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隔代教養起衝突的關鍵點

隔代教養起衝突的關鍵點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教版隔代教養話題拋出後,得到了很多榕城媽媽的”響應”。在很多福州家庭裏,隔代教養產生的主要問題不是大人與孩子的衝突,而是婆媳的”戰爭”。

隔代教養起衝突的關鍵點


  媽媽認爲孩子應該這樣養,而奶奶或外婆卻認爲應該那樣養,大家都爲孩子操心,而意見卻很難一致。

專家指出,由於社會的轉型,祖輩們過早地賦閒在家,而父母們則忙於生計,隔代教養不僅已成爲如今普遍的城市現象,而且將是中國整整一代人的育兒方式!本期,記者就此話題特別採訪了早教版育兒專欄專家——新愛嬰早教中心創始人王惠文老師,希望她獨到的三步分析,會對遭遇隔代教養困惑的爸爸媽媽們有所啓迪。

第一步 衝突:究竟誰更有話語權?

年輕父母總愛這樣說:現在都什麼時代了,您那些老觀念得改改了,老這樣對孩子以後的發展不好……電視上就這麼講的……PK老人們總愛這樣說:我兒子以前都這麼帶大的,還不是一樣出息了?搞不懂你們現在年輕人帶個孩子咋這麼麻煩?……


  且看讀者故事——

網友“年華似流水”講述:寶寶會爬的時候,喜歡在地上爬來爬去,不一會小手就弄得髒髒的,我時不時給她擦下手,婆婆卻覺得無所謂。

我告訴她病從口入,而且嬰兒對細菌的抵抗能力差,但婆婆的意識很難扭轉。記得當時寶寶有個6個月大的表弟,奶奶經常把弟弟喝過的奶瓶遞給寶寶喝,我看了心裏很不舒服,兩個孩子在一起更要注意交叉感染,否則一個生病了另一個很容易也被傳染了。

網友“月琦”講述:孩子主要是我媽帶,有好也有壞吧。壞的地方,主要是老人家很固執,就要按她的理解跟經驗來帶孩子。比如,醫生一直說我寶貝缺鈣,要曬太陽,老孃覺得沒必要,甚至威脅我,“老曬太陽我就回家,不帶了!”

唉,還有呢,老人家多少粗心點,因爲她覺得以前那麼帶過來我們也長得挺好,覺得按時喂米糊、喂蛋黃、喂水很沒必要,偶爾出去玩,她就一直讓寶貝那麼餓着。還有呢,就是寶貝哭得再厲害,她也打死不打電話,她還是心痛那兩毛錢的電話費,我汗哪!

如何看待兩代人在帶孩子問題上的衝突?新愛嬰早教中心創始人王惠文一針見血地指出,“與其說是觀念的衝突,不如說是話語權的衝突。”

王惠文分析說,孩子出生後,對孩子擁有看護權的媽媽受到更多關注,育兒期的她們也往往擁有更多的自信與威嚴,這意味着她們更容易產生以自己爲中心的思維方式,當別人的想法與自己有所差異時,容易固執己見。

然而,奶奶與外婆卻是“過來人”,帶過一個或者多個孩子,擁有豐富的育兒經驗,而媽媽都是新手,面對教養問題,老人自然認爲自己更有話語權。當老人們挑起了教養孩子的重擔,她們自然就會用自己的經驗來教養孩子。

因此,許多家庭出現這種現象:媽媽喜歡“紙上談兵”,從書上或網絡上搜知識,照本宣科地教養;而奶奶與外婆喜歡“經驗之談”,認爲都拉扯大一代人了,再帶一個還怕帶不好?兩個在不同層面擁有話語權的人,當她們都想以自己的觀念與方法去育兒時,“戰爭”由此爆發了。


  第二步 分析:難以說清的對與錯

社會生產的精細化,使原本簡單的生活方式,被細分到目不暇接的窘境:奶粉有初乳與不同添加成分的奶粉,奶瓶也有不同功能與型號,進入嬰兒用品與食品商店,不用說看說明書,光看琳琅滿目的商品就令人無所適從。

孩子餓了吃什麼食品?病了吃什麼藥?玩什麼玩具?擺在奶奶與外婆面前的,往往都是新東西。

“對於老人而言,時代的變遷,讓生活方式隨之改變,知識又迅速更新,許多老的粗放式的育兒經驗確實受到顛覆。”王惠文說。

而對媽媽而言,喜歡看書與上網,爲了孩子練就超強的學習能力,稍有不明就會搜索知識,或打聽請教,任何新商品與新知識,都能夠駕輕就熟地瞭解與掌握。超強的“臨時抱佛腳”能力使媽媽揚長避短,即使缺乏育兒經驗,卻擁有豐富的育兒知識。然而,這些知識是否可靠與實用?卻是一個大問題。


  王惠文認爲,多數商家在宣傳產品時,免不了片面與誇大,而多數所謂專家在傳授知識時,也是各抒己見,衆說不一。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廣告宣傳多的商品,就容易被消費;觀念傳播多的,就容易被吸引。這個社會以“錢”爲本,還是以“人”爲本呢?在社會道德與規範還不健全的時代,孩子的利益會受多大保護呢?

奶粉在2004年有“大頭嬰事件”,2008年有“三鹿事件”,還有肯德基的蘇丹紅事件……所以多數時候,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都需要有所鑑別。

王惠文認爲,如果明白這一點,那麼,媽媽與奶奶外婆的默契配合就顯示威力了,多一份商量,多一個角度,多一份知識與經驗,“珠聯璧合”,才能買到更多的好東西、用到更多的真知識。如果注意力在於共同“攘外”,那麼媽媽與奶奶外婆的關係自然就能“安內”了。


  第三步 化解:不教的教育

“教養”包括教與養,教育問題是中國家庭的重大問題,如何給孩子提供早教,往往是媽媽與奶奶外婆分歧較大的問題。

媽媽學了許多早教的方法,而平時沒有時間施教;平時奶奶外婆與孩子在一起,可缺少早教的方法,而且許多媽媽會擔心,孩子的吸收能力很強,還把老人的舊觀念與習慣全都學了。

王惠文認爲,對於隔代教養的孩子,“不教的教育”是更好的早教方法,即利用環境去教孩子,而不是靠人的傳授。


  具體該怎麼做?例如,孩子語言的學習,不一定讓奶奶外婆一字一句去教,如果利用好電視或播放機,提供一個語言的環境,電視裏的人物對話、播放機裏的故事講述,都是很好的語言教學,如果想學英語,讓奶奶外婆播放英語光碟就可以了,寶寶會從這個語言環境中自然地學習。

培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探索與認知能力,媽媽們會買許多玩具,那麼,奶奶外婆只要把玩具提供給孩子,讓他自己玩,而不一定需要告訴他怎麼玩,孩子通常更喜歡自己探索,用自己的雙手去解決問題,而不喜歡大人的指指點點。此時,奶奶外婆只需看護好他的安全就可以了。

平時讓奶奶外婆經常帶孩子出去,外面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都是孩子們探索與學習的地方,奶奶外婆要放手讓孩子去玩,去交往更多的人,去認識更多的事物,孩子的見識會突飛猛進。

如果認爲早教,就是填鴨式口口傳授、手把手示範,那麼教育就變得非常狹隘,這也是最不受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如果把早教設置成一個環境,在環境中讓孩子自由探索與吸收,那麼孩子會迸發出無限的學習熱情。

如果從這方面去理解,那麼,在媽媽上班的時間裏,奶奶外婆也能把孩子的教育做好。當然,這個教育環境是需要預設和精心安排的,媽媽要事先做好規劃。

因此,王惠文認爲,隔代教養問題的解決之道,不是辨清“誰服從誰”,不是相互之間的妥協,而是找到問題的根源,再尋找解決的方法,有了方法,矛盾即隨之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