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一直威逼孩子好嗎

父母一直威逼孩子好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二、三,你還不快點!" 父母對孩子的"計時威逼"該停止了。用"一、二、三"的"計時威逼"來讓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雖然這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但是這種方式是孩子不願意接受的。

父母一直威逼孩子好嗎

什麼是父母對孩子的"計時威逼"

由於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父母在孩子的思想和行爲上起着一定的導向作用,而這種導向,在孩子眼裏可能就被重新定義爲"教管"。因此父母在孩子的眼中還是具有一定威嚴的,在父母看來,也就是孩子有點怕自己,對自己有一份敬畏之心或自己能主導孩子的行爲。

"計時威逼"往往是在孩子的需求和父母的要求產生衝突或矛盾時,父母爲了孩子能滿足自己的要求而採取的一種具有警告性、命令性、強迫性和無商量的教育方式,父母是發號施令者,孩子是執行者。

從廣義上講,父母對孩子的"計時威逼"是特指在某種具體的環境中,孩子有具體的行爲,當孩子的行爲不滿足父母的願望時,父母通過給予孩子的限定時間,讓孩子立即達到某種要求或程度,而這個限定時間很短暫,只是作爲孩子做好心裏接受改變的準備,是孩子心裏的緩衝時間,比如要求孩子"馬上起牀","立即關掉電視去吃飯","停止玩手機,趕緊寫作業"等等。這種定義強調的是及時性,也就是"立刻","馬上",父母採取這種方式有可能是臨場起意,也可能是蓄謀已久。

從狹義上講,父母對孩子的"計時威逼"是指不一定在固定和具體的環境中,父母通過提要求,定標準,下指標來讓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達到某種要求或程度。比如要求孩子"在這一個月內改掉一些壞習慣","這學期期末英語成績要考到90分","這兩天要把作業都完成"等等。父母採取這種方式多半是基於給孩子定的長遠目標,是按照既定計劃執行的。

不管是狹義,還是廣義上的"計時威逼",它們的共同特點都表現在父母給孩子提要求,定標準,忽略孩子的接受程度,以自己的威嚴讓孩子遵照執行,並達成父母所願。而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自我表達受阻,默默接受,但心裏有很多個"不願意"。

父母的"計時威逼"對孩子成長的不利影響

父母的"計時威逼"是帶有情緒的,一個使用自己的威嚴,另一個選擇不情願地接受,這更像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一種"對峙",而這種"對峙"往往會造成"兩敗俱傷"。

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親子關係。父母的"計時威逼"一般是在父母教育孩子時,沒有了耐心才使出的最後大招。所以,這個時候的父母往往是帶有情緒的,這樣就把情緒發泄到了孩子的身上。父母可能最後讓孩子達到了自己的要求,但孩子事後還默默承受自己不願意的煎熬。父母的情緒,孩子的煎熬,最終對孩子良好情緒的培養是不利的。同時,時間長了也會影響親子關係。

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父母的"計時威逼"往往考慮的是結果和目的,沒有建立在孩子的意願的基礎之上,往往帶有命令式,強制性的味道,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帶有情緒,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有不利的影響。

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父母長時間對孩子"計時威逼",孩子對此已經構成了條件反射,形成了慣性思維,這樣就會造成在孩子的意識裏,若是父母沒有用"計時威逼",自己就不會按照要求去做,這就像"你弱他就強,你強他就弱"一樣的道理。長時間這樣,孩子拖沓、懶惰的不良習慣就會日趨嚴重。

父母停止對孩子的"計時威逼",要從自我管理出發,幫助孩子養成自律開始

孩子"肉",執行力不強,歸根究底還是孩子的習慣問題,沒有自律的能力,這和父母的教育引導有很大的關係。想要孩子雷厲風行,嘛溜利索,根本還是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懂得自律。那麼要達到這種效果,父母需要抓住三個關鍵點。

關鍵點一:父母不要把對孩子的"導向"變成了"主導"。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起着"引路人"的作用,爲孩子把好方向,而不是爲孩子決定方向。所以,孩子自律的最終目的是要達到孩子自願去做,而不是在你的威嚴下,孩子不得不做。

關鍵點二:父母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在孩子面前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教育孩子,必定會有好的效果。父母對孩子的"計時威逼",是父母不耐心的一種體現,同時還帶有不良情緒,當發泄到孩子身上時,孩子意識到可能會有可怕的後果,不得不屈服,最後都是帶情緒來完成父母的要求。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時,要有耐心,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關鍵點三: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適當放下你的威嚴。先管好自己,才能教育別人。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習慣、品行等方面都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做事都喜歡拖沓,還能指望孩子做事利索嗎?當然不能。父母在做好孩子榜樣的同時,還要在孩子面前適當放下你的威嚴,尊重孩子,和孩子同一個高度,做孩子的朋友,這樣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更容易入手了。

父母對孩子的"計時威逼"是父母缺乏耐心的表現,更是父母的一種無奈之舉,切忌把這種無賴之舉當着家常便飯,而是要從父母自我管理出發,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和強化孩子的自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