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鼓勵:下一個“郎朗”在你家

鼓勵:下一個“郎朗”在你家

來源:育娃網    閱讀: 7.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很多琴童來說,學琴是很痛苦的事。每天的練習枯燥無比,還常常伴隨着聲聲斥責——原本溫柔可親的爸爸媽媽,怎麼到了鋼琴前就變得凶神惡煞?

爸爸媽媽也無奈:你看,孔祥東、郎朗??哪個獲得成就的鋼琴家不是從小被“打”出來的?不嚴格要求怎麼行!

琴童家長怎樣做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學好琴呢?且聽兒童音樂教育專家的建議。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學習音樂也同樣如此。

對琴童來說,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勵!鼓勵!再鼓勵!

有進步,要大聲說:“好!”

不斷地激勵孩子的學習慾望,是琴童父母的首要任務,所以你首先要學會大聲說:“好!”。在評判孩子的練習情況時,即使再微小的進步都值得你大加讚美。

彈錯了,不要當場訓斥

孩子彈錯了,當然不能視而不見,但希望媽媽們要先保持沉默,不要立刻訓斥。若是孩子剛彈錯一點,就被大人打斷,他的注意力會從樂曲上轉移到父母的斥責上。因爲生怕再彈錯,他變得小心翼翼、心驚膽戰,結果就更容易彈錯。何況,在這樣的心境下彈琴,根本談不上對音樂的感受。

請在一支曲目彈完後,心平氣和地慢慢講給孩子聽。

鼓勵不是奉承,是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

一句溫暖的鼓勵,就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信和激情,激勵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一句負面的評判可能會擊垮孩子的信心。所以,你要設法讓自己的語言更爲“藝術”,既能說明事實,又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鼓勵孩子的小方法還有:彈得好時獎勵小獎章、小貼畫;在家中設一個練琴排行榜,把孩子近期練得較好的曲子列出來,並錄音珍藏;讓孩子給自己評分等等。

想方設法維持興趣

孩子學琴,如果每時每刻都能保持很強烈的興趣和願望,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是,多數樂器的學習過程中,都包含有相當分量機械性的、單純技術性的內容。這種練習,即使成年人也需要一定的毅力才能堅持下來。因此我們對孩子們是不能過於苛求的。然而,完全拋開了這種練習,學習樂器差不多就是一句空話。這就要求爸爸媽媽進行正確的引導。

1、每天練習時間嚴格固定,不要輕易變動。這樣,可以藉助規律的作用,使孩子逐漸養成習慣:練琴,是每天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這雖然不等同於興趣,卻可能“習慣成自然”,保持練琴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2、明確目標有時會帶來興趣。給孩子具體的而不是泛泛的、一兩個而不是過多的要求,只要孩子達到一兩個要求,就要鼓勵、表揚,讓孩子覺得學琴並不是高不可攀或費力不討好的事。

3、所選的教材應有兩類:必彈的和選彈的。必彈的應少而精,但不能取消;選彈部分可以鼓勵孩子自主選擇。

4、讓孩子觀摩年齡相仿孩子的鋼琴課。聽到比自己好的,會激發起孩子“爭強好勝”的上進心來;聽到差的,孩子會產生自信心,這也可能轉化爲練琴的興趣。

5、適當講講道理。比如,告訴孩子,演員們爲了在臺上跳出美妙的舞蹈,平時一個簡單枯燥的踢腿動作每天要做上幾百次,這和練琴是一樣的。

6、暫停一下。如果孩子對練琴感到“深惡痛絕”,不妨索性將琴課暫停一段時間。經驗告訴我們,暫停一陣後,孩子的學琴效果會更好。

每天聽、每天練

讓孩子在鼓勵之中不斷地重複練習,才能達到藝術上、技術上的精益求精。

學習新曲目前做好預習

先讓孩子仔細聆聽要學習的樂曲,然後試着彈一彈。這樣,孩子去老師那裏上課時,對新曲目不感陌生,掌握起來較快。

跟着示範曲做練習

回家練習時,將世界音樂大師唱片中的或上課時錄下來的老師彈的示範曲反覆播放,讓孩子和着示範曲的旋律練習,直到完全合拍爲止。這樣家長檢查起來也可以有所依據。

練習時應有重點

孩子們彈錯的部分總是在一個樂曲的某幾個地方,比如有升降號的地方、倒指的地方、音較稠密的地方等等,學習新曲的同時要不間斷地練習這些基本功。比如,彈奏鋼琴曲克列門第的《小奏鳴曲Op.36 No.1》,應先練好C大調音階及樂曲的重點與難點部分。每天練習的時候,都要先練這些相關練習,再開始彈奏整個曲目。這種先練習基本功、重點與難點的辦法,可以掃清練琴中的許多障礙,提高彈奏的完整性,還能培養孩子的耐力與韌性。

好習慣是無價之寶

有了好習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學鋼琴應特別注意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習慣的好壞對練琴效率有直接影響。在孩子初學鋼琴階段,就要不失時機地從細小環節做起,注意培養孩子主動、專注、嚴謹、獨立的練琴習慣。

比如:彈琴前放好樂譜,在琴凳的1/2處坐好,擺好手型,指法要嚴格按照規則等;從一開始需要大人陪伴練習,慢慢地就能自己安心練琴。這些好的練琴習慣一旦養成,孩子會把練琴作爲生活的一部分,習慣成自然,發揮他們的最大潛力。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學鋼琴是一種美育。爸爸媽媽決不能用不美的方式達到美育的目的。

鼓勵:下一個“郎朗”在你家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