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提高孩子注意力最簡單方法

提高孩子注意力最簡單方法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高孩子注意力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注意力是否集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孩子上了幼兒園,你可能越來越多地聽到專注力這個詞兒。說不定,老師還會跟你說:“你家孩子專注力不大好,總是跟不上課堂節奏。”怎麼辦?

孩子不專心?

猴子和土撥鼠來幫助

媽媽正在客廳織毛衣,聽到陽臺怪聲怪氣地傳來「晚上到」,還伴隨着兒子小鴻哈哈的大笑。咦,小鴻剛纔不是還在房間裏看圖畫書嗎,怎麼沒幾分鐘又跑到陽臺上了呢?

哦~媽媽想起來了,上週幼兒園王老師說小鴻課上不專心呢。

需要活動時讓小猴子出來

需要專心時讓土撥鼠出來

媽媽拿出一張準備好的卡片,正面是一隻調皮的小猴子,反面是一隻豎着耳朵的土撥鼠。

媽媽:你的心裏住着兩隻可愛的小動物,傍晚在小區裏和小夥伴們騎車追逐,那是活潑的小猴子跑出來了;白天搭樂高的時候又安靜又集中注意力,那是機警的土撥鼠在活動。這兩種時候媽媽都喜歡。不過,它們不能同時放出來玩,以後由你來管好它們,好嗎?

提高孩子注意力最簡單方法

小鴻:什麼時候讓小猴子出來呢?

媽媽:玩枕頭大戰遊戲,跟小朋友一起奔跑的時候……

小鴻:什麼時候讓土撥鼠出來呢?

媽媽:看書的時候,聽故事的時候,搭樂高的時候嘍……

小鴻:恩,我把卡片放在我的小書包裏,管好這兩個小傢伙。搭積木的時候, 放土撥鼠這面;滑滑板的時候,讓小猴子出來玩。

將問題外化

沒有壞孩子,只有做過壞事的孩子

敘事療法最注重將問題外化,它的名言是:問題是問題,你是你。例如當小鴻不專心時,媽媽會把問題外化:調皮不專心的是小猴子。

這樣就和主體有所區分,所謂「沒有壞孩子,只有做過壞事的孩子」,問題變得可以處理,孩子也不容易牴觸,這樣他比較容易去面對老師和家長。

請大家思考一下我們會怎麼看待「犯了錯誤」的孩子:

孩子=問題,這孩子渾身都是毛病,沒別的?

孩子=問題製造者,孩子整天就會製造麻煩?

問題將永遠存在(不可改變)?

家長和老師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將孩子某次的錯誤實體化,給孩子貼上標籤,比如調皮不專心的孩子,他真的是什麼時候什麼場景都不專心嗎?還是僅僅在某個時間段某種種場景不專心?

不給孩子貼標籤

媽媽愛他的每一面

孩子成長的內在心理需求是:歸屬感、自主感和勝任感。

故事裏的媽媽告訴小鴻,不管是活潑好動的小猴子,還是安靜專心的土撥鼠,這兩個形象都是他,媽媽愛他的每一面。

這樣讓孩子體會到愛、接納和歸屬感。區分並肯定孩子擁有兩部分品質,本身就給了孩子信心。

但是孩子要想辦法管好這兩個小動物,在他們各自適當的時候出來,蘊含的意義是:媽媽並不認爲活潑好動不好,只是在上課和某些場合纔不好。

讓它們在各自適當的時候表現出來,甚至還體現了對孩子活潑好動的一面的欣賞。我們要記住,切忌對孩子亂貼標籤。

其實孩子的每一個個性品質都可以區分出不同部分,家長要做的工作恰恰是反實體化.

幫孩子解除不良的標籤,如「調皮不專心的孩子」、「懶惰的孩子」等,接納孩子並讓孩子感受到自我管理的力量。

其他小動物也可以

關鍵在父母的信任和放手

對於低年齡孩子來說,圖片形象遠遠比語言提醒要有效得多,所以使用兩面有可愛形象的卡片效果比較好。

選擇的動物形象最好是孩子熟悉和喜歡的,比如:猴子-動 和 土撥鼠-靜。

如果某個形象對你的孩子有特別的意義,那更好。家長可以依據孩子的喜好來選擇對他來說有意義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媽媽讓小鴻要想辦法管好這兩個小動物,在它們各自適當的時候表現出來。

言語中傳達了對孩子能自我管理的信任,這種「期望效應」本身就有促進改變的功效。

監督孩子並不能真正培養孩子的自律,因爲如果只有在媽媽的監督下孩子才能做到,那反倒形成依賴性了。

培養孩子的自律是逐步讓孩子自己學會管好自己。在故事裏,小鴻被賦予自主權來管小猴子,在這個過程中,小鴻也學會了怎麼管自己。

孩子有時候改善

有時候又退步,怎麼辦?

經常遇到一些家長問: 孩子在一段時間內這個方法執行的不錯,過一段時間又回到老樣子,有時候甚至退步得挺厲害,怎麼辦?

如果孩子一段時間執行的不錯,偶爾又做不好,這時候家長們要關注積極面。如果只看消極面,會覺得糟糕,又不管用了;

如果看積極面,會很驚喜地發現不知不覺就改善了70%。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關注積極面也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讓孩子自己來講他的成功經驗比家長和老師表揚要好得多。他會自己總結成功經驗,並體會到莫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講述的同時也內化了行爲規則。

有時兒童成長是進三步退兩步的,甚至個別時候會進兩步退三步,這時候更需要家長關注孩子的積極成長,這樣孩子遇到挫折時會更有韌性,也更能堅持和自我激勵。

最後我要說,愛動好玩也是孩子的天性,有必要100%不調皮專心嗎?那根本不是正常孩子嘛。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