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面對熊孩子,爸媽不吼能做什麼?

面對熊孩子,爸媽不吼能做什麼?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面對熊孩子,爸媽不吼能做什麼?管教熊孩子真的有那麼難嗎?熊孩子不服管教,爸媽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前段時間,孩子爸經常出差,我一個人帶兩個人,早上叫醒大寶,催促他吃早餐,然後送他去上學,下午過去學校接回來,弄晚餐寫作業睡前故事...每一天都感覺像打仗一樣。

這樣的時候,如果大寶小寶一起鬧情緒,我就會變得特別煩躁不安。特別是早上時間,感覺大寶磨蹭散漫神遊海外的態度總是能把我逼到想把他發射到外太空去!

叫他起牀換衣服,如果不提醒,20分鐘後他還在脫上衣,脫到一半躺下來發呆…

吃早餐,吃一口可以吃十分鐘,一直神遊海外…

讓他穿鞋子,明明鞋子就在眼前,他都能精準地避開鞋子的位置,一直找不到鞋子…

眼看快要遲到了,你都急死了,火冒三丈,忍不住大聲吼一句:“你就不能快一點嗎!”他還散漫地來一句:“媽媽你急什麼呀!”

很多媽媽是不是跟我有一樣的經歷,有個媽媽說:“道理都懂,面對孩子這樣那樣時,真的控制不了發飆啊!”很多媽媽每天都在“開吼-崩潰-內疚”的死循環裏苦苦掙扎。

上一次,妹妹高熱驚厥住院,有一次哥哥來醫院看望我們,一進來就大發脾氣,大哭,我用溫和堅定的方式處理了他的情緒問題,他很快平靜下來了。記得中間牀的那個媽媽,看到我對大寶的教育方式,忍不住懺悔說自己對大兒子總是打罵,他一不乖,就直接用衣架抽他,現在感覺他越來越難控制了,也越來越不怕我打了,真的不知道該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了。

她說她兒子很多問題,動不動就躺地上打滾哭鬧,可以一天到晚看電視玩手機,如果不答應他的要求,他就大發脾氣……每一次,她看到兒子發脾氣,整個人就煩躁得很,拿起衣架就抽他屁股,但是每次看到孩子屁股上的衣架痕,就內疚得想哭,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但下一次,又控制不住自己,覺得不這樣做,根本沒辦法讓孩子停止哭鬧。

“如果教養是爲了讓孩子更好,爲何要讓孩子感受這般恐懼?”

如果孩子哭鬧,父母就用打罵的方式對孩子,制止他的情緒發泄,你責怪孩子亂髮脾氣,你有沒有反省過自己是不是也在孩子面前亂髮脾氣?你責怪孩子總是用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你有沒有教過他真正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大喊“哭什麼哭!”

面對熊孩子,爸媽不吼能做什麼?
你自己都沒做好情緒管理,孩子又怎麼會學會怎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母親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精神健康起着主要的作用,對孩子大吼大叫、嚴厲懲罰和故意忽視只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的行爲問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步,是父母學會情緒管理。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裏有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教育孩子是最考驗耐性的事,很多父母動不動就火山爆發,打罵孩子,雖然他們把孩子嚇得夠嗆,表面上管住了孩子,實際上沒有解決任何問題,他們不知道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心平氣和。

用孩子害怕和恐懼的方式對待孩子,其實只是父母對於無法掌控孩子的情緒宣泄,但是過後無盡的後悔和內疚又讓自己感到不安。

隔壁牀的媽媽就是這樣,她感到無助,因爲完全不知道該怎樣跟有情緒的孩子相處,她在懺悔的時候,想到寶寶對自己說的話,心裏更難受了:“其實他總是對我說:媽媽我愛你。你生了弟弟之後,不要像打我一樣打弟弟了。”

這位媽媽說,其實每一次對着孩子大吼,當時是有些反應,但他都不入耳,下一次同樣的事情發生,他還是一樣,所以我才那麼氣啊…

那吼沒有用,可以用什麼呢?我跟這位媽媽說了幾點我的方法和建議:

1、父母首先學會情緒管理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且潛移默化的,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大人學會情緒管理,孩子就能習得這樣的技能。如果父母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動手打孩子,孩子去哪裏學會心情氣和,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2、跟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你生氣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我們兩個人現在都很生氣,我現在不想說話,要冷靜一下。”如果覺得自己面對孩子很難平復心情,可以自己進房間裏冷靜好再出來。

3、同理心對待孩子

試試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一下他爲什麼這麼做,真正理解了他的內心感受,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爲什麼生氣,爲什麼哭鬧,也許你就不會那麼生氣了。

允許孩子哭,哭也是一種重要的情緒表達。可以陪着他,等他哭完再溝通。

4、教孩子怎樣做,而不是不可以做什麼

每次寶寶哭鬧,有情緒,可以告訴孩子“要不我們試試這樣做”,而不是一直強調說“不可以哭!”“不可以這樣!”

5、好好道歉

如果你這次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了,請記得主動跟孩子道歉。如果孩子有錯,對你亂髮脾氣,你可以請他跟你說對不起。這是互相尊重,也是禮貌。

“教養的初衷,都是爲了孩子好。然而教養孩子固然要緊,但請別忘了親子關係比教養重要。不要爲了教孩子,而不斷與孩子發生衝突;不要爲了孩子好,而強逼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爲了孩子好,而不斷批評與責罵。”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