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長怎樣規劃孩子的興趣班

家長怎樣規劃孩子的興趣班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關於上興趣班的話題,身邊的父母們基本上就是三大陣營了:雞血的、佛系的和搖擺系的。你我身邊應該都有,我的一個閨蜜羣裏就有這幾個典型代表。

雞血媽媽A的女兒5歲,週末兩天需要連趕5個興趣班,很經常的午飯需要在車上解決,午睡也是躺在車上休息一下。工作日晚上都在連軸趕。可以說,整個家庭的業餘時間都貢獻給興趣班了,而且還要到處參賽。

佛系媽媽B的兒子4歲,完全放手型,至今一個興趣班都沒報。她在同事和朋友中算是個“外星人”,經常有人好心提醒,說以後她會後悔的。

然後很大一部分都像我閨蜜C那樣是搖擺型,前幾天看到A發的朋友圈,她女兒去青島參加平衡車比賽,摔倒繼續爬起參賽,最後獲得小組第三名的成績。她就聯想到自己4歲的女兒,一遇到困難就大哭放棄,立馬覺得“體育真的可以鍛鍊意志”,覺得有必要給孩子報興趣班。

不過沒過幾天,她又會動搖,原因就是看了B的朋友圈,她的兒子自己在家琢磨,完全沒推,竟然也對認字、算數感興趣了又覺得也許並不是非要有興趣班的,在家創造條件也可以。

畢竟興趣班需要的財力、交通和時間成本還是很大一筆的,而她自問又做不到像A那樣爲了孩子一點自己的生活都沒有。

家長怎樣規劃孩子的興趣班

她們都和我在一個羣,經常會討論興趣班這個話題,爭執或者焦慮時也都會@我,讓我參與她們的討論。我呢,非常不適合微信聊天,我喜歡把“來龍去脈”說清楚,而不是絕對的“非黑即白”。於是就答應她們在公號分享一下我的規劃思路吧。

0~3歲:早教不等於早教班,擴大可能性

早教班的選擇話題,以前已經談過了,今天就不再過多展開了,感興趣的可以戳->早教值得去嗎?去不去上早教差的真不是錢。

這裏重點分享一個我對於“可能性”的理解,比如很多父母在孩子到了3、4歲時會開始琢磨讓他去學一門樂器,然後根據最熱門的報班。怎麼選擇樂器暫且不說,我看到過大部分家庭出現的啓蒙斷層。

很多家庭在孩子小的時候基本上是沒有音樂環境的,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體會過音樂之美,或者基本上都沒有進行過“耳朵啓蒙”,他怎麼可能在需要報興趣班時就馬上愛上音樂了呢?

任何的學習一開始都是困難的,但可以讓孩子堅持下去的,就是生命之初他體會到的那些美,那些閃閃發光的記憶,這會讓他們比其他孩子更願意堅持一下下。

這就是三歲前的關鍵打開眼界,不要用我們的認知去侷限,在每個家庭的能力範圍之內,把世界儘可能多的選項展現給孩子。而且永遠記得,早教不等於早教班,我們可以選擇帶孩子去參加音樂早教班,但也完全可以在家創造音樂環境。

讓孩子看到這個世界的多樣性,看過世界的人才有世界觀,見過市面的人才有興趣可言。

3~6歲:學會選擇,積累“做成”的感覺

一個“見過市面”的孩子基本上到了3歲後自己就會展現出愛好了,這些愛好也許是孩子自發產生的,也許是看到其他好朋友在做的。於是,這個階段開始不少父母都會給孩子報興趣班,孩子想上,其他孩子也都在上。

今天不想談的是幾歲報什麼興趣班,這樣的信息我們現在自己網上搜一搜都會有,但是它沒有本質解決我們根源的焦慮。不管我們報一個、兩個還是全部都報了,我們還是會想:足夠了嗎?這些夠好了嗎?

這樣的狀態本身就讓我們進入了一個可怕的怪圈,我們開始用“做什麼”、“做多少”來定義我們和孩子的生活質量。

於是爲了彌補自己心裏的焦慮,我們就會不斷跟風去報興趣班,而孩子則是不斷半途而廢。這樣折騰幾年,不少父母也就開始徹底放棄了,“我試過了,我孩子都沒興趣”。

這是非常可怕的“清單式”育兒,我們把養育孩子變成了完成紙上的一個一個小任務,以爲任務勾完就好了。我在紐約進修的教授就說過,時刻需要記住我們是養育一個human being,而不是一個human doing。

因此,不要只是盯着某個興趣班,或者其他孩子上的興趣班,多思考現在給予孩子的體驗可以如何幫助他們構建“人之爲人”的那些品質,這些纔是最關鍵的未來核心競爭力的培養。

那麼對我來說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如何做選擇,以及幫助孩子積累“做成”的信心。

3歲前被打開過可能性的孩子,到了這個階段一定是有好多好多興趣班都想去上的。這時,千萬不要喜出望外馬上都一一報名,也不要總是打擊,而是花時間去聆聽孩子想去的原因,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情況,評估這些興趣班的特點,帶着孩子一起做選擇。

這個過程中,我們在教孩子一個一輩子的技能,“不是其他人都做了,我們就要做。即使最終我們的選擇和其他人一樣,但是我們自己清楚,我的選擇動機是從自己出發的”。

當一個孩子越來越多地體會到“如何”做“我的”決定,他長大後就會更加清晰去發現內心的熱愛,而不被滾滾大流推着走

作出選擇後,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支持孩子讓他學成做到。這並不是說非要孩子考個證,非要比賽得個獎,但需要讓孩子鄭重其事地對待學習,並且讓他體會“過程也許很難,但是堅持下來的回報很大”的感受。

我知道大家都焦慮,現在很多所謂“敏感期”、“窗口期”,似乎錯過了以後孩子好像就再也學不會了。但對我來說,貪多嚼不爛,與其選10個興趣班,全家累死,孩子也總是半途而廢。我更願意一個階段和孩子一起負責地精選一兩個,讓孩子真的可以沉下心好好學,支持鼓勵孩子去發現學習的樂趣。

如果說3歲前是隨心所欲地體驗瞭解,那麼3歲後需要培養的就是對待學習的態度和發展學習的能力。有了態度和能力,以後只要想學,學什麼都不會差。那些現在看似的“錯過”,將來反而會變成“加速度”。

6歲+:可以做好自己喜歡的,也能做好自己不那麼喜歡的

小D還沒到上小學的年紀,我這個階段有點“紙上談兵”了,只能說是我目前的規劃設想。我覺得學齡後的孩子,應該是非常清楚自己的愛好了,不像上一個階段那樣是衝動型愛好。所以我會尊重小D,給予足夠的放權,讓她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興趣班(不考慮“有用沒用”)。

與此同時,我會結合小D的選擇,建議另外一個興趣班。這個興趣班會是和小D自己喜愛的興趣有一些互補的。比如小D選擇了鋼琴班,那麼我就會給小D選擇一個足球籃球這類的興趣班。鋼琴偏靜,而且是個人活動,而球類更加側重於運動技能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替她選擇”,是因爲我希望她在人生最初階段就能體會到,學習靈活性比擅長更重要。人生一世,會有太多讓我們一開始犯怵的事情了,但是一個具有學習靈活性的人,可以把以前的經驗融會貫通,讓自己有能力也有意願去把那些“第一次”也做好。

喜歡是一種動力,責任也是一種動力,可以把不那麼喜歡的事情做好既是責任更是能力。談興趣班選擇,我也知道分享一篇每個階段孩子可以學什麼的文章,大家一定更喜愛,而且也是最簡單不會出錯的。我這樣的分享一定不討好的,“又臭又長”,看完還沒告訴大家到底孩子可以去學什麼。

但育兒這件事本身沒有統一標準的模版,小D上什麼興趣班,到底堅持還是放棄了,放在其他孩子身上是沒有參考意義的,唯一有參考意義的是選擇背後的原因。

我的這些思路一定是對的嗎?不一定,因爲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但當我寫下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時,我有一點很確定並且堅信是對的,“我對我自己的育兒選擇負責,也許都不完美,但都是我深思熟慮的結果。萬一如何發現錯了怎麼辦?沒事啊,我和小D重新來過”。

我想,這是我最想傳遞給女兒的品質,爲自己的選擇負責,人生永遠都有Plan B,我們每個階段積累的核心能力和思維模式,才能讓我們有底氣走的更遠更穩!

大J叨叨叨

微信又又又又改版了,很多朋友要找到這個公號會更難了,其實已經很難了,我經常會收到一週前的文章下面有人留言說“纔看到這篇文章”。

所以今天想提醒大家一下,記得使用公號“星標”或者“置頂”功能,這樣你我就不會失聯了。方法如下,三步就ok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