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好像我纔是他們的父母”|如何應對角色顛倒的親子關係?

“好像我纔是他們的父母”|如何應對角色顛倒的親子關係?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朋友在談及她與母親的關係時如此描述:“五歲的時候,我就學會了洗衣做飯,打掃房間。媽媽對我期望很大,希望我能代替她完成她年輕時跳芭蕾舞的夢想。”

這似乎很像是平時大家所推崇的“懂事的孩子、爸媽的貼心小棉襖。” 但她接着說:

“但她就像一個挑剔的、年長的朋友,一味的要我關心她,在意她的感受,滿足她的期待,不然的話她就會表現得很受傷,那時會感覺自己很不孝順。但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她剝奪了我的童年。”

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更多的不是被父母照顧,而是反過來被要求去照顧自己的父母。

這和所謂的“懂事”其實是不同的,好像你變成了父母的“父母”,變成了父母化的孩子,也許你正身處於親職化的親子關係中。

“好像我纔是他們的父母”|如何應對角色顛倒的親子關係?

什麼是親職化?

親職化(Parentification)是指父母和孩子的角色發生顛倒,父母放棄了他們身爲父母原本應該做的事情,並將這種責任轉移到孩子身上。

這樣的父母常常也是自戀的,不允許孩子成長爲與自己分離的、獨立的個體,他們期望,或潛意識裏期望孩子應該對自己的幸福負責,而自己不想對孩子負責。

孩子爲了滿足父母物理和情感的需求,個人需求被犧牲,放棄了自己對舒適,注意和指導的需求。在這種關係中,孩子被稱爲“父母化的孩子”(parental child)。

有些父母,他們小時候的個人需求沒有被滿足,這份缺失也許使得他們想從自己孩子身上獲得彌補。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些聰明敏感的孩子就會把自己的身份認同塑造成:

“我作爲這個家的孩子,我要滿足我父母的需求,這樣做他們可能就會關注我,喜歡我。”

“好像我纔是他們的父母”|如何應對角色顛倒的親子關係? 第2張

親職化關係有哪幾種類型?

親職化可以被分爲以下兩種類型:

1.情感型

父母會強迫孩子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或者其他兄弟姐妹的情感需求,孩子成爲了父母的密友。這種類型的親職化關係是最爲破壞性的,因爲事實上,孩子根本做不到滿足父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母親和兒子關係上:由於各種原因,父親角色在家庭中缺失,母親的情感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她會嘗試從兒子身上得到缺失的情感,兒子就好像是代理的丈夫。

父母會利用無辜的孩子,在情感和心理上虐待孩子,這種關係實際上等同於情感亂倫。成爲「代理配偶」的孩子不得不壓抑自己的需求,無法正常發展缺乏健康的情感聯結。

2. 工具型

指孩子代替父母的角色滿足家庭的物理及工具性需求,例如完成照看其他的弟弟妹妹、做飯等父母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大人」。

這與孩子通過家務事和其他任務來學習承擔責任是完全不同的。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父母剝奪了孩子的童年,來強迫他成爲一個成年照料者。「窮人孩子早當家」直白地說明了在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家庭中,孩子被迫工具化的情況。

如果父母年齡較輕、酗酒、患有抑鬱或其它尚未治療的身心疾病,這些原因使他們不能履行家長的責任,他們的子女也往往承擔着照顧者的角色。

“好像我纔是他們的父母”|如何應對角色顛倒的親子關係? 第3張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陷入了親職化關係?

對於子女來說,他們往往很難察覺自己是否陷入了親職化關係,因爲這種模式已經延續了很長時間,我們身在其中,早已經習慣。

以下是父母化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可能會有的經歷,可能幫助你審視一下自己的親子關係:

作爲父母的延伸而存在,例如“你要實現媽媽小時候沒有完成的夢想”;

難以與父母交流,感覺永遠都是你在單方面試圖和父母溝通,而他們總是對你的話題不感興趣

常常需要優先滿足父母的期望,理應體察父母的需求和感受,但是難以指望或很少感受過父母對自己的理解;

害怕犯錯或者判斷失誤,因爲這會對父母產生不利的影響;

如果父母需要,可能會立刻放下手頭的事滿足父母需求,犧牲自己的生活和時間來照顧父母;

如果看完以上幾條你覺得“是我是我都是我”,那你很可能是一位父母化的孩子。


“好像我纔是他們的父母”|如何應對角色顛倒的親子關係? 第4張

親職化關係對孩子成年後有怎樣的影響?

1. 情緒敏感

親職化關係最持久、最惱人的影響之一就是子女在成年後的情緒會變得非常敏感。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感染(一般是負面情緒),把這種情緒內化到自己心中,並且沉浸在這種情緒中難以自拔。例如:

時刻關注別人,琢磨他們的感受;

別人感到痛苦時,你也會覺得不舒服;

覺得大部分時候你需要獲得他人的好感和認同;

2. 容易憤怒

父母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成非常暴躁的人。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愛恨交加。有時他們不太理解自己的憤怒從何而來,但還是會對他人發火,特別是朋友們,男/女朋友,配偶和孩子。

他們可能會有爆炸性的或者被動性的憤怒,尤其當對方恰好提出了與父母類似的期望。因爲一旦直面這個問題,過往一些難受的經歷——向父母尋求慰藉卻不可得,情感訴求得不到迴應——就會再次襲上心頭,失望、羞恥、自我批判的感覺只會讓他們痛苦加倍。

“好像我纔是他們的父母”|如何應對角色顛倒的親子關係? 第5張

3. 很難建立依戀聯結

父母化的子女因爲從小很少依賴父母,在長大後,會覺得和朋友、配偶,或者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很難承認自己的確有依賴他人的需要。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就會容易讓別人產生錯覺:我是你的朋友,但感覺你其實並不需要我。長此以往,他們似乎成爲了人羣中的“另類”,並任由其形成交往過程中的惡性循環。相應的,他們進入婚姻的時間也可能較晚。

有孩子化的父母,我該怎麼辦?

首先,你不需要:

不要對自己的情況感到內疚。你曾經是隻個孩子,這不完全是你的錯誤。

不要總是後悔當初:“如果我怎麼做就好了”,關注於當下能夠讓情況好轉的行動。

不用對自己偶爾的孩子氣感到抱歉,像是突發的孩子式的想法、感受和反應。

你可以:

1. 嘗試客觀地看待父母

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的是,父母也和其他所有人一樣,都有做錯的時候。客觀地看待父母並不意味着責備或是背叛,更不是不孝的表現。客觀地看到自己與父母之間的角色顛倒問題,也許是改變的第一步。

2. 重新成爲孩子

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能夠讓自己再次成爲孩子的機會、一些能夠成爲真正的自己的情境,也許是突然想蕩的鞦韆,莫名想吃的糖,小時候想去卻沒有去過的遊樂場等等,也許小時候的你沒有選擇只能提前成長,但長大後的你,依然有能力在一些情景中,重新成爲孩子。

3. 尋求專業諮詢師的幫助

在一段安全的諮詢關係中,在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下,與專業的諮詢師工作,探索那些被迫壓抑的感受,與你真實的內在小孩對話,開始瞭解、關注、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療愈過去的創傷。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父母,但我們可以改善自己。停止惡性傳遞,不要再讓這種不健康的親子模式有意或無意的發生於你和他人的相處中。

雖然小時候被剝奪當孩子的權利,

但我們仍有機會成爲好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