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胎兒發育 > 別在寶寶胎兒期就種下疾病

別在寶寶胎兒期就種下疾病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人稱母親的子宮是胎兒的“溫室”,胎兒的“宮殿”,這是不錯的,但現在發現它並不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從受精卵種植於子宮內膜起始至分娩爲止的280天中,這個胎兒的“天堂”同樣經受着諸多有害物質的侵襲,而這一切很可能決定胎兒及其日後一生的命運。

別在寶寶胎兒期就種下疾病

乳癌始於胎兒

近時一些學者大膽提出一種假設:乳癌的發生起始於胎兒時期,認爲一個女性的乳房會不會產生癌變,與她在母親子宮內時是否接觸有害物質是有密切關聯的。

很久前就已發現,孕婦的子宮部位若接觸放射線劑量過大,以後產下的小孩患白血病和其他腫瘤的機會就明顯增多。

現發現生活在子宮中的胎兒接觸到較高濃度的雌激素,便有可能使其日後發生乳癌。

一些學者將孕期嚴重嘔吐和肥胖,作爲孕期高雌激素的指徵,這些孕婦生下的嬰兒體重較重,其女孩一生中乳癌的發病率較高。一些研究者發現,女孩乳癌的危險性隨出生時母親年齡的增加而增高。而年輕孕婦血中總雌激素的濃度,明顯低於年齡較大的孕婦。

這方面的研究還提示,爲了預防乳癌,必須從胎兒時期起就注意避免高雌激素的生長環境,其間包括生育年齡不要太大,孕期不要進食過多脂肪類食物,不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補品等。

胎兒期種下的禍根

除了乳癌,還有不少癌腫是在胎兒時期種下禍根的。兒童癌腫的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中,癌腫已成爲兒童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並且,因環境中致癌因子的增多,兒童癌腫已高達50餘種。

不少兒童癌腫雖發生在兒童期,其“根子”則可追溯到母親的子宮,一些對成人來說或許是微不足道的致癌物質,對胎兒來說卻是令人擔憂的惡性刺激,這些致癌因子大多通過胎盤而進入胎兒生長髮育的小天地——子宮。

研究表明,住宅內或周圍噴灑殺蟲劑的家庭中,兒童白血病的危險性,爲未噴殺蟲劑家庭中兒童的3.8~5.5倍。父母在工作中接觸農藥等化學物質,其子女患白血病的機會便明顯增加。

我國農村中40%~50%的兒童白血病與農藥及其他致癌化學物質密切相關。放射性輻射的危險性不容忽視,婦女懷孕後照射腹部,可使其胎兒受損害,日後發生白血病的機會也增高。近年研究證實,孕婦在妊娠期無論本人吸菸還是被動吸入煙霧,其子女日後患白血病與其他癌腫的危險性都會升高。

爲預防兒童癌腫,必須從改善子宮環境開始。孕婦在妊娠早期應注意避免接觸農藥、殺蟲劑與其他有毒物,包括受農藥污染的食物;不可濫吃食物;不要接觸放射線物質,儘量避免作x線檢查,特別是腹部檢查;不要吸菸、酗酒,要合理飲食。

噪聲有害胎兒

經常接觸噪聲的孕婦和對照組相比,妊娠中毒症發生率分別爲14.37%和7.54%,妊娠高血壓的發生率分別爲12.51%和7.48%,自然流產率分別爲7.65%和6.11%,低體重兒的發生率分別爲3.56%和1.71%,兩者有着顯著的差異。在噪聲程度較輕的環境下,死胎、死產和畸形兒的發生率與正常情況並無差別,但是當噪聲大於100分貝時,死胎、死產和畸形兒均隨噪聲級增高而增加。資料顯示,噪聲無論是對動物還是人類的妊娠都有不良影響。居住在飛機場周圍的孕婦早產率高;在噪聲環境中作業的女工發生妊娠中斷、流產、妊娠中毒症、早產等的相對危險性要較常人高3倍。

由此可見,母親的子宮並不是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人間天堂”,外界的強大聲波幾乎是未被削弱地進入子宮內。

美國學者設計了一項有趣的實驗:把一個微型麥克風放置在胎兒頭部的後方,結果發現外界聲音的基本音節全部能傳入子宮,胎兒居然能清晰地聽到體外人們的講話聲、開門聲和小車通過的聲音。傳到子宮的聲音僅比外界低10分貝,加上胎兒中耳充滿液體,又可將聲音降低15~20分貝,因此,胎兒所感受到的聲音只比外界低25~30分貝而已。

這只是早期的情況,到32周時,胎兒聽力已接近成人,外界噪聲能明顯干擾胎兒睡眠、休息,不利於其生長髮育,連續10分鐘的大聲音就可使胎兒血壓升高,心血管發生變化。孕婦置身於100分貝環境中時,胎兒的心率和胎動表明,胎兒存在焦慮和不適感。因此,孕婦生活在噪聲環境中不僅對自身健康有害,也不利於胎兒的正常生長髮育。

胎兒營養與智力

孕婦如食用不平衡膳食或某些營養素補給不足時,首先受影響的是胎兒。我國曾對因孕期營養不良所致的足月低體重兒進行長達16~20年的隨訪,發現智力低下者佔5.8%,而一般人羣中智力低下者僅爲0.5%。胎兒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在10~18周胎齡時便開始增殖,25周至出生頭6個月爲激增期,6個月後增殖速度顯著變慢,而主要表現爲神經細胞體積的增大。

腦組織發育有一個特點,細胞的增殖是一次性完成的,錯過這個機會,便再也無法補償。

在孕期中尤其是後半孕期,如熱量、蛋白質供給不足,可造成出生時腦細胞數量減少。

出生後至斷奶期,如授乳母親營養不足或嬰兒餵養不當,也可使腦細胞分裂增殖減少。

種種資料都表明營養和人的智力發育肯定有關,而最爲關鍵的時期是後半孕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妊娠的後半時期內,每日應增加優質蛋白質9克,相當於牛奶300毫升或雞蛋2個或瘦肉50克。孕後期更應重視鐵、鈣、磷和各種維生素的攝入。如由於某些無法避免的原因,已經造成胎兒營養缺乏,應儘量爲嬰兒補充營養,生後6個月內補充可以避免嬰兒感知功能的永久性損害。對智力欠佳的嬰兒,在4歲前補充營養,其智商可有所增加,而4歲以後補充,智商多無明顯改變。

大量事實表明,一個人的健康和幸福,有時很可能與你在母親子宮內的狀況有關,不少疾病起源於胎兒時期。因而,如何使子宮內的環境更安全,成了改善人類生命質量的重大課題,是人類生殖健康的最需要重視的部分。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