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很多家長親手製造了問題孩子,還抱怨他頑劣成性!

很多家長親手製造了問題孩子,還抱怨他頑劣成性!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裏有個頑劣成性、屢教不改的問題孩子,真是一件讓人抓狂的事。

我們總是熱衷於尋找各種方法,去解決孩子的問題,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孩子是怎樣誕生的?

電影《看上去很美》回答了這個問題。

影片主角是一個名叫方槍槍的小男孩。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從一開始的活潑懵懂、天真無邪,一步步變成大家眼中的 “壞”孩子,其實用不了多久,大人們只需做這幾件事。

我們來看看,方槍槍同學是怎樣一步步變“壞”的。

首先,規矩,規矩,到處是規矩

方槍槍一進幼兒園,還對這個新環境有點害怕,有點好奇,李老師就衝他皺起了眉頭——方槍槍的髮尾留着一根又細又長的小辮子。

男孩留辮子?這哪行?

李老師操起大剪子,號召小朋友們一擁而上抓住方槍槍。

方槍槍四處躲藏。

高大空曠的走廊裏,一個小小的身影跑過來,然而一隻拿着大剪子的手篤定地等在走廊盡頭。

這個剪子的特寫讓人心頭有些壓抑。

李老師一剪子就把方槍槍的小辮子剪掉了。這個地方不允許有特殊——與衆不同就是錯。

在很多大人的眼中,孩子有自己的個性,和別人不一樣,這就是問題。

一切向主流標準看齊,向別人家的孩子看齊。任何突出旁逸的枝條都要被修剪掉。

對了,還要打着“爲你好”的旗號。

李老師一邊剪掉方槍槍的小辮子,一邊說:“這樣才幹淨整齊,夏天不不會長痱子。”

“這是爲了你好,你知道嗎?!”

其實是爲了大人自己省心,爲了滿足大人內心的意願。

第一個下馬威之後,方槍槍發現,幼兒園裏處處是規矩。

吃飯時,李老師反覆訓練孩子:加飯舉右手,手掌伸直,加湯舉左手,握成拳頭。

每天早晨,要在固定的時間集體大便。老師喊:“123,請蹲下。”

小朋友一起蹲下,開始大便。

“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太多的規矩,製造了衆多的乖孩子,也激起了一些孩子的反抗。在大人眼裏,這就是不聽話,不乖。

第一個標籤就這麼貼上了。

第二步,看不到孩子的努力,眼裏只有孩子的錯處、缺點。

在這個幼兒園裏,小紅花是每個孩子的追求,做得好,會獎勵一朵小紅花;做得不好,會扣掉一朵小紅花,每天都會有評比。

一開始,方槍槍也認同這套規則,遵守紀律,努力做個老師眼中的好孩子。

小朋友大便完都去洗手了,只剩下方槍槍一個人孤零零地蹲着。

他在努力拉屎,擔心拉不出屎來會扣小紅花。

直到老師告訴他,這次不會扣,他才放心。

很多家長親手製造了問題孩子,還抱怨他頑劣成性!

他努力自己穿脫衣服、在規定的時間大小便,這對一個剛剛開始集體生活的孩子來說,並不容易。

然而,他還是沒有得到小紅花。

他感到不公平,問老師:“爲什麼我沒有小紅花?”

老師說:“因爲你昨晚又尿牀了,早上不是自己穿的衣服。”

好吧,那就繼續努力。

又過了一段時間,方槍槍成爲班裏少數不會自己脫衣服的小朋友之一。

大家圍坐成一圈,李老師讓他站在當中,當衆練習脫衣服。

套頭的秋衣怎麼也脫不下來。

李老師抱着手臂走來走去:“你就耗吧,沒人幫你。什麼時候練好了,什麼時候下來。”

方槍槍停下來:“我今天早上自己穿的衣服。我還使勁拉屎,我還自己洗的手。爲什麼我沒有小紅花?”

唐老師求情:“方槍槍還是有進步的,就給他一朵小紅花吧。”

李老師說:“不行,不能慣他毛病。方槍槍,你要好好努力,聽老師的話。”

然後,方槍槍就那麼站着,尿了一泡尿。

反正我怎麼努力也不能達到你的要求,幹嘛還要努力?

自暴自棄的第一步——不再向大人設立的標準看齊。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努力視而不見,認爲做得好是應該的——本來就應該這樣。他們只盯着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眼裏全是問題。

做得好不鼓勵,做得差挨批評,大人還以爲這是激勵——知恥而後勇。

殊不知,孩子的努力總是得不到認可,時間長了,他就不再認可這套規則。

得不到小紅花——我纔不稀罕呢!

孩子由此發展出了一套防禦體系,以抵禦他的挫敗感。

他不再遵守規則,不再努力做個好孩子——我不在乎這些,你的批評也就傷害不了我。

第三步,不信任孩子,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孩子。

很多大人看不到孩子向善向好之心,以成人的眼光去揣測孩子的童真——一切都是居心叵測,都是蓄意作對。

前面的場景,方槍槍用了各種辦法,怎麼也脫不下秋衣。

在李老師的眼裏,他就是別有用心,在故意耗時間,和她作對:“你就耗吧,沒人幫你。”

方槍槍和北燕玩給傷員打針的遊戲。北燕撩起裙子,方槍槍在北燕的屁股上假裝打針。

被李老師撞到:“方槍槍,你幹什麼呢?知不知道害臊?”

方槍槍懵懵懂懂,他不知道在李老師的心裏,自己已經被打上了“小流氓”的標籤。

方槍槍又被李老師拿住了“錯處”,吃飯時眼淚巴巴地看着李老師。

唐老師問:“方槍槍爲什麼哭了?”

李老師哼了一聲:“他心裏都懂。”

他心裏都懂——懂的是成人世界中的“壞”。

在李老師眼裏,方槍槍就是一個蓄謀搗亂、心眼多多的壞孩子,想方設法欺負同伴,和老師作對。

當你這麼看待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符合你的預期了。

最後,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最後的意志,那就孤立、冷落他吧。

方槍槍衝唐老師罵髒話,老師們很震驚,這麼小的孩子從哪裏學的?

輪番審問,方槍槍堅持嘴硬:“沒人教,就是沒人教!”

園長不愧是園長,經驗老道,暗暗吩咐老師們:不要讓孩子們跟他玩,孤立他。”

當你不存在——這是傷人於無形的冷暴力。

一個人,不管是什麼樣的人,不管他多大多小,畢其一生都會追求一種感覺——存在感。

我們工作、戀愛、交友、發朋友圈,多多少少都是在尋求一種存在感——我的存在能夠被別人感知到,我和其他人、和這個世界是有聯繫的。

武志紅曾說:一個人沒有了存在感,他寧願去死。因爲他找不到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理由,他會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

成人如此,更何況一個孩子。

沒有人理方槍槍。

不管他發出什麼動靜,都得不到同伴和老師的迴應,甚至沒有人看他一眼。

方槍槍趁老師不注意打人。

小朋友告狀:“李老師,方槍槍打人了!”

老師說:“告訴你不許理他。”

被孤立在羣體之外,這種懲罰比打罵更能摧殘一個孩子的內心。

內心弱一點的,承受不住這種冷暴力,就會乖乖向權威投降,迴歸主流,從此變成一個守規矩、隨大流的N分之一。

內心強大一些的,會做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以更叛逆、更頑劣的姿態來對抗。

不然又怎樣?

不穿上堅硬的盔甲,怎麼抵禦一次次襲來的被放棄、被孤立的無助和恐懼?

於是,頑劣的孩子更加頑劣,更加無可救藥。

大人們就會說:你看,我早就說了吧,這孩子就是這樣,改不了的。

影片的結尾,小朋友們手拉手排成隊出去玩,方槍槍跑出隊伍做怪樣,還大聲喊:“快點告訴老師,我出隊啦!”

沒有人理他。

這個情節看得我心裏有些發冷。

一個孩子,用頑劣來喚起大家的注意,得到存在感,這是多可悲的事。

有多少人看到了他的頑劣,又有多少人看到了頑劣後面那顆純真的心!

最後,方槍槍變成了幼兒園裏的小霸王,搶小朋友的玩具,欺負女孩,推搡小朋友,成了害羣之馬。

用唐老師的話說:“方槍槍,你最壞,狗頭軍師,什麼壞主意都是你出的!”

一個衆人眼裏的問題孩子至此誕生了。

簡單來說,如果父母做到以下幾點,那麼,家裏有個問題孩子,就不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看不到孩子,只看到規矩。

看不到努力,只看到問題。

看不到善良,只看到惡意。

看不到渴望,只看到頑劣。

還有,

充滿套路的表揚,發自肺腑的批評。

只有命令和服從,缺少愛和溫暖。

當你意識到這些,就不用滿世界找辦法對付孩子了。

先跟自己死磕,把問題孩子誕生的土壤——你的所作所爲、你製造的家庭環境,做一個180度的轉變。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身爲父母,可以造就孩子,也可以毀了孩子——當你不知道該怎樣做時,就想想方槍槍同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