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教育孩子怎麼謹防破窗效應

父母教育孩子怎麼謹防破窗效應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千萬別和叛逆的孩子唱反調,除非你想毀掉他!孩子叛逆,是家長最頭疼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家長不明白的是,所有的叛逆都表示着孩子在長大。

父母教育孩子怎麼謹防破窗效應


如果家長能夠理解這些行爲背後隱藏的心理需求,也許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

越是叛逆,越不能硬碰硬

有一位媽媽在網上吐槽自己孩子:

我兒子今年3歲半,現在天天跟我對着幹,要他往西,他就往東;要他好好吃飯,不要掉飯,他就偏偏拿勺子挖出飯來撒在桌子上;在外面玩,要他別大喊大叫,他偏把音量提高八度;要他晚上早點睡,他偏偏找出各種理由不睡,搞得每晚都睡得很晚……唉!男孩都這麼淘嗎?真是拿他沒辦法。

其實,和叛逆期的孩子對話,需要儘量少以“不要”“不許”等命令句式,而最好將孩子能夠做的具體的事情用陳述的方式講給他聽。

比如,不讓孩子掉飯,我們可以說“我們的桌子最喜歡乾淨了,如果有飯菜掉到它身上,它可難受了呢。”也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說“我們今天來比個賽,看誰的桌子上面沒有飯菜,最乾淨?”比如,想要孩子安靜一些,就直接說:“在這裏,我們需要保持安靜,我想你會做到小聲說話的,對嗎?”……

當我們不和孩子逆着來的時候,孩子也就不會和我們逆着幹了。這是正面引導的方法。還有一個方法很有效,那就是有針對性地反着來,越想要孩子做什麼,我們就越表現出不在於,或者越說不要他做,這樣也能起到負負得正的效果哦。感覺有點像兵法裏的“欲擒故縱”。

防止“破窗效應”發生

所謂的破窗效應其實就是說:

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爲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裏定居或者縱火。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

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

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此理論認爲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此理論認爲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叛逆的變本加厲,也是因爲父母一次次的忽視造成了最後孩子叛逆無法管教的行爲,就如同“破窗效應”一樣,那麼孩子是如何利用“破窗效應”打破規則的呢?

第一次,孩子用苦惱撒潑的方式,要求父母買玩具時,父母是不是儘量滿足了孩子的要求,還低三下氣的哄孩子開心。第一次,孩子摔壞東西,撒謊,逃避責任,父母是不是僅僅一笑了之?第一次,孩子對他人表現的無禮傲慢,父母是不是用“孩子還小不懂事”當藉口?第一次,孩子與小朋友吵架發生矛盾,父母是不是蠻橫無理爲孩子找面子,要孩子打回去?孩子在破壞規則的邊緣瘋狂的試探,父母卻一次又一次視而不見。

直到父母發現,房子沒有一扇完整的窗戶時,纔開始管教,對於已經養成習慣的孩子來說,這種管教來得太突然,雙方之間不可避免的產生矛盾,甚至傷害,這種矛盾積累到臨界點,孩子就會形成“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

朋友曾經分享過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一個11歲的孩子,是爲何離家出走的故事。

這個孩子是家裏的獨生女,絕對的掌上明珠,也許是父母相信“女孩要富養”道理,事事都順着孩子的意願。據說,孩子從小也很是“爭氣”,從幼兒園開始就打遍天下無敵手,父母撐腰幫手,狗都躲着走。7歲上小學後,父母明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嚴格管教孩子,大道理嘮嘮叨叨,孩子煩得很,聽不進去,作業能拖就拖,考試打小抄,被老師批評頂嘴,回家玩手機遊戲,父母頭大得很。11歲開始追星,迷戀偶像,房間裏貼滿了各種愛豆的周邊,父母看一眼,頭昏腦脹,恨的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終於動手打了孩子一頓,從此孩子開始各種撒謊、欺騙父母,不學習,以絕食威脅父母,終於走向了“破罐子破摔”的道路。直到偷偷拿了家裏2000元錢,走出家門。

一步步的忽視,一次次的溺愛,從孩子年幼到孩子青春期,逐漸形成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嚴重。以前孩子還小,只能在一些普通小事情上撒潑,伴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具有主觀能動性,這時如果父母意識到叛逆的嚴重性,一般來講是很難扭轉局面的。

所以一定要在“第一扇窗戶被打碎”時,必須及時修好它,否則還會有第二塊,第三塊......

作爲小孩,他們沒有辦法和父母爭對錯。

很多時候,他們只能無條件的選擇服從。

但如果家長濫用權威,開始不停的對孩子施壓,孩子就會反抗。

如一老師說:我們之所以有矛盾,是因爲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標準,一旦別人達不到自己的標準,就會產生矛盾,在育兒方面這一點體現的尤爲明顯。

有時,孩子想要玩泥巴,父母卻怕孩子弄髒衣服,所以就剝奪了孩子愛玩的天性,不允許孩子去玩;

有時,孩子想要自己吃飯,可父母卻擔心孩子會浪費米粒,弄髒地板,於是強求去喂,就這樣扼殺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有時,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可父母卻擔心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急於伸手去幫助,剝奪了孩子走向獨立的機會

按照大人心理最好的標準和照顧,那些在控制和束縛中長大的孩子最終變成什麼樣了?

他心裏有事,不會主動和你溝通;他也會拿你和別的父母去比較;他脾氣差,性格軟弱,總覺得和外面的人和事格格不入;他們到現在都沒有交對象,因爲不知道該怎麼開始……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啓蒙老師,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其實也在自我教育。

如果從一開始,你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長,和他成爲朋友,那麼孩子的成長自然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教育自然也就發揮了有效作用。

用愛的名義去逼迫孩子,這種只是變相的剝奪了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對孩子的內心來說是一種傷害。尤其是叛逆期的孩子,更要更多的時間耐心等待。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我能做的,就是多一份平靜少一份急躁,接納你的不完美並且反思自己的不足,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強大。

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我願給你更多的尊重和愛,讓你的成長沒有遺憾。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