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上小學擇校還是不擇校?

孩子上小學擇校還是不擇校?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上個小學,擇校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上個小學就壓力這麼大,但是擇校對孩子的人生影響非常大嗎?

ALEX同學升小學,是2018年我們家的一件大事。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所以我從一年前就開始焦慮了。

不過,我焦慮的不是學習能不能跟得上,幼小銜接怎麼度過,會不會交到新朋友……

因爲這些只要孩子身心健康,智商正常,家長再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就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最最令我頭疼的是——擇校!

說白了,孩子自身的問題家長可以干預,而孩子在學校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家長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想當初ALEX這一批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有家長把我們這一片所有的幼兒園全都摸了個遍,最後選擇了一所自己覺得綜合條件最好的,才放心把孩子送過去。

“別人家”家長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當時已經把我驚到了。

相比之下,我只是就近把娃塞進了小區門口的幼兒園。

事實也證明,“別人家”家長的做法是有科學根據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mes Heckman的一個研究曾做過測算:

0-3歲,教育投資1元,回報是18元;3-4歲回報是 7元;小學回報是 3元;大學回報是 1元。

也就是說,學前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最高。

類似的觀點,北師大的育兒專家錢志亮教授也提出過。

錢教授根據自己20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孩子每個階段的大腦智力開發的規律

孩子上小學擇校還是不擇校?

也就是說,孩子年齡越小,大腦的可開發程度越高。

與其將來給孩子選擇好的小學、中學,不如先給孩子選擇一個優質的幼兒園。

排除搖號砸錢才能進的私立小學,我們家所在的學區內可以有三所小學的選擇。

學校A,離家15分鐘車程,區級公辦小學,辦學時間長,校園活動場地大,隨便一個年級都十好幾個班。

學校B,某教育集團分校,離家20分鐘車程,生源質量好但口碑總上不去。

學校C,某實驗小學的分校區,離家35分鐘車程。目前口碑不錯,但據說兩年後本校老師會調回,全部啓用招聘的新老師。

相比之下,三所小學各有利弊,所以到底選哪所學校,我始終下不了決心,不敢輕易就押上孩子寶貴的六年光陰。

總想在能力範圍內,儘量幫他挑選一個比較好的小學。

因爲小學跟幼兒園不一樣,小學的孩子每天至少有六七個小時會在學校裏,而且不能輕易請假遲到,所以他接觸的老師和同學會直接影響到他的性格和成績,乃至未來。

包括家人在內,也有很多人不理解。

覺得,才小學而已幹嘛那麼麻煩,就近上上就好了呀,颳風下雨的接送也方便。

可是,家長圖的一時方便,很有可能毀掉孩子還不自知。

我自己在幼兒園升小學的時候,因爲當時爸爸要從上海的部隊駐地轉業回揚州,經常不在家。所以父母想着就讀一學期,沒必要去市裏的學校,就隨便找了個離部隊駐地近的,城鄉結合部的小學把我塞了進去。

可偏巧我遇上了一個心理扭曲的同桌,平時偷我的書讓我做不了作業,考試不但抄我的答案,還掐我讓我把正確的答案改成錯的,並威脅我不準告訴老師。

現在想來,我剛上小學就已經遭遇了所謂的校園暴力。

本以爲轉學就好了,但沒關係學校不肯收,我又去親戚代課的農村小學呆了段時間。

好容易進了市區的小學,性格卻再也無法開朗起來,總覺得自己是班上可有可無的透明人。

這種性格一直跟隨我到現在。

不僅小學爲孩子擇校要謹慎,到了中學也一樣不能掉以輕心。

S姐的女兒,因爲中考沒過死亡線,上不了普通高中,所以只能去中專技校。

那段時間,S姐只要一閉上眼睛,腦子裏就開始一幕幕地閃現女兒接下來的人生。

學校裏的女同學比的不是成績,而是吃穿打扮。

身處在複雜的環境裏,心智還沒成熟女兒經不起誘惑,可能早早地結婚生子,潦草地混着這一生……

想到這裏她再也坐不住,狠心咬了咬牙,花了十多萬,一邊替女兒在原學校保留學籍,一邊送女兒去省重點中學借讀。

S姐的目的不是想女兒考上多好的大學,而是要讓她感受一下學習氛圍,和一個人爲自己的未來拼盡全力的樣子。

這裏絕對沒有歧視中專技校孩子的意思,因爲學歷的高低並不能等同於人生的成敗。

可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是,因爲門檻低,所以同樣的學校也許你是考400分進來,但一定會有人是0分進來。

400分的你看到0分的別人,一定會覺得自己已經挺好了,又怎麼捨得拼盡全力?

正如一本書上說,

一個孩子,如果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學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二三流學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境暗示,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孩子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地度過每一天。

這就是所謂的“寧爲雞頭不爲鳳尾”的逃避心理,越逃避就越只想呆在自己的舒適區裏坐井觀天。

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家長對應試教育,“一考定終身”的體系抱懷疑態度,但卻依然無法迴避的是,將來孩子面臨的世界還是要比分數、比才華、比爹媽、比背景的殘酷現實。

所以,在孩子正式踏入學校生活的最初,家長寧可把孩子的起點定的高一點。

比如,家長的標準是100分的話,那孩子就算達不到也能在80-90分,而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標準只有60分,那孩子就更加會放任自流了。

所以一定要在自己尚有能力的時候,推孩子一把。

而把孩子送到相對好的學校,剛是“推一把”的最好表現。

這樣,大家就會免不了地擠破頭也想去好學校。

以前我看到那些,孩子剛出生就忙着買學區房的朋友,也覺得沒必要。

可現在輪到自己的孩子上小學了,才發現早早做好打算,千辛萬苦爲孩子擇校長真的不是矯情。

那是我們看到別人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優秀,別人能給孩子的條件和環境比自己好,不由得心急如焚。

我們着急,不是害怕孩子不優秀讓自己沒面子,而是怕因爲自己的無能,會就此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擇校這件事之所以讓我頭痛,還因爲它並不是一套學區房那麼簡單。

比如,千辛萬苦轉去好學校的孩子,遇到了其他學校來交流的老師,結果學校是換了,但老師沒換,跟沒轉一樣。

比如,學區在好學校,但小學六年換了四五個班主任 ,班主任不跟到畢業對孩子不瞭解,還不如在普通學校遇到個好老師。

小X家的女兒本來成績特性奶好,尤其是語文。

可自從換了個年輕的語文老師後,老師上課不備課,課後作業讓小X女兒先做一遍當正確答案,再讓別的家長以此標準自己批改孩子作業。

遇到這種責任心不強的老師,他們僅把“老師”當成一份混日子的工作,實在讓家長苦惱。

所以繞了一圈回來才發現,爲孩子擇校,其實還是在選擇老師。

在全社會都無比重視教育的大環境中,每個學校的硬件條件其實都不差,但差的是整個學校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差的是老師教學經驗和工作態度。

我自己也有很多當老師的朋友,知道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兢兢業業盡心盡責。

可是真要是輪到他們自己的孩子上學,會遇到什麼樣的老師,他們心裏也沒個底。

不過,光焦慮、心急如焚是沒用的。

與其在不確定的因素上浪費時間,不如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多多努力。

好在,離2018年的9月1日還在半年多的時間。

我們能做的是,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學習習慣,幫助他儘快適應小學生活。

也許,就算我們替孩子選擇了好的學校,也無法預料他會遇到什麼樣的老師和同學,但至少我們可以在孩子人生這個關鍵階段,選擇做他最堅實的依靠。

畢竟,教育孩子的責任不能全推給老師,學校環境再重要,也比不上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