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越打罵反而越哭鬧?大部分父母都忽略了這點

孩子越打罵反而越哭鬧?大部分父母都忽略了這點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越打罵反而越哭鬧是怎麼回事?孩子越打罵反而越哭鬧,家長該如何處理,孩子哭鬧時,家長能做什麼呢?

當孩子哭鬧時,你是怎麼做的?

孩子哭是時常發生的事情。而不同的父母,對待孩子的哭泣會有不同的反應。我們常常會看到兩種情形:

當孩子哭的時候,大人發飆式迴應:“不準哭,再哭就不要你了!”可而知,當孩子在感到不適而哭泣的時候聽到這些話得有多恐懼和無助。

當孩子哭的時候,大人溫和的迴應:“媽媽在這,寶寶不哭啦!”——“媽媽在這”簡單的幾個字,往往就能給孩子莫大的安慰。

雖然兩種方式到最後都能停止孩子的哭鬧,但不同方式的對待,卻會給孩子帶來截然不同的影響。如何對待寶寶的哭泣?如何安撫哭泣中的寶寶?這是許多家長都要面對的難題,也是必須要修好的一堂課。

不哭不鬧的孩子,其實很可怕

那天,我和一羣年輕媽媽帶着孩子一同秋遊,媽媽們在樹蔭下閒聊,孩子們在一旁吹着泡泡水,高興得咯咯直笑。

突然,一個小男孩絆了一跤,摔在地上,泡泡水灑了,孩子大哭了起來。

孩子媽媽連忙跑過去把孩子拉起來,隨即訓斥:“哭什麼哭,多大點事!那麼多阿姨和小朋友看着呢。羞不羞啊你!”孩子聽完訓斥不僅沒有停止哭泣,反而哭得更兇了。

孩子媽媽又厲聲說道:“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孩子看到媽媽嚴厲的表情,停止了哭泣,小聲啜泣起來。

後來孩子們一起去採花,有些小孩把花戴到自己媽媽頭上。但唯獨這個剛剛哭泣的小孩情緒一直不高,捏着小花不說話,其他媽媽問:“怎麼不去給媽媽戴花呢?”他低着頭好久才說:“我怕媽媽不喜歡。”

弗洛伊德說:如果一個人在失去後,沒有經歷過哀傷,就會進入抑鬱。

孩子越打罵反而越哭鬧?大部分父母都忽略了這點

很多媽媽可能會疑惑,爲什麼孩子越打罵反而越哭鬧,即便哭鬧停止了,孩子還是處於低落的狀態。這是因爲孩子沒有好好哭過一場,總是在父母的打罵中終止,而經常被阻止宣泄情緒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是壓抑的,有什麼話也不會對父母開口,親子關係也往往不是那麼的親密。

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哭泣的時候,究竟應該怎麼做更合適?下面這位媽媽的處理方式,或許值得借鑑。

幼兒園放學的時候,一個小男孩哭得很傷心,幾乎引來了所有人的關注,而站在旁邊的外婆大聲呵斥他:“不許哭!好端端的哭什麼?聽到沒有?!”但孩子反而越哭越厲害。

這時旁邊來接孩子的媽媽走到這個孩子旁邊,對孩子說:“寶貝,我知道你很難過,阿姨雖然不認識你,但阿姨很喜歡你喲,阿姨想知道你爲什麼難過?”孩子聽了這些話,居然真的停住了哭聲,眼淚汪汪的在眼睛裏打轉,他低下頭指着自己的右手袖口,不停拉扯,原來右手袖子裏面的保暖衣縮上去,孩子拉不下來,卡在裏面讓他很不舒服。於是這位媽媽幫他把袖子整理好,幫孩子擦乾眼淚,就雨過天晴了。

這位媽媽簡單的幾句話,爲什麼能讓孩子對一個陌生人開口?因爲她接納了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哭泣時,他們迎來的經常是“別哭了,不要哭”,情緒被阻止發泄出來。家長往往着急地止哭,着急地想知道孩子爲什麼哭,而忽略了孩子的情緒需要先被接納、被理解和安撫。

故事中的這位媽媽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並且說“阿姨很喜歡你哦”,這句話就跟媽媽對孩子說“媽媽在”一樣,讓孩子感受到了理解和陪伴,他的情緒也得到了安撫。

接納情緒首先是共情,是我理解並接受你現在的無力,我不拉着你離開情緒,我是陪着你在情緒裏。當一個人的情緒被接納和理解後,他會體驗到愛的流動,他的哀傷也會被修復,從而有能力走出哀傷。

所以接納本身就是一種治癒,當一個孩子哭了,家長先不要着急制止,而是坐在孩子身邊,陪伴他,給他哭的權利。

等孩子哭夠了,說夠了,再從理解的角度跟孩子進行對話,孩子的情緒天平就會逐漸達到平衡,家長也更容易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長此以往就能培養出孩子積極向上的情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