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訓練孩子不做“棉花糖寶寶”

訓練孩子不做“棉花糖寶寶”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棉花糖,軟軟的,可任意捏任意搓,不懂反抗。那麼,“棉花糖寶寶”又是怎樣的呢?他們自懂事起,就被細心的父母灌以良好的素質教育:和小朋友和諧相處;不搶別人的玩具;聽爸爸媽媽的話……如此教育的副作用是,面對“小霸王”他們不懂反抗,性格軟弱,依賴性重。對於這些寶寶,媽媽們該怎麼辦?

“小棉花糖”的遭遇

六一到了,兩歲半的林林在媽媽的陪伴下,在玩具城堡裏玩得不亦樂乎。這時,有個胖嘟嘟的小傢伙相中了林林手裏色彩鮮豔的積木塊,霸道地伸手過去:“給我,我要玩!”林林愣了一下,雖然不情願,還是乖乖地遞給他。

幾分鐘後,林林手裏又有了個會說話的奧特曼,看得出林林很喜歡。那個胖嘟嘟的小傢伙也看上了,蠻橫地再次過來搶,林林這次明顯有了些“護”玩具的意識,不給,小胖子劈手過來搶,一邊搶一邊把林林推倒在地。工作人員見狀,拿了個玩具過來哄林林:“你真是個乖寶寶,我們玩別的。不哭不哭。”林林看到新玩具又聽到了讚揚,倒也不再鬧了。

衆家長都嘖嘖讚歎:“多麼乖巧的孩子,讓人省心。”這話飛進林林媽的耳朵裏,卻別有一番滋味:自己爲了教育出一個滿分寶寶買了不少幼教書,深知獨生子女的霸道和任性是教育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時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做個乖寶寶,懂禮貌……不料,卻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軟弱、不懂得保護自己的“棉花糖”寶寶。林林媽心裏真着急啊!

“棉花糖寶寶”的特徵

寶寶和小夥伴玩耍其實就是一個學習和模仿的過程。有的孩子個性鮮明、表達慾望強烈,會以比較直接的、甚至算得上比較霸道的方式與他人進行交流,如果家長沒有及時修正寶寶的這一苗頭,會導致恣意發展;而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太善於主動表達自己的意願,也習慣了家長大包大攬的“代理”行爲,在最初的幾次“社交”中,幼小心靈的是非觀念是模糊的。這類寶寶一時的忍讓表現博得了父母和其他人一致的表揚,這在潛意識裏暗示了寶寶:你這樣忍讓是個乖寶寶的表現,是有禮貌有涵養的表現,是正確的。久而久之,寶寶面對小夥伴的過分甚至無禮要求時,就不會說“不”了。

媽媽的小尾巴

當“棉花糖寶寶”不能從與小夥伴們的交往遊戲中獲得真正的快樂和濃厚的吸引力時,他們會把關注力和安全感完全投放在身邊最親近的人身上。寶寶不知不覺間就當上了媽媽的小尾巴,看到媽媽的身影或聽到媽媽的聲音就可以安心玩上大半天,這種依賴,更多是心理上的一種安全感強迫症。而必須重視的是,寶寶越是依賴媽媽,他就越無法抽離身心投入到與小夥伴們的交往當中去,他越是在與小夥伴的交往當中找不到真正的快樂與趣味,他就會更加依賴媽媽,這成了個惡性循環。

令人頭疼的雙重性格

“棉花糖寶寶”會博得所有大人的大力誇獎,懂事,乖巧,好孩子,這些寶寶們耳熟能詳的字眼彷彿一道指令,讓他條件反射般地約束自己的行爲,隱藏自己的真實意願。這是“棉花糖寶寶”綿軟溫馴的性格一面。可是,回到家,面對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家人,“棉花糖寶寶”暫時鬆懈了那種“備戰”心理,如果一些平時得到滿足或默許的要求在此時被制止的話,比如,平常可以看的動畫片,今天被要求吃完飯再看;寶寶最喜歡這個玩具現在竟然找不到了等,這時的寶寶就會不依不饒地哭鬧起來。其實,這是孩子在外時壓抑真實性格和內心真實想法的一種心理宣泄。

告別“棉花糖”

父母遇到寶寶不會保護自己暫時吃了些“虧”的時候,不要急躁,更不能強迫孩子說一些爲難的話;其次,鼓勵寶寶主動邀請一些性格跟寶寶比較接近的同齡小朋友一起參與集體遊戲,在熟悉的環境中和比較友好的小朋友面前,寶寶會漸漸培養出自信心

父母的鼓勵很重要

父母要注意保護寶寶的自尊心,千萬不要在衆人面前指責寶寶。當衆揭孩子的短,只會損傷孩子的自尊,無形當中的不良刺激可強化孩子的弱點。與其說這些有弊無益的話,不如蹲下來,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懷抱和親吻,“媽媽相信你是個勇敢的孩子”,“媽媽知道你能處理好這件事的”,“你可以告訴他你的真實想法,這樣會有用的。”肯定和鼓勵是孩子永遠都需要的。

讓寶寶跟小夥伴“打”成一片

愛模仿是寶寶們的一大特點,父母應鼓勵寶寶和膽大勇敢的小夥伴在一起,嘗試做一些平時不敢做但是並不危險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寶寶也能得到鍛鍊。即便寶寶一時做了什麼過分或出格的舉動,一定要謹記,這不是孩子的本意,偶有偏差在所難免。父母的大度能緩解寶寶的緊張情緒。帶給他積極的心理。

到了每天入睡前的講故事時光,可有選擇性地給寶寶讀一些運用智慧贏得朋友和塑造勇敢性格的童話故事,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哦。

多給寶寶自己處理事情的機會

父母應該理,性地放開手,讓寶寶處理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洗小襪子,給媽媽捶背,接電話等。哪怕寶寶有時候做的不是那麼好,也要儘量讓他自己去做。爲孩子藏起一半的愛,這纔是睿智媽媽的成功之處。

提出建議勝於幫寶寶做決定

寶寶跟小夥伴的交往遊戲,就是他邁出自立的第一步,父母一定要學會讓寶寶爲自己的言行舉止“買單”,千萬不要以成年人的心態過多幹預,或者直接替寶寶下結論定結果。父母可以拿寶寶熟悉的動畫片、幼兒畫報裏的故事舉例,也可以拿寶寶熟悉的小朋友舉例,多給寶寶提建議,多給寶寶一些可以參考的實例,讓寶寶自己去辨別做判斷,勇敢地對小霸王說“不”,學會保護自己!

訓練孩子不做“棉花糖寶寶”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