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抓住他的心思很難?其實都是心機和套路不夠!

抓住他的心思很難?其實都是心機和套路不夠!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樂樂媽最近一直有個困惑:

她家樂樂今年5歲了,在機構上游戲課也近2年了,孩子在遊戲課上的眼神和主動性都很好,該有的能力都可以出來,但是一不玩遊戲了,孩子又變成了老樣子。和孩子同學的家長一討論,大家都有這問題,大家都犯難了,孩子終歸要把大部分時間放在生活裏,不能總是玩遊戲呀。

問題到底出在哪,其實,和孩子互動建立良好的關係的過程就像談戀愛,要處處有心機!

孩子的主動和眼神一離開遊戲就不見了怎麼辦?

我們的孩子在遊戲中主動,在生活中卻不主動的問題,其實客觀說來這是肯定的。一個6歲的孤獨症兒童,可能他的社會性、心智能力可能還不到一歲。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1歲的小孩他會主動去做事嗎?毫無疑問是不會的。

人際關係的提升需要一個過程

孤獨症兒童最大的問題是社交障礙,PCI遊戲文化介入主要培養的就是孩子在人際關係這一方面的能力。但人際關係不是一個可以泛化的東西,比如你和小明的關係很好,這卻不能讓你和小紅的關係也很好——感情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也確實是包含技能的:

第一,眼神關注;

第二,想法解讀;

第三,遊戲互動技巧。

這些都是可以在遊戲裏頭練習的。

所以PCI 課主要教給孩子的細節,不是遊戲。如果PCI課只是和孩子玩老鷹捉小雞、藏貓貓、老狼老狼幾點鐘,那絕對錯誤。

爲什麼?

因爲我們要去判斷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有沒有教孩子眼神對視、非口語,有沒有教想法解讀?

如果沒有教,那這個遊戲課是沒有效果的。

所以之所以出現樂樂媽那樣的困擾,那是因爲在家裏有大人遷就,孩子能玩,到外面沒人遷就,孩子就什麼都沒有了。

抓住他的心思很難?其實都是心機和套路不夠!

你真的和孩子玩對了嗎?

如果你已經陪孩子玩了大半年遊戲,孩子對你還是不夠主動,要想想是不是在這兩個方面出了問題:

一、方向錯了,過於側重遊戲內容。

我們看到很多家長在和孩子進行PCI 遊戲教學的時候,拼命地教孩子怎麼做,比方說孩子想和哥哥玩老鷹捉小雞,家長教的是讓孩子去和哥哥說:“哥哥,你陪我玩好不好?”

這裏教的是結果,卻沒有教過程。

而實際上我們跟別人互動的過程中,比如想要和一個人搭訕,第一件事情不是先說話,而是先觀察,根據人的狀態特徵去展開話題。我們的孤獨症兒童最缺的就是眼神,但是我們只教結果的話,只會把過程中的眼神和觀察忽略掉。

正確的方向應該是在遊戲中訓練人際關係中最核心的部分——情感。

人際關係的提升需要的是日積月累的正向情感,也許我們跟自閉症兒童的訓練不需要教他老鷹捉小雞、老狼老狼幾點鐘,而是跟他玩,讓他覺得開心,我們都覺得很開心,關係在不知不覺中就親近了。

這中間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在和孩子建立培養情感的過程中,是家長在努力,還是孩子自己在努力?

如果一直都是家長在主導,那孩子出去之後還能去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嗎?所以大人在互動培養關係的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建立親子關係的良好情感,可是也要學會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建立。

媽媽一開始是投懷送抱的媽媽,到最後是一個愛搭不理的媽媽,甚至是一個我即將要和你分手的媽媽,如果孩子已經懂得把媽媽留下來,那就沒問題了。

二、方法和技能,孩子不能沒有

孩子對人是有興趣的,但他要去融入他們,還要有方法,有常識,這個常識就是那些大家都會,不會就可能被笑話的東西,比如剪刀石頭布、老鷹捉小雞。孩子知道這些常識才能和小朋友們玩在一塊,當大家都在討論“超級飛俠”的時候,他不能不懂“超級飛俠”,不然會被孤立和冷落。

當然,這些常識只要會就夠了,剩下的就是要有足夠的經驗讓孩子去練習,得讓他不斷地跟一個同伴、兩個同伴不停地去磨合,不停地有相處的時間。

前幾天,有一個媽媽告訴我,他爲了自己孩子能融入環境、交到朋友,她在短短的一個春節,跑了3個不同的地方,找了10幾個不同的孩子來跟他玩。

試想,春節也就這幾天,孩子需要跑去不同的地方,還得跟10幾個不同的小朋友一起玩,那每個小朋友身上花多少時間,能變成好朋友嗎?

小朋友知道怎麼玩之外,還要懂一些技能,比如禮貌性的技能,我們經常說:禮貌性的孩子比較容易交到朋友,會玩的孩子比較容易交到朋友,會使壞的孩子特別容易交到朋友。

抓住他的心思很難?其實都是心機和套路不夠! 第2張

可以試着這樣來玩

我們要跟孩子建立人際關係,最終的目的在於你高興、我高興,我們各在彼此的心中種下快樂的種子。但是如果要具體到玩什麼,確實沒有統一的,因爲孩子喜歡的東西不一樣,程度也不一樣。

對於高功能的孩子,他人際交往的最後一步是要回歸環境,要回歸社會,尤其是3、4歲以後的小孩,他的遊戲發展取向都偏向聊天和角色扮演的假扮遊戲,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把孩子的生活拿來操作,我們可以把生活變成遊戲化,那就能最後一步拉近他們跟同伴互動的這一層間隙。

所以和高功能的孩子玩,我們會代入一些富含劇情的、角色的、對話的、問題解決的遊戲,比如劇本遊戲(拿具體的生活場景來玩遊戲),因爲跟他的生活接近,我們可以教他如何滴滴打車、如何叫外賣、如何上餐館點菜,如何到醫院看病······

而對於中低功能的孩子他們不急着去玩這些複雜的遊戲,而是更需要先培養注意力、眼神、認知、語言這些能力。可以用一些感觀社會性的互動,比如追逐、舉高高、搖晃,簡單而又有架構的遊戲,先幫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身上,然後再去學習他們必要學習的東西,有了能力之後,我們再去提高孩子的玩法。

很多家長沒有真正地操作PCI,很多時候都在於我們不敢放手玩不敢在遊戲裏做減法,總覺得沒有教東西,心都是虛的。

但實際上就是人際關係是不能教東西的,就比如一個愉快的電影約會,看不是電影本身,不是在約會的過程中去問你剛剛演了什麼,大意是什麼,你有什麼感想,而在於相處的時光能讓情感升溫。

所以孩子如果在遊戲中已經有了足夠的注意力和主動,那他在生活中也沒有問題了,好的情感基礎能賦予兩個個體之中用更高級的互動方式。只要先和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建立好了你們可以聊天,聊天之中就能代入全部的認知。

步步爲營,步步設置心機,才能抓住他的心啊!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