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爲什麼寶寶在外是小天使,在家是小惡魔?寶媽知道嗎?

爲什麼寶寶在外是小天使,在家是小惡魔?寶媽知道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經有家長抱怨說,自己家的寶寶平時在外一個樣,在家一個樣。爲什麼寶寶在外是小天使,在家是小惡魔?寶媽知道嗎?

在幼兒園的老師、叔叔阿姨常常交口稱讚這個孩子很乖、很聽話,然而一到家中就完全變了個人似的,脾氣特別大,一哭二鬧三上吊,說不得罵不得,稍一指責立馬自虐(打自己頭、咬自己手),活脫脫一個小霸王,究竟爲什麼家內家外會有這麼大的反差?

博眼球、求關注、發泄情緒

寶寶看似不同的行爲背後其實都有一個一貫的邏輯,即尋求別人的關注以滿足內心的心理需求。當寶寶在幼兒園時,TA只有通過更好的表現才能博得他人的讚譽和掌聲,例如每次老師都會以某某寶寶吃飯好安靜、上課不吵鬧爲由對其進行表揚,而這種在一大羣同學中得到讚揚所獲得的成就感甚至超過了父母家中讚揚所產生的成就感。

那麼即便如此,爲什麼同樣是尋求關注,爲什麼在家裏用哭鬧來博得父母眼球而不是在幼兒園來哭鬧?這是因爲在幼兒園哭鬧的結果往往只有一條:老師不予理睬,同學不予關注,各玩各的。特別是考慮到近年來的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來看,孩子的哭鬧更可能換來的是周圍陌生人的冷眼旁觀。

而反之,一回到家中,面對親生骨肉,家長們看到寶寶哭鬧往往堅持不住就退而讓步,尤其是爺爺奶奶更是如此。而寶寶一看到家長退步了,說明自己的哭鬧有效果了,於是就會在TA大腦形成這種“哭鬧——家長安慰”、“不哭鬧——家長不關心”的反饋模式,這時如果寶寶的家長平時過於忙於工作、很少給予寶寶照顧的情況下,這種反饋模式就會越發嚴重。

此外,隨着寶寶年齡增長,雖然其思維自主意識迅速發展,3歲左右即已經表現出了非常強的自我獨立意識和獨立願望,而恰恰又因爲這種意識尚是以自我爲中心,還不會換位思考,在其心中,只要是我喜歡的,就全都是我的,只要自己的利益一受威脅,就容易採取極端化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爲什麼寶寶在外是小天使,在家是小惡魔?寶媽知道嗎?

如何讓寶寶家裏家外表裏如一 適度冷處理

它包含兩點:寶寶哭鬧時冷處理和平時生活上冷處理。即寶寶無理取鬧時,第一反應不是低聲下氣地求寶寶別鬧,而是用冷淡地態度不理不睬。如果寶寶犯錯了,可以適當罰TA獨自坐房間的椅子上十分鐘,如果再不聽話就多坐一會,把TA的反饋模式調整爲:“聽話——獎勵、不聽話——罰坐”。

與此同時,生活上不要老是大包大攬,例如看到寶寶衣服穿得很慢就急不可耐地幫TA穿上,這樣一來就不僅剝奪了寶寶的動手能力,同時也奪走了其做完一件事情的成就感和喜悅感,這樣行爲無疑會讓獨立性不斷加強的寶寶產生不滿和反抗。

儘量避免隔代撫養 多陪陪寶寶

在中國可以這樣說,每一位令父母頭疼的小霸王背後都有一位寵愛過度的祖父母,基本90%的溺愛問題都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關。對於長期生活在祖父母旁邊的寶寶來說,早已習慣於驕橫跋扈的行爲模式,這時一回歸到“不那麼聽話”的爸爸媽媽旁邊,就十分容易爆發衝突。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所以家長們即使很忙,也要多抽出時間陪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