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健康 > 【嬰兒聽力發育】嬰兒聽力測試方法 兒童聽力下降的原因

【嬰兒聽力發育】嬰兒聽力測試方法 兒童聽力下降的原因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嬰兒聽力發育】嬰兒聽力測試方法 兒童聽力下降的原因

嬰兒聽力發育是否正常決定了寶寶的語言發育,所以必須有聽力才能通過語言學習說話,所以保護小孩子的聽力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編爲大家介紹關於嬰幼兒聽力發育的相關知識和兒童聽力下降的解決辦法

0-6歲寶寶聽力發育的指標

【1個月】

寶寶已有了聽覺,大部分的寶寶在出生24小時後對聽刺激1-2次就能引起反應,對大人說話的聲音也很敏感。大人在寶寶身旁輕聲說話,觀察寶寶是否會隨聲音變化有不同反應。一週後,聽力發育完全成熟,他會密切注意人類的聲音,也會對噪音敏感。在寶寶身旁說話,寶寶將頭轉向熟悉的聲音和語言。

【2個月】

對聲音的反應十分敏銳,不論對熟悉或陌生的聲音,都會作出不同的反應。大人可以輕聲和寶寶說話,或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在寶寶的不同方向發出聲音,寶寶會向聲源處轉動頭部

【3-4個月】

能區分大人的講話聲,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很高興。有感情地講故事給寶寶聽,溫柔好聽的聲音會引起寶寶微笑,晃動手腳等積極反應。4個月時能辨別不同音色,區分男聲女聲,對語言中表達的感情已很敏感,能出現不同反應。先給寶寶播放一個女聲的歌曲,等到寶寶“適應”歌曲後,馬上換男聲,他會有不同的反應。

【5-6個月】

對各種新奇的聲音都很好奇,會定位聲源,從房間的另一邊和他說話,他就會把頭轉向你。家長除可配合手搖鈴的使用外,還可準備一些會發出不同聲音的玩具,擺在寶寶牀邊,讓寶寶翻身、踢腳時,可能因不經意碰到玩具發出聲音,觀察是否會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聽到聲音時,能咿咿呀呀地迴應,對音量的變化有反應。在寶寶面前“自言自語”,觀察寶寶是否會和外來的聲音互動。

【7-8個月】

傾聽自己發出的聲音和別人發出的聲音,能把聲音和聲音的內容建立聯繫。在寶寶面前呼喚“爸爸”,觀察寶寶是否會把頭轉爸爸。8個月時大致能辨別出友好和憤怒的說話聲;能通過視覺、聽覺來模仿人的活動。用溫柔的語氣對寶寶談話,他會很高興;如果用很大聲的類似於訓斥的聲音,寶寶會哭;當寶寶高興時,大人歡快的大笑,寶寶會跟着模仿。

【9個月】

能區分音的高低,如在和寶寶玩擊木琴時,寶寶有時會專門敲高音,有時又專門敲低音。不久寶寶就知道敲長的木條聲音低,敲短的木條聲音高。和在寶寶玩木琴時,引導寶寶敲高音,低音,觀察寶寶的後續行爲即是否知道敲長的木條聲音低,敲短的木條聲音高。

【10-12個月】

寶寶的聲音定位能力已發育很好,有清楚的定位運動,能主動向聲源方向轉頭,也就是有了辨別聲音方向的能力。大人手拿風鈴,分別在寶寶的上方和下方晃動出聲,觀察寶寶是否會跟着聲音上下擡頭,低頭。

【2歲】

會轉圈跑,盪鞦韆—會使用“你”、“我”等代名詞,可將2~3個詞連成一句話。

【3歲】

能進行球類等運動—能使用複數名詞,能理解簡單的問題和答案,能較爲流利地背誦兒歌。

【4-5歲】

能參加一般的體育活動;會使用定語、形容詞、副詞等,可給身邊的物品下定義,對各類物品(食品、用品等)、動物、植物的名稱已具有相當數量的詞彙;會唱歌,並能講簡單的童話故事;能說明畫中的動作,並可對單詞的含義提出疑問。

【6歲】

能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基本能夠使用較完整的句子和完成5~7句有完整語法的短文,能流利說話。6歲以後:進入學齡期,孩子基本可以參加較劇烈的各種體育活動,隨着年齡和知識的不斷增長,言語表達日益豐富多彩。

小兒聽力障礙的早期表現

* 3個月以下時,對於突然而來的巨大聲響絲毫沒有反應。

* 3-6個月時,對出現的聲音不會尋找聲源。

* 9-12個月時,不會跟隨大人的指示去做。

* 12-15個月時,不會叫“爸爸”、“媽媽”。

* 15-18個月時,對於爸爸媽媽講的話無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媽媽”。

* 18-24個月時,不能說出兩句或兩句以上的兒歌。

* 24個月後,語言障礙及反應遲鈍明顯,如聽不見小鳥叫,對電話鈴聲、門鈴聲無反應等。

貼心提示:

1.當小兒2歲時還不會表達自己的需要,也不能理解大人的話,很可能存在着聽力問題。

2.有聽力障礙的小兒如能被及早確認,便可早日得到治療和訓練,並在治療上也比較簡單。可使一些小兒的聽力完全恢復,即或利用殘餘聽力學習語言,也不至於日後不會說話。

嬰兒聽力測試方法

三個月之前:大聲拍手

如果你無法判斷寶寶聽力是否正常,你可以在寶寶的耳邊大聲拍手,如果寶寶對這聲音絲毫沒有作出任何反應,那你就真得早點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了。

四個月到六個月: 媽媽說話

如果你擔心寶寶的聽力,你可以跟寶寶說話,如果他連你的聲音都不關注,只是自顧自地做着自己的動作,就像周圍的世界都跟他無關一樣,這時候媽媽們就得注意了。

七個月到九個月:背後測聲法

媽媽可以在寶寶的背後叫寶寶的名字,看看寶寶聽到叫聲之後是不是會回過頭來。如果寶寶就行沒有聽到一樣對你愛理不理,你可以換成其它的聲音,如果寶寶的反應還是一樣,就得擔心寶寶的聽力發育了。

十個月到十一個月:音樂測試法

可以播放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看看寶寶是不是能夠認真的聆聽,寶寶的身體是否會跟着音樂一起舞動。另外,你可以在寶寶周圍說話,看看他是否會回過頭給你迴應,如果他依然只是自己玩自己的,別人教他說話的時候他也絲毫沒有說話的慾望,那可能就得進行下一步的確認了。

一歲到一歲半:說話訓練法

你可以教寶寶叫“爸爸”“媽媽”,如果到一歲半的時候,他還學不會這麼簡單的音節,那麼你應該帶着寶寶去做聽力檢查。

如何呵護嬰幼兒聽力

1、正確清洗耳朵很重要

耳的外層面直接接觸外在環境,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接受風沙、塵埃與污染空氣的“洗禮”。加上孩子經常吐奶、流汗,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結成塊兒,因此,家長要象重視洗臉一樣重視給寶寶洗耳。

清洗方法:先將嬰兒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像按摩一樣輕輕揉搓耳後和耳廓,最後用擰乾的紗布擦拭乾淨。耳朵入口處,可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條輕輕擦試,注意不要隨便伸進耳道中去,防止孩子頭部突然亂動而導致耳道粘膜受傷;孩子大了則應教他自己動手清洗,並隨時檢查與督促。

2、清楚耳垢有妙招

耳垢俗稱耳屎,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粘稠的物質,醫學稱爲耵聹。一些家長將這種分泌物與鼻涕、眼屎“一視同仁”地看成廢物,必先除之而後安,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爲耳垢是有一定生理功能的,遇到空氣乾燥後變爲薄片狀,或粘稠的油脂狀,在外耳道“值勤”,既可以阻擋灰塵與小飛蟲的入侵,又能緩衝噪聲,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還可抑制細菌的滋生和繁殖,可稱爲鼓膜與外耳道的“護花使者”。

另外,孩子的外耳道皮膚不同於成人,比較嬌嫩,與軟骨膜連結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如果隨意動用工具掏挖,如牙籤、火柴桿、耳勺甚至髮卡,容易引起損傷、感染,誘發外耳道癤腫、發炎、潰爛,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難忍,影響張口和咀嚼。

耳垢可隨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等動作,以及藉助下頜等關節的運動而自行脫落、排出。當然,如果分泌過多,並形成了黃褐色的油狀物,或在耳朵裏堵塞變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聽力下降時,就需要處理了。但應該向醫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傷害到寶寶。

3、異物入耳巧處理

孩子的耳道本來就非常狹窄,如果不小心進去東西,後果十分危險。父母對此要保持高度的警覺,一旦遇險,要懂得一些急救措施。

如果是食物,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一旦塞進耳朵容易刺破耳膜,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損傷。此時,應讓孩子將腦袋傾斜,促使異物依靠重力掉出來。如果不行,就要馬上帶孩子上醫院。

蠟筆是最容易塞進耳朵的文具,可引起暫時性的聽力減退,或者導致輕度感染。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不要急着自己動手,應立即尋求醫生的幫助。

如果昆蟲飛進或者爬進了孩子的耳朵,有三個辦法:一個是大人用手將孩子的耳輪向後上方提起,將耳道拉直,頭歪向進蟲的一側,使耳內的異物滑出;二是用手電筒往耳朵裏照射,昆蟲多會朝着燈光飛來;三是往孩子的耳朵裏滴幾滴嬰兒潤膚油,讓昆蟲隨着油流出來。

4、定期聽力檢查

滿月前、3個月以及6個月這3個時間段,每個階段應該至少做一次聽力檢查。滿月前的聽力檢查,主要查明寶寶是否有聽力損失;3個月大的時候,做個檢查以確保孩子沒有任何聽力問題,一旦發現問題,能及時瞭解到問題的類型和輕重;6個月時做一次檢查也是很必要的,如果有聽力損失,只要治療及時,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還能得到補救

整個檢查要求小兒處於深度睡眠狀態,家長需做到:

a.來醫院前儘量讓小孩少睡,來醫院途中,到達醫院前2小時千萬不要讓孩子睡覺,多逗他玩;

b.檢查前需要服用輔助其睡眠的藥物(水合氯醛)。爲用藥需要,喂藥前1小時內不要給孩子餵食;

c.帶好孩子睡覺用的毯子。

不同年齡媽媽該如何訓練寶寶的聽力

寶寶各個階段的聽覺都有不同的發展,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先不必盲目着急,我們要根據每個階段的特點來給寶寶訓練聽力。

0-1歲

胎兒3個月時,就能聽到母親體內的聲音,5個月大的時候,聽力水平已接近成人,能聽到母親體外的聲音並做出反應。當媽媽邊撫摸肚子邊對寶寶說話時,胎內的寶寶沒準正豎着耳朵聽你的“教誨”呢!

巧用“媽媽調”。由於剛出生的寶寶對某些聲音具有本能的聽覺偏好,因此,當成人對嬰兒說話時,可以用一種相當特別的方式——媽媽調。比如:說話時的語調要誇張一些,抑揚頓挫,語速緩慢、清晰,同時還會伴隨明確的動作或物品示範,還可以用疊音詞(肚肚、褂褂)等,這樣就比較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你可以利用家中的空酸奶瓶、易拉罐、紙袋等,在裏面放上彈珠蓋好,搖一搖,對寶寶說:“你聽聽彈珠的聲音。”然後把彈珠拿出來,放上紙屑,蓋好之後再搖給寶寶聽,問他:“聽聽紙片的聲音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像彈珠一樣吵呢?”當然,你還可以用布頭、大米等,凡是搖動時可以發出聲響的東西讓寶寶聽。這個小遊戲看似簡單,但它對提高寶寶聽力的敏銳性有很大的幫助哦。爸媽最好是選擇不同的材料搖給寶貝聽,讓他能夠快而準地辨別出不同的聲音。

寶寶各個階段的聽覺都有不同的發展,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先不必盲目着急,我們要根據每個階段的特點來給寶寶訓練聽力。

3—6歲

3歲的寶寶語言理解及聽覺記憶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語言表達也逐漸從簡單變得更長、更復雜、更生動,這爲他們即將進入幼兒園,學習更多的人際交往技能、複雜的遊戲等做好了準備。

(1)邊聽邊看。多給寶寶看圖畫書,爲年齡小點的寶寶講故事,讓孩子以聽爲主、視知覺爲輔。等到3歲的時候,就可以讓寶寶隨着故事的情節指出圖畫中的主題。四五歲時,寶寶已能夠一邊用手指着圖畫書,一邊自己講故事了,藉助於視覺刺激喚起他的聽覺記憶,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2)隨着生活經驗的豐富,寶寶對身邊的人和事物所發出的聲響,都有了一定的聽覺印象。因此,你就可以將這些熟悉的聲音錄成卡帶,請寶寶閉上眼睛,說出聽見的聲音:街上的車聲、小鳥的啾鳴聲、水龍頭流水的聲音。接着,角色互換,寶寶來問你來答。還可以通過播放各種小動物的聲音,讓寶寶來辨別、配對,這樣能訓練寶寶更加細心地注意身邊的聲音,以奠定語音辨別能力。

(3)掌握聽覺與語言互動發展的訣竅。鍛鍊寶寶對語音的分辨能力,同一個人要持續使用同一種語言與寶寶說話,尤其在父母想讓寶寶掌握多種語言時更要注意,否則會造成寶寶的聽知覺與語言表達之間的混亂。用寶寶易於理解的語言加強聽覺理解能力,反覆播放音樂、故事卡帶有助於孩子聽覺記憶的形成。要讓寶寶使用規範的發音,培養用詞造句的正確性;利用各種類型的音樂,促進寶寶左右腦的開發。

對於你的指令沒反應的寶寶,不見得都是不聽話、有叛逆傾向的表現,可能是由於寶寶的聽覺能力不足,從而搞不清你的要求。一般來說,先天的聽覺障礙應在出生後6個月內發現,及時的治療與矯正就不會阻礙語言的發展。然而,寶寶的聽力出現問題時,由於他們不會說不會表示,因此問題就很容易被忽視。這就需要爸媽處處做個有心人,多多與自己的寶寶交流互動,掌握寶寶身心發展方面的知識,瞭解自家孩子的個性特點,使寶寶建立自信心、有充分表現自我的健康心理和願望。

對於學前期的寶寶,爸媽不宜過於強調視、聽方面的認知學習,片面重視寶寶多讀、多說的訓練,而忽視了寶寶觸覺、嗅覺等基礎感覺對孩子整體發展的重要性。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寶寶視覺、聽覺的發展也離不開這些方面的感覺刺激,因爲各種感覺的發展是在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得以實現的。

相關百科:新生兒聽力篩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就是通過一種客觀、簡單和快速的方法,將可能有聽力障礙的新生寶寶篩查出來,並進一步確診和追蹤觀察。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常用方法有耳聲發射(OAE)和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兩種技術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都是無創性的。我國大多數醫院採用耳聲發射進行聽力篩查,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主要用於重症監護病房(NICU)新生兒的聽力篩查。

正常耳蝸可以產生一種很輕柔的聲音,經過聽骨鏈和鼓膜傳導到外耳道,並可以被檢測到。如果嬰兒有蝸性聽力損失,就不會產生耳聲發射,用耳聲發射(OAE)檢測就通不過。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蝸及蝸神經通路的功能,自動聽性腦幹反應通不過,說明聽覺通路上可能有問題。

一般在寶寶睡眠安或靜狀態下,將大小合適的探頭或耳罩放置在寶寶的一側耳朵開始進行測試,做完一側耳朵再做另外一側耳朵。OAE 或AABR通不過,都需要復篩或轉診。

更多內容請查看:新生兒聽力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