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培養孩子自控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自控能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少父母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學會自控。而自控就是讓孩子剋制自己,不能去做某件事。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自控能力?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培養孩子自控能力

說到自控力,我不得不先把一個概念說清楚。

什麼是延遲滿足?

關於對「延遲滿足」的理解,起源於網上的討論。我發現很多人對這個概念理解有偏差。延遲滿足,英語是 deferred gratification,或者 delayed gratification,這個概念指的是一種能力,或者說一種屬性,是人對想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能夠等待。

在心理學上,經常和自我控制(self-control)和慾望控制(impulse control)等同。它的反面概念是 instant gratification,擁有這種屬性的人,比較衝動。

好了,概念就說到這裏,可能是翻譯的關係,網上很多父母看到「延遲滿足」,就從字面上去理解,認爲:「好!要延遲滿足孩子的需要」。很多父母以爲「延遲滿足」是一種教育方法,也就是「延遲滿足孩子的需要」這麼一種教育方法。

概念理解得不對,父母在執行的時候,做偏了。

比如,有的父母說,延遲滿足這種教育方法真不好,本來可以及時滿足孩子的,我卻故意不滿足,孩子覺得我在刁難他;

有人說,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可以拒絕並說明理由,合理的要求爲什麼要刻意拖延呢?

還有些父母是這麼做的,孩子要什麼,我先不滿足,然後要求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父母才滿足。結果,延遲滿足就變成了故意和孩子講條件,然後,孩子也學會和父母講條件了,該做的事情不做了。

還有些父母認爲,延遲滿足只可以用在買東西上, 不能看到就買、想到就買。

如果你把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這個概念理解對了,你就不會有這些疑問。延遲滿足孩子的需要,或者是,跟孩子講條件,對「自我控制能力」或者是「慾望剋制的能力」有沒有促進作用?我覺得並不能得出:「延遲滿足孩子的需要,等於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這樣的簡單結論。

培養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有一定的剋制衝動、慾望的意思,並不是看父母有沒有現在馬上滿足孩子。

我認爲,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離不開孩子的自主權。不管父母是即刻滿足孩子,還是當時無法滿足孩子,如果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孩子都能發展出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這裏,並不存在這樣的公式:「即刻滿足孩子 = 寵壞孩子,延遲滿足孩子 = 孩子有自控力。」

孩子的自主權

自我控制能力,離不開孩子的自主權。這是我一直強調的,孩子還不到兩歲的時候,他們就有這樣的發展需要,他們需要發展自己的自主感,所以他們願意自己做一些事情,想要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生活中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在孩子的認知範圍內,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內,讓他們自己做一些決定,讓他們自己做一些事情。只有孩子有了自主權,纔會發展出自控力。Slef-regulation, self-control,都離不開 self。

那我們要怎麼做呢?

自控力,不是說,讓孩子控制慾望不就得了。沒那麼簡單,你將心比心,你有什麼習慣,是不是別人說一句,控制自己不就得了,你就能做得到啊?很難嘛。

所以,你必須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是有自己意願,自己選擇的人;然後,你必須得承認,他是一個孩子,是一個完全沒有發展成熟的個體。所以,你既要給他一定的決定權,尊重他的自主性發展;同時又要經常提醒他,因爲畢竟還小。

比方說吃零食這件事,很多家庭都會對吃零食這件事情很糾結。

我有個朋友跟她孩子規定,糖吃多了不好,牙齒壞掉,每天最多隻能吃兩塊。萬聖節,孩子們要糖,要到很多。萬聖節的第三天,她給我打電話,說,今天真是氣死我了,我在我家閨女枕頭底下發現好幾塊巧克力,原來她躲在自己房間偷偷吃。

所以,規定是規定了,孩子有時候也能遵守,但是,他有時候要偷偷摸摸地吃,怎麼辦?說明,每天有節制地吃零食這件事,並不是孩子自控力的體現,而是被媽媽控制的。

這樣就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那要怎麼解決,你必須要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

溝通很重要

告訴孩子爲什麼。你說,我都已經告訴啦,吃糖牙齒壞掉。對於小孩子來說,你要講得很具體,很直觀,能被孩子理解,而且還得經常提醒。我有一個有用的辦法。

我家孩子從幼兒園起就開始接受健康飲食,均衡營養的教育。幼兒園的小朋友怎麼讓他明白呢?老師用很直觀的辦法,掛圖,圖上有一個食物金字塔,金字塔的底部是水果蔬菜,再上面是麪包麪條,再上面是牛奶、酸奶、奶酪,再上面是肉類,最頂部是含有大量糖或者脂肪或者鹽的食物和飲料。

兒科醫生那裏,也可以拿到這樣的小冊子。

我們在家裏也會配合老師,經常講一講食物的營養成分,高糖高脂肪在金字塔最頂端,我們的身體不需要每天都攝入這些食物。幼兒園的孩子完全能夠理解食物金字塔。他理解了就好說了。

如果他想吃很多糖或者薯片,就跟他講這個食物金字塔,我們人體不需要這麼多在金字塔頂部的食物。

後來食物金字塔改成叫健康盤子,道理是一樣的。盤子分四格,一個格子裏畫蛋白質,第二個格子裏是蔬菜,第三個格子裏是水果,第四個格子裏是穀物類。旁邊畫一個被子,裏面是牛奶。這樣小孩子就很容易理解。

這個辦法對很多孩子都有用,幾年下來,他們接受了健康飲食的概念。很多時候他們自己想通了,主動不吃垃圾零食。這是他主動選擇的結果,這才體現了他們的自控力。

自己的選擇

孩子的發展有一定的過程,開始的時候父母提醒他,這沒有問題,但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希望他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做出明智的選擇。因爲我們不能隨時隨地跟在孩子身邊。

大寶上二年級的時候,我發現他的午餐賬號的錢少得比小寶快,這是怎麼回事?兩個人都在一個學校吃飯,都是一樣的價格。我就問大寶。他說,哦,我每天都會買一包薯片。原來薯片是另外花錢買,所以他的錢少得快。

我很認真地跟他複習了一遍食物金字塔,他也承認薯片確實不健康。我很誠懇地說,薯片偶爾吃一吃,不要緊。媽媽偶爾也會吃一點。不過,每天都吃的話就有點過分了。他說,好,我會少吃一點。

談話就進行到這裏了。他在學校,我根本就看不到,這完全取決於他自己的決定。一個月以後我問他,最近怎麼樣?有沒有天天吃薯片?他說,沒有,大概一星期才一兩次。我可以看午餐賬號的錢,他沒有騙我。

所以,他的這個自控力哪來的?當然不是幾天就練出來的。首先前面就講了好幾年健康的飲食,他自己也接受這個觀點,而且小孩子嘛,都願意自己長高高,所以需要均衡的營養。他完全理解和接受。

當然啦,面對誘惑,有時候連大人也控制不住,大人有時候也想爆吃不健康的零食。所以我理解他,我沒有一刀切,嚴厲禁止他,一點都不能吃。你嚴厲禁止,反而讓他有對抗的心理,再說,在家嚴厲說了,人家出去吃,你又管不到。

所以我將心比心,表示理解,給出合理的建議,這樣,孩子才願意去考慮我的建議,做出自己的決定。當他開始權衡利弊,進行選擇,這纔是自控力的體現。

將心比心,互相商量

我經常會提到將心比心這句話。養孩子真的要將心比心,你是人,孩子也是人,也需要你的尊重和理解。只要你多理解他,多溝通,並且信任他,他是可以逐步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我覺得,在生活當中,你和孩子,不是敵我矛盾,不是說,要麼聽我的,要麼聽你的,而是一個互相商量的,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控力會越來越好。

比方說,有一次,我和孩子去買東西。商店裏經常有人擺攤兒,讓我們試吃。我們試吃了楓樹醬,兩個孩子說挺好吃。我說,這個太甜了,這麼一大罐買回來肯定吃不完。要不,我們買這種餅乾吧,挺好吃。大寶說,這種餅乾沒有那種好吃,買那種餅乾。

我說,行,丟到筐裏。結賬的時候排隊,門口有賣熱食,飲料的。我說,你們要吃點兒什麼,冰激淋,熱狗什麼的,自己去看好,等一下我來買。大寶小寶說,不用了,我們已經買了冰激淋,等會兒回家吃吧。

你看,我有時候讓他們去吃,他們都說不吃了。我即刻滿足他們,也不見得,就傷害了他們的自控力了。而且,我有時候也不是即刻就滿足。我也不怕說那個楓樹醬那麼甜,我也可以反對買。

總之,在生活裏,就是這麼一個有來有往,有商有量的狀態。這個狀態的形成,需要從小尊重他們的意見,有時候聽他們的,那麼,他們也會尊重我,有時候也聽聽我的意見。這樣就不會出現非得要兩邊對峙,搞得很僵。

你滿足孩子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小願望,而且尊重他的想法,給他一定的自主權,讓他感覺到自己是經常被理解,被滿足的。那麼,在涉及大原則的問題上,即使不被滿足,孩子也容易接受些。

如果大事小事都不被滿足,孩子會有對立情緒,覺得爸爸媽媽從來就不理解我。這樣就容易出現你越管他越不聽的現象。所以,什麼時候都別忘了,尊重他們,在小事上不斷去建立良好的關係。■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