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寶寶感冒後,聲音嘶啞、有痰怎麼回事?試試這5招!

寶寶感冒後,聲音嘶啞、有痰怎麼回事?試試這5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9.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春季節是感冒的高發期,尤其抵抗力低下的小寶寶,隔三差五的就要感冒一回,爸爸媽媽們是既頭疼又心疼。好不容易寶寶感冒好了,但是很多家長又迎來了一個新問題:寶寶聲音嘶啞了!嗓子裏好像有痰!而且一直不見好轉!這是怎麼回事?

寶寶感冒後,聲音嘶啞、有痰怎麼回事?試試這5招!

冬春季節是感冒的高發期,尤其抵抗力低下的小寶寶,隔三差五的就要感冒一回,爸爸媽媽們是既頭疼又心疼。好不容易寶寶感冒好了,但是很多家長又迎來了一個新問題:寶寶聲音嘶啞了!嗓子裏好像有痰!而且一直不見好轉!這是怎麼回事?

感冒後聲音爲什麼嘶啞了?

寶寶感冒後聲音嘶啞是很常見的一個問題,一般是喉部因爲感冒而發生了充血水腫,進而造成了聲音嘶啞,一般幾天就會好轉,但如果是長期存在聲音嘶啞的情況,就要注意是不是一些疾病引起的。

1、喉炎:

小兒喉炎是兒科門診常見的上呼吸道疾病,是指喉部黏膜的病菌感染或用聲不當所引起的炎症。因病程的不同,分爲急性喉炎和慢性喉炎。

小兒急性喉炎,病程通常在1個月以內,多發於傷風感冒後,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寶寶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也容易誘發急性喉炎。

小兒慢性喉炎,病程往往超過3個月,通常是由急性喉炎反覆發作或聲帶未經充分休息,病情遷延不愈而逐漸演變來的。另外,鄰近部位若是有炎症(如鼻炎、鼻竇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等)或膿性分泌物(如膿鼻涕、膿痰等)也容易刺激喉部,從而導致慢性喉炎的發生。

如何識別小兒喉炎?

1)聲音嘶啞:無論是急性喉炎還是慢性喉炎,最主要的症狀都是聲音嘶啞。症狀輕的寶寶,發聲時音質欠圓潤和清亮,音調較前變低、變粗。重者聲音嘶啞、發聲費力,更甚者說話就像耳語一樣,或完全失聲。

2)咳嗽、多痰:因喉黏膜發炎時分泌物增多,常有咳嗽,呈“空空”聲或像小狗叫一樣的咳嗽(犬吠樣咳嗽),同時出現一陣陣吹哨般的響聲(吸氣性喉鳴)。起初乾咳無痰,而後喉部則有黏膿性分泌物,因痰較稠厚,且小兒咳嗽反射差,氣管及喉部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嚴重喉梗阻,導致寶寶呼吸困難。

3)喉部不適感:有喉炎的寶寶因喉嚨內充血水腫,因此常常有喉嚨痛,並且在發聲說話時加重。此外,還可出現異物感、感覺乾燥等不適感。

4)全身症狀:可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畏寒、疲倦、食慾不振等,由於喉梗阻與缺氧,較小的寶寶會有煩躁不安、拒食等表現。而起病急、症狀重的急性喉炎可伴有“三凹徵”(即吸氣時兩側鎖骨上窩、胸骨上下以及肋間隙均顯凹陷)。

2、聲帶小結:

感冒好了後出現聲音嘶啞,還可能是聲帶小結。聲帶小結髮生於兒童者又稱喊叫小結,其實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喉炎,由炎性病變形成。呼吸道病變,如感冒、急慢性喉炎、鼻炎、鼻竇炎、咽炎等均可誘發本病。

聲帶小結最主要的臨牀症狀爲聲音嘶啞。早期程度較輕,聲音稍粗糙或基本正常,主要是發聲易疲勞,用聲多時發生,時好時壞,呈間歇性聲嘶,經常於發高音時出現。病情繼續發展,聲嘶加重,可由間歇性發展爲持續性,且在發較低聲音時也會出現。

所以,無論是急性喉炎、慢性喉炎還是聲帶小結,都可以導致寶寶感冒後出現聲音嘶啞這個症狀,所以要想明確診斷,還是要儘早帶寶寶去醫院,醫生會根據寶寶的症狀、病程及喉鏡檢查做出診斷。

聲音嘶啞、痰多怎麼辦?

1、少說話:

聲音嘶啞後最重要的護理措施是讓聲帶休息,不發聲或儘量減少發聲次數及發聲強度,減少由於發音造成的雙側聲帶運動、互相摩擦引起的聲帶水腫。

2、去除病因:

明確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聲音嘶啞、痰多後,要配合醫生合理治療,原發病治療好了,這些症狀也就自然消退了。通常喉炎無需手術,只需要藥物治療(抗生素、激素)及物理治療(紅外線照射)即可,但當寶寶出現四度喉梗阻的症狀時,則需要立即做氣管切開手術。

而對於聲帶小結,若是早期較小的小結,經過適當聲帶休息,常可變小或消失。但對於較大的聲帶小結,單純休息、用藥不奏效者,可考慮手術切除。

3、室內環境舒適: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溼潤,避免寒冷及高熱氣溫刺激,尤其是冬天室內易乾燥,寶寶的呼吸道也會感覺很不舒服,媽媽可以在家裏放個加溼器,或者是用溼布拖地板的方法來增加房間的溼度,這有利於呼吸道黏膜保持溼潤狀態以及黏膜表面纖毛的擺動,有助於痰的排出。

4、多喝水:

給寶寶多喝水,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溼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於局部炎症的消除,緩解聲音嘶啞問題,並且能使黏稠的痰液得以稀釋,容易被咳出,利於止咳和祛痰。

5、霧化吸入:

當寶寶呼吸道有炎症,痰比較粘稠不容易咳出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做霧化吸入,既可以溼潤呼吸道,又能促進痰液排出。吸入的藥物多爲抗炎、化痰等藥物。每日做1~2 次霧化吸入,一般持續 3~6 天即可好轉。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