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你的孩子有音樂智能嗎

你的孩子有音樂智能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米的孩子唱歌五音不全,卻喜歡聽音樂,還要培養他的音樂才能,真是可笑!

我們的專家質疑這種觀點,我們問您真正瞭解孩子的音樂智能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最新的心理學研究提出,人類思維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至少存在八種智能,每一種智能在人粗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你的孩子有音樂智能嗎

傳統的教育總是單純依靠紙筆的標準測驗考試來把孩子們分成三六九等,甚至預言他們的未來,這是秀不全面的。這樣做實際上過分強調了語言智能和邏輯-數學智能,否定了其它同樣爲社會所需要的智能,使孩子們的許多重要的潛能得不到認可和開發,造成了他們當中相當數量的人高分低能。這絕對真理不能算作是成功的教育。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應該是建立在孩子切實感受到成功與被承認的事例的基礎上,如認識了一種顏色,彈會了一個曲子,能分出多與少等。

在信息時代,我們不可能教會孩子所有的知識,開發出孩子的所有潛能,但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創造性地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才能,使他們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領惑中,感受成功,感受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樂趣。比如,人類與生俱來就擁有音樂的天賦,每個人都能夠發展這種才能。

音樂智能是指覺察、辨別、表現、表達和創造音樂的能力,包括對音高、節奏、半長和音色的敏感性。通常需要音樂智能的幾種職業,如作典家,演奏家,演唱家,音樂評論家,調琴師等,他們或具有很好的歌喉,或是能輕易辨別出單調準確與否,對節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聽音樂,至少會彈一種樂器,一首新歌只要聽過幾次,就可以正確無誤地唱出來,對音高的辯別能力強。

音樂智能和我們的“早期教育”

音樂是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作爲自我表達的方式,以人聲或其它器具爲載體,與其它藝術形式共同存在於這個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誕生前就伴隨着母親的心跳聲一起生活,並且與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節律及更精九的新陳代謝和腦電波活動節奏共存。由於人類與生俱來就擁有音樂的天賦,因此每個人都能夠發民展這種才能。在兒童早期,特別是4~6歲處於聲音和單調敏感性發展的關鍵期,音樂能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這一時期,一個豐富的音樂環境能夠爲今後孩子音樂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耶胡迪·梅紐因3歲時被父母帶去欣賞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音樂會。音樂會上的路易斯·帕辛格美妙絕倫的小提琴演奏是如此深刻地打動了小梅紐因,並至於他向父母堅持要一把小提琴作爲生日禮物,並且非要帕辛格作他的老師。他的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10歲時梅紐因已經成爲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

梅紐因身上的音樂智能,甚至在他還沒有接觸小提琴,尚未接受任何音樂訓練時就表現出來了。他對那種特殊聲音的強烈瓜以及他在小提琴演奏上的飛速進步,表明他從生理上具備發展音樂智能的先天條件。從這樣具且賦的孩子身上,我們能知道,音樂智能具有其生理上或先天的淵源,而且音樂智能確實能作爲一種智力獨立存在,它擁有獨特的規律和思維結構,與其他智能有必然的聯繫。音樂是一種聆聽的語言,它包括四種屬性:音高、節奏、音強與音色,並且有獨特的符號系統來標示。許多世界上令人注目的音樂作品都是由音樂的四種要素變換組合而成的。

但是,大多數人的音樂智能並不像梅紐因那樣出衆,而是屬於音樂智能的第一階段—比如喜歡聽音樂,相信許多人也都達到這一層面。這些人喜歡買音樂CD,旅遊時總喜歡飛翔富有當地色彩的音樂CD作爲紀念品,他們的辦公室,家裏總是充滿了音樂。這些人無法忍受沒有音樂的環境,甚至在家裏的客廳,廚房,臥室都有音響。一位音樂愛好者朋友,連浴室裏都裝了一臺音響。想想看,一天忙碌之餘,躺在浴缸裏,聽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他們每晚在音樂中入睡;早上,也一邊聽音樂,一邊準備上班,上學,大家都似乎變得有韻律感了。另外,聽韻也使他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許多。

音樂智能達到第二階——能夠正確且富有感情地演唱或演奏出旋律。像一引起歌唱家,演奏家,任何一首歌,他們可以聽一兩遍,就準確無誤地唱出來。這樣的天賦,再加上後天的努力與機遇,才能獲得日後的成功。

音樂人、作曲家等所擁有的是最高級的音樂智能,他們能夠作詞譜曲,以抒發他們的情感例如譚盾用交響樂的方式詮釋中國文化,並把他們介紹到全世界;一位創作型的女歌手,當了媽媽之後,寫出許多表達她對新生命的感恩與熱愛的歌曲。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