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讓孩子融入自己的小社會?家長必看

如何讓孩子融入自己的小社會?家長必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雖然小,但是還是有自己的小社會的,那麼該怎麼讓孩子學會融入自己的小社會呢?家長該怎麼做呢?

咪朵和莫妮是幼兒園的一對好朋友,有次兩家人帶着孩子一起外出遊玩,在賓館吃方便麪的時候,莫妮只會用叉子,不會用筷子,在一邊的咪咪(只有五歲),憂心忡忡地說了句:“你連筷子都不會用,以後到社會上該怎麼辦啊?”此話一出,笑得雙方家長前俯後仰,樂不可支。

孩子尚未走向社會時,暫時還可以有父母爲他遮風擋雨,但孩子畢竟生活在社會中,終將成爲社會真正的一員,有些父母總把孩子關在家裏,或者因爲自己性格內向的原因,也不讓孩子與別人交往,這樣的保護看起來很溫暖,但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離開父母的家,獨自闖蕩社會。

孩子離開家庭,就無法適應比家庭、學校更復雜的社會,患上“社會不適應症”怎麼辦?

沒有速成的好辦法,唯有讓孩子從小接觸社會生活,逐步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各種能力。而社會是人與人組成的,學習做社會的人,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鼓勵孩子從小與人交往。

那麼,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有哪些妙招呢?快來一起學學吧!

你知道嗎?當一個孩子有朋友時,玩的時間會比沒有朋友的孩子多出6倍,他更容易與人分享,同別人交流的時間更長。

溝通:讓孩子走出去,學會分享

如何讓孩子融入自己的小社會?家長必看

多帶孩子出門去轉轉,鼓勵孩子與外界接觸。孩子在一些公共場合多和別人進行交流,能夠鍛鍊膽量和溝通能力。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還可以邀請幾個同齡的小夥伴來家裏和孩子一起玩耍,讓孩子擁有友誼,這樣孩子慢慢就會開朗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強行塞給孩子性格不和的朋友,這樣在玩耍的過程中並不能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孩子也可能會更不合羣。

情商: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學會釋懷

可能很多家長注意到了,孩子之間起衝突的時候,大人們越是在一旁勸說,孩子們越會哭鬧得厲害。 因此過早介入孩子之間的衝突,並不是大人合適的反應,這樣的做法干預了孩子的共情訴求,阻礙孩子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方式是:引導孩子們自己解決衝突,過程中,孩子不得不學會聆聽別人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訴求,在和對方的的協商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何讓孩子融入自己的小社會?家長必看 第2張

當孩子們在解決糾紛的過程中,聽取了對方的想法,就能慢慢學會換位思考去理解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學會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思考問題的立場,在將來的生活中遇事也不容易鑽牛角尖。

身體:讓孩子多運動,學會自控的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有一個好辦法,那就是運動。

科學家們發現,當孩子們的身體一段時間靜止不運動時,流向大腦的血流量減少,神經傳達物質的分泌液停滯。當孩子們運動時,流向大腦的血流量會增加,神經傳達物質的分泌液會提高。值得一提的是,運動還會讓孩子的大腦產生更多的細胞灰質和白質。神經傳達物質以及大腦灰質和白質,被證實跟孩子的注意力、思考能力、大腦的靈敏度有關係,從而最終影響了孩子的自控能力。

所以,從小有運動習慣的孩子,對於他們未來的數學、閱讀方面也將受益,同時也會是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獲得更多人的喜愛。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