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時,請別多事!

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時,請別多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面發生衝突,如果自己的孩子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請別多事!

今天在逛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帖子,裏面講的是一個媽媽在教育孩子時,因爲奶奶老是溺愛護短,導致孩子經常犯錯,屢教不改。這位媽媽終於忍不住爆發和奶奶大吵了一頓...

“都說了別給她吃零食,這是吃飯的時間,吃飽了還怎麼吃飯啊!”

“吃什麼不是吃啊,你沒見孩子不想吃飯嗎?你自己帶吧,我不管了”!就這樣,婆媳倆鬧了矛盾,好幾天都互不搭理。

其實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很多年輕的爸媽在和老一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是因爲教育理念的不同,特別是當有了一定的科學育兒知識後,很容易因爲育兒觀點不同與老一輩發生爭執。

老一輩的人看不慣年輕人教育孩子的手段,覺得太矯情。年輕人嘲笑老一輩,不懂得變通,固地自封。

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很多家庭因爲這句話,吵的雞飛狗跳,烏煙瘴氣。

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時,請別多事!

當媽媽一個人帶孩子、立規矩,孩子很容易就會學習並接受。但只要爺爺反對、奶奶護着,姥姥姥爺怨聲載道,再想讓孩子聽話,是真的很困難——這不是在抱怨,這是很多媽媽的內心寫照。

在企業管理學有個著名的案例,叫“手錶定律”,故事大意是:森林裏生活着一羣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就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突然有一天,有隻猴子撿到了遊客丟下的一隻手錶。它很快搞清楚了手表的用途,於是大家都向他來諮詢時間。整個猴羣的作息規律也由他說了算,他成了猴王。

直到這位猴王撿到了第二塊、第三塊手錶。

每塊表指示的時間都不同,到底哪個纔是確切的呢?這可愁壞了猴王,每當有猴子來問時間,他更是急的出汗,於是一天天威望下降,整個猴羣的作息也徹底亂了。

看來,更多的表非但沒能起到更大的幫助,反而給猴羣製造了混亂,帶來了麻煩。

父母在育兒道路上不也是遇到這樣的問題麼?

孩子在面對家裏不同人的指教後,就像時間各異的“手錶”沉甸甸地戴在孩子身上,給他也帶來了困惑和負擔,讓孩子失去了自辯能力與判斷能力。時間一長,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管教孩子,都會失去威望。

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時,請別多事! 第2張

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有一種特殊的能力,他們能夠通過父母的語言情緒,精準的判斷自己所處的形式地位,在遇事時就會知道誰要發怒,誰又會護着自己,然後他們就會更喜歡幫助自己逃脫懲罰的人。

長此以往,孩子就容易養成以下幾種壞習慣:

做事兩面派

家庭中爸爸媽媽唱白臉,爺爺奶奶唱紅臉,會讓孩子顯得無所適從,不懂得誰的話纔是自己應該要聽的。有些孩子爲了不讓自己受罰,在父母面前時是乖寶寶,很聽話,但是隻要父母一離開,馬上就開始大鬧天宮。這樣的性格對將來的交友、工作都將會是大忌。

不尊重長輩

爺爺奶奶因爲過於溺愛孩子,導致孩子越來越無法無天。長大了甚至不把長輩放在眼裏,一不開心就辱罵,有甚者甚至對長輩拳打腳踢。

和父母對着幹

因爲爺爺奶奶的寵愛,所以孩子會很厭煩父母的管教和嘮叨,一遇到父母責備就把爺爺奶奶喊出來當“免死金牌”,長大後更是容易頂撞父母,沒有一點自律性。

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時,請別多事! 第3張

時代在進步,文化在精進,科學育兒是大勢所趨。老一輩對孩子用溺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顯然是不行的,但是老一輩的育兒理念雖存在瑕疵,但也並不一無是處。

例如,老人更願意花時間與孩子一起玩樂,給予孩子關愛和陪伴。他們對兒孫所具有的親情關愛,是任何育兒機構或保姆都無法比擬的,這些對於孩子獲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給馳騁職場的父母們也解除了後顧之憂。

但是爲了孩子的成長,在這幾個教育細節上年輕爸媽們絕對不能退讓!

過分溺愛孩子

都說隔輩親,老人對孩子的愛很深,含在嘴裏怕化了,就怕沒把孩子照顧好。就是這種百依百順會把孩子慣出毛病,導致孩子依賴性強,嬌氣重,對成長有弊無利。

覺得孩子犯錯沒什麼

當孩子犯錯,家長一定要給予管教更正,讓他們認識錯誤,不然那等到長大後容易影響是非觀念的形成,對事情的認知淺。

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時,請別多事! 第4張

孩子一哭就哄

現在的孩子玻璃心比較重,爸爸媽媽說點重話就會哭會鬧,這時爺爺奶奶就會心疼的不得了,拿好吃的好玩的哄他們,把孩子養成了一個說不得罵不得的嬌娃娃,對以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會有影響。

過度護短

老人對孫輩的溺愛容易造成他們護短的行爲,進而孩子不再接受父母的管教和批評,嚴重的還會形成孩子和父母的感情隔閡及情緒對立。而祖輩和父輩之間也很容易因爲寶寶的教育問題引發矛盾。

不過,雖然老人和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愛孩子的心卻是一樣的。因此當發生爭執時請留多耐心,溫和的與老人進行溝通交流。畢竟孩子生活在家庭之中,會無時無刻不在受家庭成員的影響薰陶,只有全家人在教育上達成一致、共同灌輸,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