”。就像一位擅長治療脾胃病的中醫曾說:“很多孩子其實都比大人更聰明。如果孩子感覺吃飽了,你想再讓他多吃一口都很難。但許多成人卻逐漸

失去了這種智慧,在美食或應酬前常吃下超過自己需要的食物。”我最常聽到的醫生忠告:“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

作爲一名醫療線記者,平日裏我總會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兒科醫生,也會不時地向他們詢問一些自己或身邊媽媽在育兒方面遇到的困惑。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無論中醫還是西醫,他們最經常給我的忠告竟是非常一致的一句話:“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

這雖然是一句流傳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話,但對今天多數只能生一個孩子的父母而言,要真正做到還是有些不易的。

在一些兒科診室裏,經常能看到因爲過度肥胖而提前發育的自卑孩子,或是因飲食無度而搞壞脾胃,沒有食慾的孩子。還有在每年的冬天醫院的急診科那些發着高燒的孩子裏面,大多數不是因爲着涼,而是因爲衣服穿得太多,捂出一身汗而致。在這些無辜的孩子身旁,往往都有一羣疲憊不堪的家長,然而他們卻不一定知道,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多半都是他們愛孩子的方式出了問題。

因爲醫生們的忠告和小患者們帶來的警示,在女兒出生後,我便常常提醒“母愛爆棚”的自己,不僅要做一個愛孩子的媽媽,還要學習做一個懂得如何去愛孩子的媽媽。

  我最欣賞的“餵飯觀”:爲孩子保留最寶貴的食慾

小朋友的生活看起來很簡單,就是吃喝拉撒睡和玩。不過,照顧小朋友,特別是3歲以下的小朋友,可絕對是件需要體力和智慧的活。在和身邊的媽媽聊天時,我發現最經常聽到的抱怨就是自己的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或喝奶,比如,“喂他吃飯就像打仗一樣”、“只肯喝粥、不肯吃米飯”、“稍微粗一點的菜就吐出來”、“不肯喝奶,只能一勺一勺喂”。不過,和媽媽們描述的孩子的這些“罪狀”相比,更讓我感到揪心的常常是媽媽們的焦慮和擔憂。

不止一位媽媽曾向我表示,自己幾乎要爲孩子的吃飯問題“抓狂”,“我總是希望他多吃一點,但他就是不乖,老跟我作對”,“孩子一不肯吃飯,我就會很生氣,忍不住要罵他”。媽媽們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也許,我們也需要想一想,孩子又究竟爲什麼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