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生完孩子傻三年,新手父母常見的8個問題!家長必看

生完孩子傻三年,新手父母常見的8個問題!家長必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做敏感的父母

很多初次做媽媽的很難一下子適應新的身份和角色,尤其是在城市中的職業女性,習慣了面向外接受大量的信息,然後定目標、制方案、做決策、執行,回報是看得到的工資、獎金或職業提升,可以用“理性”與“成就”來概括這

種生活。

做了媽媽,要向內審視自己的狀態,觀察孩子的狀態,常常要處理的是情感和關係,而“工作”的環境、領域、內容都是自己不熟悉的,回報不但沒有物質的那麼直接,而且也沒有那麼快,甚至是剛解決了一個問題,又發生一個問題,很沒有成就感。很多媽媽會容易產生挫敗感和對自身、對孩子的否定。

孩子在出生的頭三年需要媽媽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就意味着媽媽必須在帶孩子和自己的其它愛好之間做選擇。

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很多媽媽選擇放棄一些自己的愛好,諸如卡拉ok朋友聚會啦,逛街啦,看電影看話劇啦,花更多的時間學習育兒知識,購買嬰兒必需品,親子游戲等等。

因此,在外界的朋友和同事看來,媽媽對社會上的時尚流行的消息知道得少了,工作的時候也不如原來精明瞭,好像變傻了一樣。

實際上,媽媽不僅沒有變傻,反而要變得更敏感、更專注、更專業、更耐心,而且要應對從未遇到的嬰兒的情況,要更有創意、更有急智。

不過,這些都是針對孩子的成長的,除了孩子和家人,外人看不到、體會不到。對於比較需要別人讚揚的人以及需要即時的物質回報的人,是比較難受的選擇。

因此,會有不少媽媽認爲自己是做出了犧牲。如果持有這種想法,在親子關係上是一定會出問題的,因爲媽媽會期待孩子的回報,會更容易感到挫敗,不能體驗養育孩子的樂趣,不能認識到和接納養育孩子過程中自己的獲得,會容易抱怨孩子和家人。

如果媽媽足夠敏感、反思、開放和靈活,陪伴孩子長大是我們難得的自我反思和成長的機會,從孩子身上去回憶、發現曾經的自己,從與孩子的互動中發現自己固有的思維、行爲模式以及情緒能力,令我們自己得到擴展和提升。

所以,就算朋友和同事嘲笑我們傻,我們其實用三年的時間做自我修煉,是非常精明的安排,對自己、歲孩子、對家人都有莫大的好處。

生完孩子傻三年,新手父母常見的8個問題!家長必看

新手父母常見的問題

新晉父母常常會遇到下面提到的一些問題,各人感受程度不一樣,各人的應對辦法不一樣。應對得好,家庭更和諧;應對得不好,家庭容易發生矛盾,也不利於孩子的養育。

01有獨立之覺醒,無獨立之能力

案例一:兒媳住在公婆家,其實也說不清是誰家,當初買房時買的複式,寫的兒子的名,老兩口住樓下,兒子兒媳住樓上。四口人過得非常融洽,兒媳自稱有女兒的感覺。孩子出生後,四個大人對孩子都是一樣的寵愛,兒媳開始有“奶奶跟我搶奪孩子”的感覺,但是又不忍心拂了奶奶的好意,非常糾結痛苦。

案例二:女兒一直是家裏的驕傲,長得好,學習好,工作好。媽媽一直跟女兒住,照顧女兒女婿的飲食起居,其樂融融。孩子出生後,女兒看媽媽怎麼都不順眼,尿布包得不對,輔食調得不對,什麼都不對。媽媽一氣之下,讓她僱月嫂,自己辭職不幹了。女兒又不讓媽媽走,對月嫂不放心,天天慪氣。

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當女人做了母親,天性會讓她對孩子有“獨佔”之心,對孩子的一切都要親自控制。

很多人是在此時,纔有了“獨立”“自主”的覺醒。可惜的是,長期沒撲騰過的翅膀,現在想飛也飛不好,甚至飛不起。

02積怨大爆發

父母與子女之間,一直互相對對方都有不同的期待,因此會有不同的失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立場,因此會有異見和衝突。大多數時候,都是孩子忍了父母、順從了父母。但是,抱怨、失望、憤怒、責備積存了下來。

現在,藉着如何養育孩子這個事件,積怨大爆發!這一次,孩子升級爲父母,不忍了,不從了,因爲“這是我的孩子,我要做主”。

最厲害的一句話是一個來訪者說的:“他們已經毀了我,我不能讓他們再毀了我的孩子!”話雖偏激,反映出過去與父母的積怨沒有處理好。

03我曾經渴望而沒有得到的,都要給孩子

這是我常遇到的例子。家長並不真的瞭解孩子的需求,只是把自己小時候的願望,強加到了孩子身上。可是,我們的記憶是有限的,不可能從0歲記起。我們能記住的常常是6歲以後的事。6歲以前的只有片段,或者經過後期的加工而扭曲或過度強化了。所以,有些獨生子女不是在養育孩子,是在養育他們心中那個小小的自己。

04母性低

案例:一個已經生了兩個孩子的母親親口告訴我:“我母性低。生完孩子我只想趕快把她交給我媽。我不想給她餵奶,不想帶她睡覺。我有那麼多事要做,我要逛街、看話劇、和閨蜜喝咖啡、練瑜伽、旅遊……”

這個媽媽非常坦誠。我認識太多明明是自己貪玩忽略了孩子的父母,還死不承認,還美其名曰“散養”什麼的,給自己博“好父母”的名聲。

05“過家家”般的

這是初看非常喜感、細想很讓人心酸的一個案例。孩子的父母真心喜歡孩子,下了班都立刻回家看孩子,媽媽給買玩具、買衣服,爸爸給拍照片、拍視頻。微博、微信、相冊什麼的,常常上傳更新。可是,孩子卻得了神經抽動症,轉介到我們心理科。

06“科學”育兒

父母從小就是上各種各樣的課,被教育長大的,所以,養育孩子就是給孩子設置各種科目。別急,不是學習文化知識,他們不會那麼功利!

他們給孩子上的都是培養興趣愛好、讓孩子更快樂、更有創造力的課!文有美術、陶泥、繡花、棋類、朗誦、主持、國畫、書法等等,武有騎馬、擊劍、游泳、跆拳道、冰球、輪滑等等。父母還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植物園去考察。

孩子該吃什麼、穿什麼,該怎麼跟孩子說話,全都有育兒書籍做指南……

07我媽就是這麼管我的,我不是挺好嗎?所以……

常見這樣的“傳承式”育兒法。“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我媽就是這樣管我的”等等。懶到都不肯去比一比,你和你的配偶與你的父母一樣嗎?你們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與時代一樣嗎?你孩子和你一樣嗎?

08真的不會!

這是最常見的問題。愛心也有,家庭條件也不錯,兩個人也都負責,可是,真的不會養孩子!

以上問題的解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基本上有兩類事要做。

一,學習育兒知識;二,發現、提升自己。現在有很多方式可以接觸到育兒知識,各種理論都有。

學習育兒知識需要我們自己有鑑別能力,還要能夠實踐,因爲育兒知識無論如何都是籠統的,而自己的孩子一定有其特殊性。在實際的親子互動中,靈活地應用知識,總結自己家的規律,纔是最重要的。

這就需要媽媽自己要不斷地發現自己的固有模式,做適當的調整,解決好自己的情緒問題、自我價值問題、社會性問題等等。有時,這是一輩子都完成不了的工作。但是,只要你付出努力,就會有結果。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