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讓bb接觸益生菌 或有助健康

讓bb接觸益生菌 或有助健康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英國的科學家就在研究中發現,孩子玩泥巴時身上被弄髒,但身體接觸泥裏的大量微生物,可以使孩子的免疫系統“認識”細菌而不會對其過敏。

讓bb接觸益生菌 或有助健康

最近,英國的科學家就在研究中發現,孩子玩泥巴時身上被弄髒,但身體接觸泥裏的大量微生物,可以使孩子的免疫系統“認識”細菌而不會對其過敏。

從事這項研究的英國牛津心理和兒科部主任說:“人是伴隨着病菌和病毒等病原體長大的,病原體會讓人生病,但它同時也有助於人體自然防禦系統健康發展。”

細菌不全是對人有害的

人們往往談細菌、病毒而色變,因爲它們會侵害人的肌體,讓人生病,甚至死亡。

其實,細菌也分有益菌和有害菌,就像人體消化道內,就存在不少幫助分解、消化食物的有益菌羣,比如雙岐桿菌、乳酸桿菌等。

兒科專家表示,人體內各細菌羣落都有一個平衡狀態,如果這個平衡被打破,孩子就容易出現腹瀉等症狀。

比如有時孩子患呼吸道疾病,給他吃很多的抗生素,結果連體內一些有益菌也被殺滅了,而那些有害的菌羣卻因爲沒有天敵而迅速繁殖,或者出現變異,使藥物越來越失去效力,細菌的耐藥物性也越來越強。

適當接觸細菌有利增強免疫力

事實上,人們不可能總是生活在一個完全沒有細菌的環境中,與其總是避免打照面,不如讓自己的免疫力得到加強,不怕細菌的侵擾。

我們在骯髒的環境中成長,因此我們需要一個能夠抵抗“髒”東西的組織結構。抵抗方式之一是避免與攜帶病原體和傳染疾病的東西接觸,噁心嘔吐的感覺會讓人們本能地遠離那些讓人感覺不快的東西。第二種抵抗方式就是人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打擊那些引起感染和過敏反應的有害病原體。

據介紹,皮膚首先是我們的第一道防線,在沒受傷時免疫力較強,皮膚黏膜、口腔黏膜等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當細菌經過破損的皮膚或通過了黏膜屏障進入體內後,還有淋巴細胞會起作用,它一旦斷定某病毒或細菌不是體內原有的,而是外來的,就會把這些入侵者殺死。

不過,當第一次入侵體內的細菌或病毒沒有被淋巴細胞識別時,它就會越過淋巴細胞侵害各個器官,人得病後症狀就比較重,這就是爲什麼好多傳染病剛一來時首批感染的病人病情比較重,隨着病的蔓延,人們普遍有了一些免疫力,雖不足以把這個病毒或細菌殺死,但感染症狀就相對比較輕了。

肝病專家指出,如果一輩子不接觸細菌,就沒有任何抗病能力,人需要接觸自然,自然界也有很多有利因素,比如氧氣,綠色植物,碳水化合物等,是有一些細菌和病毒混在灰塵中間、土壤裏或物體表面,但不能因爲怕這些東西而不去接觸。

人的抗病能力就像防衛能力一樣是逐漸養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們主動形成抗病能力的方式,就是打疫苗,被動方式就是去接觸這些細菌和病毒,逐漸地認識它,自身就會形成對它的識別和抗病能力了。


 

孩子過度“乾淨”反而更易生病

孩子平時接觸細菌過少,免疫系統無法識別,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就較弱。曾經有報道稱,日本人是“最愛乾淨”的民族,但是一個日本醫學研究機構一項研究顯示:日本人的免疫力正在下降。

他們因爲過多使用“抗菌”產品使得生活太“乾淨”,所以一旦環境中存在致病的細菌及病毒,他們比亞洲其他國家的人更容易生病和受到傳染。

另外,據報道稱,我國南極考察隊員在經過長時間的一段南極潔淨生活後,身體抗菌能力減弱,回國後才又慢慢地恢復了抵抗力。

孩子需要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是好環境不等於真空環境,要想增加孩子的免疫力,除了加強身體鍛鍊,注射疫苗等方式以外,也可以讓他們在一定的“髒”環境中磨練摔打,通過與細菌的適當接觸,讓身體認識細菌,並形成強大的戰勝細菌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